辽金元时期春水玉器的艺术特征及历史传承
2021-12-03王艺璇
王艺璇
春水玉器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基础组成内容,在实践发展中以真实、洒脱、坦率等野性气息在玉文化历史中展现出了独特作用。其所呈现出的艺术形式属于草原民族在感受自然和理解自然后的内心直观体现,真实且有效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草原的朴实且热烈的生活场景。同时,这一玉器所拥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草原民族文化对所处时代的坦率和自信,这正是现代设计师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了解春水玉器的时代背景
(一)基本概念
春水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史料《辽史》卷18《兴宗本纪》当中,结合科研专家探讨的结果分析可知,其原有含义是用来表示辽代皇帝春季狩猎之水,一直到辽代晚期才逐渐变成春猎的代名词。但直到现如今,春水依旧没有准确界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研究对象范围存在划分问题。了解以往科研学者对“春水玉”的探索情况可知,大部分数学者都以杨伯达先生的文章为依据,将春水玉看作是以池塘为场景,主要呈现海东青捕鹅猎杀场景的玉器。而广义上的春水玉器是指和北方游牧民族春天狩猎有关且带有鹅、雁或海东青图案的玉器。而狭义上的春水玉器是指专门呈现海东青捕鹅或大雁造型的玉器[1]。
(二)民族交流
一方面,政治背景。辽金元时期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是由少数民族所创建的政权,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与汉民族政权并立和交战,期间还存在遣使、岁贡以及和亲、互市等往来,从客观角度分析,其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以宋朝为例,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所构建的国家政权长期与宋朝对峙,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出现共存现象,此时受中亚文化的影响,虽然两者交战不断,但辽金元的统治管理依旧接受了高度文明的中原玉文化,并引用了优质的制玉工艺,展现了所处时代对制玉工业的重视度。而辽金元在继承和发扬唐宋玉器文化的同时,还融合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因此这一阶段的玉文化是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也是未来发展玉文化的重要时期[2]。
另一方面,文化背景。由于辽金在建国之后都积极学习了宋朝的先进文化、科技以及制度经验等,所以在实践发展中两国的文化面貌都具有宋的因素,有的还直接引用了部分唐宋时期的文化面貌。但辽金也在一定意义上保留了自身独有的文化风貌,因此换句话讲,辽文化是唐宋文化再加上契丹文化,而金文化是宋文化与女真文化的融合。在建立元朝以后,为了更好地统治汉族,当时提出了“汉制”,并运用儒家思想的变通性和包容性实施革新,以此进一步推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时期,中央制度主要沿用了唐宋的制度,只是随着时代变革按照基本国情进行了简单调整。儒家思想从东周时期开始就非常提倡运用玉器,并将其看作是君子道德品行的标准,这也是后续元代玉器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从历史全局出发思考,只要是儒家思想占上风的时期,玉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革新[3]。
二、分析辽金元时期春水玉器的艺术特征
(一)形制和纹饰
辽金元时期春水玉器的雕琢类型有很多,大部分以佩戴为主,其中包含涤环、带环以及带穿等,不仅纹饰精美,而且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下面对常见的几种类型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带銙带饰。玉带环作为装饰革带或丝绢带的一种玉环,属于玉带饰品的一种。由于玉带饰品同时具备装饰与实用两种功能,是指装饰在腰带上的玉饰件。这类配饰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当中,而后在南北朝时期胡人的蹀躞带进入中原,汉族对其进行了改造设计。玉带制度开始于五代,发展在辽宋金元时期,鼎盛时代处于明朝。从本质上讲,带饰不仅作为装饰品存在于历史文化中,还象征着使用者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在辽金元时期,带饰大都具有洒脱的自然风格,且边框设计也发生了变化,开始运用连珠纹、三角形等边框。
第二,帽顶。由元代所制的白玉海东青啄鹅帽顶整体呈现为圆拱形,运用了复杂且多变的多层次镂雕法,立体化地雕刻出海东青攫天鹅的春水图案。同时,利用正在摇曳盛开的荷花,彼此交错的芦苇创造优美的池塘,让正在莲花上空飞翔的海东青和拍打翅膀准备逃窜的天鹅看起来更加真实和自然。现如今,我国保存的帽顶纹饰除了春水外,还有秋水、双璃纹、龙穿花等,这些纹饰的雕刻手法非常精湛,大都运用了深层镂空透雕技法,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这样能让纹饰看起来更加生动和鲜活[4]。
(二)分类与工艺
