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意林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2021-12-03杨素丽
常 颂 石 焱 英 犁 杨素丽 张 科
(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 102600;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010;3 浙江省林业信息宣传服务中心 杭州 3100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产业振兴又是重中之重。创意农业作为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兴热点,一直受到高度重视。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同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9月印发了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规划》共分11篇37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中共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2020年既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乡村振兴是这2个关键战役中的关键,意义重大。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是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巩固扶贫成果,夯实乡村产业,防止出现 “返贫现象”,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更是发展创意林业的新机遇。
在乡村振兴这个时代背景下,把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用于林业发展,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林业,将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将围绕创意林业进行研究探讨,希望通过对创意林业的阐述,能够让创意林业受到更多关注,重视并推动创意林业的发展。
1 创意林业的概念和意义
1.1 创意林业的概念及特点
创意林业正式提出是在2008年,是指在林业行业中,那些利用创造力、技能和天分,或者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的新产品、新模式、新工作岗位。陈宏毅等[1-2]认为创意林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人的创造力,将林业生产的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创造价值、提供就业机会的总体经济活动。创意林业是对现有林业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模式的改变或者调整。程燕芳等[3]提出创意林业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人们的认知、经验、情感、技能、想象力等要素,推进林业资源开发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高附加值、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利用的林业经营活动。创意林业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可持续经营理念兴起、创意经济蓬勃发展、林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3]。刘琰等[4]提出森林文化创意产业即为相关林业的艺术作品、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并且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可实际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或在传统的产品或服务中融合森林文化,在体现森林文化的变化性与原创性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或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其包含的具体产业范畴为数字林业产业、城市森林文化产业、森林休闲业、林农特产产业、园林景观设计产业、木雕业等以森林资源为对象进行艺术创作的产业,以及林业生物技术产业和其他利用林业高新技术的产业。
创意林业有3个明显特点:一是与文化、艺术和设计行业相关,二是运作方式不同于传统林业,三是创意林业企业从业人员中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数超过传统企业。
1.2 研究创意林业的意义
2016年,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印发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林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引领低碳绿色节约新风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研究创意林业的目的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因为创意林业产品具有高品质、高文化品位、特色化等特点,且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同时,创意林业也是一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林业经营方式。创意林业在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升林业竞争力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2]。研究创意林业须从林业、文化和科技相融合的角度思考,如森林文旅、数字林业、创意景观等。关于创意林业这个主题,专门的研究文献目前还比较少。陈建成等[5]阐述了森林文化和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引入创意产业的概念,创新并丰富了森林文化的内涵,提出实现森林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完美结合不仅会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更是创建现代林业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吴志文[6]提出发展森林创意产业是提高全民族森林文化素养、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 (森林生态价值观)、快乐的生活方式 (如森林游憩、林家乐、生态住宅)、优雅的文化品位 (生态文明)、丰富的娱乐体验 (森林探险)。发展森林创意产业有利于激发林业的内在活力,通过生态建筑、公共生态艺术等建立市民的自信,激发人们的创意和森林文化力量。森林创意产业与林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迫切需要林业创意专业人员的出现,可为林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创意林业是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实践性强、跨领域的新生事物。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创意林业的研究,可为未来林业的产业化、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奠定理论基础。
2 发展创意林业的新机遇
2.1 相关政策为创意林业发展提供支撑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与设计水平,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6年,国家发布了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把网络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自主可控、开放兼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质量升级,推动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向全链条增值和品牌化发展转型。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创意农业作为农业新业态编入其中;12月,国务院印发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 “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培育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7]。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根据林草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培植林草产品和服务品牌,形成资源支撑、产业带动、品牌拉动的发展新格局。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和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分析新的消费市场需求,结合林业资源情况巩固脱贫成果,因地因时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意林业提供了依据。
2.2 创意产业为创意林业发展提供助力
创意产业是目前世界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引导着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8]。创意产业对林业进行渗透和融合,会创造出拥有文化和创意高附加值的创意林业。创意产品需求的提升为创意林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融合渗透,带动传统林业转型升级,提高林农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森林资源产品的价值和附加值,增加林农收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极具前景的林业发展模式,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
