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解放促成长——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12-03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幼儿园李冬梅
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幼儿园 李冬梅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幼儿期是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引起重视和着手培养。教师要秉承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一日活动中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解放幼儿的头脑、手脚,逐步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参与管理。要从教师被动地“督”往幼儿自觉地“做”转变,班级常规从“他规”向“自定规则”转变,班级管理从“他律”变成“自律”,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让幼儿获得终身受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意识薄弱,自然有针对性的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并未得到太多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观念滞后。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组织过程中,还是存在“高控”的现象,教师制定班级常规,强调幼儿按要求怎么做,忽视了幼儿自身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忽视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创设和提供幼儿自我管理上的教育环境和锻炼的机会。最后,自主性弱。幼儿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家长包办替代多,而且大多数幼儿园在一日常规生活中,并未有整体、联动性的自我管理类型课程设计,且与其他活动之间存在衔接和过渡的断裂,家校联动力也不强。
二、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四个解放”策略
陶行知教育理念中强调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教师也要将此理念作为根本,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环境、头脑、手脚、家园”角度出发,提出了四个解放的策略,来真正地让幼儿自主动起来、学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解放空间,创设环境塑意识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尚未成型,也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和事物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激发幼儿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建符合自由活动与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良好空间,使其成为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介质。因此,幼儿园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环境创设作为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隐性课程”。从环境的创设上为幼儿开辟出适合他们展现个性与自我的空间,不仅能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幼儿自我管理意识。
例如,创设大班班级区域活动时,在各区角划分及材料摆放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以自主商量、自主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可以先将范围大致划分好,然后引导幼儿共同商议材料摆放,贴上自制的玩具标识,指导幼儿掌握一定的物品摆放方法与技能,并一同来制定区域规则。由于这些环境的设置是幼儿自行商议完成的,因此幼儿在收放材料时也就能更好地遵守自己事先设定的规则。经过长期的训练,知道物品要摆放整齐,用完要放回原处,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解放头脑,情境渗透悟道理
情境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在一日生活环节中以问题为导向,把幼儿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创设相应的教育情境,引导幼儿思考,逐步深入感知、体验,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再优化、再实践,积极探索出适宜的解决策略。因此,教师应从时间上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课程,一方面,以幼儿为本,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从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遵循幼儿的认知特征,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儿歌等情境方式,来引导幼儿理解自我管理的道理和意义,让幼儿更加自觉地在生活中去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大班“我会自主取餐”活动,提供生活中的分餐桌、餐具等,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四种摆放餐桌的方法,组织幼儿进行一一体验。第一种是定点取餐。把三张分餐桌分开摆放,分别放餐具、饭、菜,幼儿轮流到每个点排队取餐。第二种是绕圈取餐。把分餐桌摆成长方形,孩子们绕着长方形的桌子循环取餐。第三种是一排取餐。把分餐桌排成一排取餐,轮流排队取餐。第四种是分队取餐。分餐桌连在一起,幼儿分左右两队同时取餐。通过引导幼儿观看体验实践的视频,幼儿自行分析每种方法,最后集体投票选定分队自主取餐的方法。选定了方法,引导幼儿再次体验,孩子们边操作边讨论,想一想由谁来摆放分餐桌、餐具怎样摆更合适。大家共同商定了自主取餐的流程:(1)值日生摆好分餐桌;(2)左右排好两队;(3)取餐盘;(4)打饭;(5)打菜;(6)取汤匙。在针对排队吵闹、男生存在推挤现象等问题,再次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你觉得自主取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孩子们提出了一些好建议:排队要保持安静,不能超先,不推挤,还没有吃饱可以去添饭菜等。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发现、探索,明确了自助取餐的规则,自主维持取餐秩序,有序进行餐后整理。
(三)解放手脚,加强实践练能力
幼儿期是“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启蒙期,不仅要侧重在幼儿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也要加强幼儿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训练。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有限,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取得到“自我管理能力”的成长。因此,教师要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实践活动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能让幼儿自己动手做的事情尽量让幼儿自己做,以真正解放幼儿的“手脚”,让幼儿真真切切地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学会自我管理的技能。
例如,对于小班的大部分幼儿来说,“穿脱衣服”依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其也贯穿了幼儿一日活动的始终,热了需要脱衣服,冷了需要穿衣服,睡前需要脱衣服,起床需要穿衣服……特别是冬天穿衣服多的时候,对于幼儿来说这更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会自主穿脱衣服,幼儿园可以每天在离园前十分钟给幼儿增加一堂生活游戏课,如穿脱衣服比赛、“我来帮你穿”等游戏活动,专门用来练习穿脱技能。经过长期的锻炼,幼儿穿脱衣服越来越熟练,再多的衣服也能轻松穿好。
(四)解放父母,家园共育养习惯
受时代背景和幼儿家长育儿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幼儿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幼儿家长并未学会放手,总觉得他们年龄太小做不了什么,在家庭环境中习惯了大包大揽地照顾幼儿。如此,不仅错过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时机,而且让幼儿形成了被人照顾的习惯,这给幼儿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造成不小的阻碍。只有坚持“家园同步、家园共育”的理念,在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前提下,解放父母的双手,让幼儿自己做起来、动起来,引导幼儿去自主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提升幼儿自身的“自我管理”水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例如,当幼儿在园内进行“穿脱衣服”这些自我管理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在家长微信群发学习穿脱衣服的小视频,让家长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指导幼儿进行练习、巩固。家长把孩子在家自己穿衣服的视频也发到班级群,加强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在园、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又如,幼儿园开展“垃圾找家”社会活动时,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分类,并分别放进垃圾的“家”。活动后,教师设计一张“幼儿日常生活助力表”,让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动动手,扫扫地、擦擦桌子,学会垃圾分类,并一一记录下来,帮助幼儿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最终全面提升幼儿自身的管理能力。
总而言之,“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走向社会必备的一种能力,它也是幼儿园生活常规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应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转变自身的观念,将“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幼儿的学习、生活。不仅要为幼儿创设更好的“自我管理”环境,也要学会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进行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在一日学习生活中能够快乐游戏、轻松学习,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最终,在未来的成长中,将其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成为自身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