结合春水玉器的造型特征进行分析可知,辽金元时期的这类玉器主要分为四种类别:第一,单体鹅雁式;第二,海东青啄鹅(雁)式;第三,海东青回望或俯冲捕猎;第四,飞鹅(雁)钻穿荷莲,并没有海东青。以单体鹅雁式为例,常见的造型有单独的动物圆雕造型,其中有雁或鹅,也有卧式气息姿态的,或展翅想要飞翔的姿态。设计制造者通过运用深浅不相同的阴刻线呈现出大雁或天鹅的羽翼细节,让玉器的表层看起来静中有动,形神兼具,也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玉器饰品的生活性和自然气息。以辽代所制的汉白玉雁为例,整体大雁的身体长度为5.7cm,且在天鹅的颈部留下了可以钉入钉子的孔洞。这一玉器的天鹅是三角形,设计制造者运用了圆雕手法进行三面雕刻,直观呈现出天鹅曲颈回首、卧地等姿态。
三、辽金元时期春水玉器的历史传承
(一)文化内涵
春水玉器被沿用至今的原因在于其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等有直接关系。下面对其进行简单了解:
第一,中原汉文化。结合上文研究内容分析可知,原本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并没有用玉的习惯,他们的玉器制作从无到有,再到后期盛行,也是对中原汉文化的认知和接受过程,具体表现在民族对战、文化交流以及朝聘往来等方面。春水玉器在保留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在接受汉文化影响的同时,沿用了中原精湛的制玉技术,并在佩戴功能上继承了唐宋制度。
第二,游牧民族文化。辽金元在建国初期都运用极短的时间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经济体制,原因在于它们在接受儒家制度的同时,保留了自身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如尚武之风、不废除骑射等,这些都能在春水玉器当中观察出来。例如,这些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被叫作“行走的王朝”,这一内容作为春水玉器的制作设计的根本,可以从所选题材中得到体现,如春水玉器中常见的元素有海东青、芦苇、大雁、天鹅等。
第三,佛教文化。佛教最早出现在古印度,直到西汉时期传入到中国,经过试探适应和发展的多个阶段后,逐渐被渗透到我国各个阶段的文化当中,现已成为中国思想的基础组成内容。一直到辽金元时期,佛教在各个领域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以玉器制作工艺为例,其中也涉及大量佛教文化,如飞天、摩羯、佛造像以及莲花、法轮、璎珞等。其中,莲花作为佛教题材最常出现的花种,也是印度的国花,其以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特形象受到了世人的喜爱,也被佛教看作是纯洁和尊贵的象征。在春水玉器中,将莲花题材看作是海东青捕猎的背景,既能让场景主题看起来更加生动且富有美感,又能加深玉器所表达的含义[5]。
(二)演变与传承
春水玉器作为直观呈现北方游牧民族春季捺钵活动的重要内容,主要刻画了追逐捕猎且惊心动魄的动态场景,更为注重渲染那种紧张且激烈的气氛,也从侧面进一步呈现了少数民族面对中原汉族的勇猛和压制。虽然辽金元三个朝代都拥有春水玉器,但彼此所呈现的内容也存在偏差:辽代的春水玉器具有写实风格,不管是所选题材还是制作工艺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金代在展现写实性的同时还进行了创新优化,同时在造型纹饰上,大量引用了宋代的花鸟纹,并由此增添了水纹、花、叶等元素;而元代集中了南方宋和北方金的特征,在整合呈现写实和寓意的同时,增添了实际内容和所选题材,因此这一阶段的春水玉器造型更为复杂和多变。
四、现代首饰设计基于辽金元时期春水玉器的影响
(一)现有艺术形式
现如今,与春水题材有关的玉雕艺术作品大都是模仿的,虽然在选择题材时运用了春水,但与古人的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性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现有首饰设计中的春水艺术形式并不多,在金属参与的首饰设计中,也只是利用春水的艺术结构,并没有直观呈现它的趣味造型。
(二)设计启发
从本质上讲,设计作为一门古老且独特的行业,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而出现的,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整合传统文化。根据当前传统文化发展情况分析,文化主要可以分为物质、行为以及观念等内容,而基于春水玉器进行的设计工作,在整合上述几类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在传统历史建设发展中,春水艺术形式无疑是优秀且具有深意的玉器设计形式,可以经受时间考验,也值得现如今的设计师去参考和借鉴。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上文分析可知,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器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消失在历史舞台中,相反其所包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对现代首饰设计具有积极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竞争日益上升的市场环境,根据传统历史文化中春水玉器所有的造型特征、文化内涵以及传承寓意等,对现有艺术设计进行优化和革新,不仅能得到更为优秀的设计制品,而且可以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在彼此碰撞中获取更多新元素。因此,在未来建设发展中,设计人员可以多了解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器制作工艺和包含元素,从而为现代首饰设计提供更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