2.3 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意林业带来发展机遇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比以前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用户主导、产品为王、体验至上和口碑传播的文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只有开发出让用户满意的好的创意产品,结合好的体验和好的口碑,才能提高产品的价值和附加值。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发展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信息通信业的新使命,也为发展创意林业带来了新机遇。积极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对传统林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进一步拓展了林业企业创新创业新空间,为推动创意林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4 创意农业实践为创意林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我国创意农业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形成了北京模式、上海模式、福建模式、四川模式、新疆模式等。北京市以一区 (县)一色、一沟(村)一品为主导思想来发展创意农业[9],创意农业园风格各异,可以分为7种模式,即主题创意型、区域品牌开发创意型、产业链条开发型、空间集群发展创意型、景观农业创意型、多元创意组合创意型、产业融合创意型。上海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分的创意人才储备和成熟的旅游细分市场,以休闲、旅游、度假、观光、生态为主题全面协同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融入了个性化、艺术性和传统文化,更是融入了智能化元素,形成了集体验创意、文化创意和艺术创意为一体的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业态[10]。福建省创意农业充分融合农业资源,交流农业技术,推动形成产业集群[11]。福建与台湾开展创意合作,国家和福建省分别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 《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以1997年在福建省内设立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硬件基础,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高科技生物科技园区等,闽台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福建省在农业基础研究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台湾地区则善于将农业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双方农业技术创新的互补局面为两地创意农业合作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2]。四川成立了首个 “创意农业协会”,并开展创意农业示范,井研县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雅安市的休闲旅游农业、米易县的立体化农业、广汉市的 “川西模式”等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新疆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创意休闲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意园,聚焦独特农牧业资源、深厚的历史人文沉淀、发达的农业科技水平、优越的地理空间位置,打造 “新疆”品牌,发展新疆旅游[10]。
发展创意农业以立足本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休闲旅游等为重点,以生态创意、科技创意、文化创意、品牌创意为主要定位,促进农业资源再生、乡村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对于发展创意林业、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3 创意林业发展典型模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创意林业,需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林业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的乡村产业。
3.1 “文化+” 林业
“文化+”林业指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其利用创意、技巧和才华,对生态资源、社会生活、传统文化进行重新组合,建立更新颖、更合理、更优化的布局,挖掘林业的多重价值,尤其在森林公园、城市园林、特色小镇、特色林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森林文化推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3.2 “休闲+” 林业
休闲产业是实现创意林业的重要领域,是以旅游业、娱乐业、养生业、服务业、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融合模式。发展休闲养生、生态旅游需要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基本条件,要弄清楚当地的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利用生态资源的丰富性,大胆设计规划田园综合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保护自然和生态资源。例如,休闲旅游的区域重点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以登山探险、生态考察、漂流旅游、沙漠探险、观鸟等类型为参考,打造康养文旅等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
3.3 “生态+” 林业
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是生态振兴。林业作为生态产品,其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即除了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可开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将森林资源转化为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质生态产品;也可通过林业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化经营、林业和生态产业发展等多种途径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如福建南平的 “生态银行”模式、浙江丽水的 “两山银行”模式等,在生态资源与生态资产、资本之间架起转化的桥梁,实现生态产品的规模化增值;还可以依托低碳理念,在开发创意林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3.4 “智慧+” 林业
目前,林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信息产业融合度越来越高。重庆市于2017年开展 “智慧林场”建设并开展试点。“智慧林场”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一个综合性平台,通过对林业相关数据的收集,实现林业资源数据管理 “一张图”;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防火、防盗、防虫、负氧离子等生态效益实时监测,以及古树名木管理等众多功能。南昌市湾里区首座AI人工智能智慧森林公园——磨盘山森林公园全长10.59 km,人们可在这个盘山而建的公园里,通过人脸识别身份登记后,实时记录跑步的速度、里程、能量消耗等信息,走出步道便可查阅相关的信息,大大增加了体验感和趣味性,为发展 “智慧+”林业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以互联网技术和创意知识为核心,形成创意研发团队,通过头脑风暴产生创新理念,结合当地的资源打造 “创意+” “智能+” “5G+”林产品,形成创意林产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 “企业+平台+消费者”的运营模式,带来三方共赢,既解决了林业及企业运营平台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运营费用,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的、优质的特色林产品。
3.5 “创新+” 林业
发展创意林业与我国创意驱动战略相一致,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相一致[11]。2019年科技部制订了 《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设研发基金、共建实验室、研发众包等方式,共享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发展创意林业实质是将林业扩展到二三产业,强化产品形态创新,尤其是在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提高林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高效模式转变,注重在加快绿色先进技术推广转化、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上下功夫。从生产端和供给端发力,发展森林标志产品等特色优势林产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口碑产品。
4 建议与展望
4.1 充分理解新形势下创意林业的内涵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新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理念层出不穷。人们的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上升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新的消费需求逐步升级。在全面实施乡村战略背景下,政府和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创意林业的认识。创意林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的创造力,以创意为支撑,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理念以及各类非传统林业元素融入林业生产的诸环节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创造高价值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将传统林业结合创意产业的思维模式,与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相融合,为林产品或生态服务提供实用价值之外的附加值,使得林产品或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得以提升。发展创意林业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包括森林、创意、技术、文化、产业等的相互融合,尤其在一些历史文化特点独特、自然风光优美的偏远林区,森林资源还未被充分利用,创新林业生产模式使得除传统功能外的生态环保、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教育体验、森林康养等功能得以发挥,创意林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创意林业显示出高品质、高文化品位、高附加值、高科技应用、高生态价值等特点。
4.2 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扶持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得林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三大任务:生态保护、林农致富、林企发展[13]。应加强对创意林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根据资源条件、市场需要和产业基础,做好顶层设计,编制创意林业发展战略和创新发展路线图,如通过建立从乡村的 “山头地块”到 “餐桌”的完整产业体系[14],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通林产品深加工转化和贸易通道,解决区域分布不均衡、各经营区之间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林业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出台扶持政策,促进林业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实施一系列有新意、有创意、有意义的新型林业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意林业和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4.3 强化品牌与品牌集群建设
传统林产品以粗加工为主,标准化程度低,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产品缺乏特色,附加值低,难以形成特色品牌,经济效益差,导致林农收入低。而深加工林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亟需延长。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培育名牌产品,积极打造创意林产品品牌,推动其走向世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品牌集群建设。例如,2018年以 “中国特色产业”为重点成立的中国竹藤品牌集群以共创共享、融智融商、传承创新、走向世界为目标,开展科学理论研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竹企业品牌创新能力,带动集群和企业的品牌价值全面升级,成为林业行业在标准创建、品牌信誉评价、共享创新平台搭建方面的 “领跑者”,对发展创意林业和创意林产品品牌集群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4.4 发挥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社 (协会)的作用
林业企业是创意林业创新的主体,亟需加大创新力度,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找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关键,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方式,开发生态产品价值。2017年,国家林业局印发的 《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培育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5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挥国家级和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组建龙头企业联盟,在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方面加大交流。注重发挥国家级林业产业联合会与省级林业产业协会的作用,开展省际之间合作,充分整合林业资源,探索创意林业的发展路径,形成良好的创意林业发展生态,提升创意林业在经济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效果。定期商讨创意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建设项目,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规范项目建设、强化业务指导、推广成功模式,就创意林业发展形成共识,推动形成产业集群。为森林康养、创意林产品、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森林城市等领域项目与投融资机构搭建更加专业、高效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为项目嫁接资源,打通资本路径,加速实现平台企业联合发展。建立创新企业家学习平台,及产业升级平台、创新项目孵化平台。发展各种经济专业合作社 (协会)等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规范特色创意林产品和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对林农生产的创意林产品允许产销直接见面,拓宽林农进入市场的渠道,增强创意林业发展活力。
4.5 破解人才瓶颈难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创意林业,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应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并鼓励和支持乡村人才进行创业创新,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2021年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一是让林农成为创意林业的主体。要动员林农全员参与创意林业建设,成为创意林业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建立新的用人机制,降低乡镇及林业技术推广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门槛,让真正愿意投身创意林业且真正能够从事林业的种养大户、林场主、科技示范户、林农合作社骨干、大学生村官、基层组织负责人等人才参与进来,用思想和创意体现林产品的价值,创造价值。创意林业最终要靠有文化、善于创意、精于管理、长于技术、精通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支撑,做创意林业带头人,加强与广告、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合作,在项目策划、价值分析、设计建造、招商运营等方面为创意林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15]。
二是培养林业科技人才,提高创意林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政府出台人才培养政策,引导设立与创意林业相关的专业,培养具有文化创意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12]。可开展“职业教育+林业”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发现职业教育中有担当、有能力的适用人才,鼓励其到优秀林业企业参观学习、增长经验;另一方面还能主动吸纳和选拔优秀的乡村青年、林间秀才或返乡退伍军人等,帮助他们在课堂上补齐专业知识的短板,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成为 “懂政策、懂技术、懂管理”的新型林农,积极参与到创意林业的发展中来。要借助高校教学资源,开展学历教育,培养创意林业专业人才、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法律服务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操能力,增加到企业开展实践的机会。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为企业员工和林农开展分层次培训,为满足条件的创意林业人员颁发资格证书,大力发展跨界人才、林业工匠,培育创意林业骨干力量。
5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秉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沿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林业面临创新的大好机遇,急需创新思维、创意思想和低碳理念来保障和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政府需要坚持生态为本、创意为体的理念,加强创意林业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完善和创新投融资政策,吸引人才、技术、资金,依托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开展先行示范,实施品牌和人才战略,构建科技兴林、生态兴林、文化兴林、特色兴林和人才兴林的发展路径,注重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加强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减少废料的产生,做到生态节能环保,推动美丽乡村、产业振兴和林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最终完成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核心任务和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