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说特征文本教学策略

2021-12-03福建省晋江市第十实验小学洪志雄

亚太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武松人物形象小说

福建省晋江市第十实验小学 洪志雄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进入了关键时期。值得一提的是,统编版六年级教材中新编排了小说单元。实施小说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滋润学生心灵,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版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中很多课文强调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凸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小说作为故事性较强的文体,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富有波折的情节、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能够深深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因此,适当的教学策略在小说文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落实语文要素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与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地运用小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小说文本的主要文体特征

(一)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每一篇成功的小说,都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关羽和张飞,《水浒传》中的武松、李逵和林冲。这些人物形象流传千古,至今令人津津乐道,深受读者喜爱。

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叙述了忠于职守的哈尔威船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上的60 名乘客有序撤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他舍己为人、临危不惧,他果断机智、可叹可敬。最后,他虽然随着船一起沉入大海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再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穷人妇女形象,也看到了一个闪烁着善良光辉的渔夫。他们纯洁的人性之美,可以成为照亮学生未来生活的人生之光。文章对于穷人的描写,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白心灵的匮乏才是真正的贫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景阳冈》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英勇无畏、思虑周全的武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体会武松的正面形象,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不同角度评价武松。比如,在教学“喝酒”的情节时,关注武松的语言描写,从“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酒来我吃”等语句中体会武松的倔强与固执。在学习“上冈”的描写时,关注武松的心理描写,从“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等语句体会武松爱面子。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更为多元、立体的人物形象。

(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小学教材中的小说情节往往比较简单,但又高度典型化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中心主题。《桥》的文章篇幅短小,但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在洪水蹿上来之际,老支书毫不留情地揪出一名小伙子,桥快要被洪水冲垮时,老支书用力推开小伙子。直到结尾,老太太的祭奠才交代清楚,原来这名小伙子是老支书的亲儿子。这样的情节设计和结尾处理,震撼人心,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和戏剧性,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三)精练集中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描写,它往往是勾勒式的速写,着墨不多,却意义重大,对于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刻画人物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桥》一文中,对于洪水的描写也是文章成功的重要因素。文章多次出现了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通过品读可以发现,这些环境描写可以突出洪水溃堤的汹涌气势,营造灾难来临的紧张氛围。通过肆虐洪水的变化,推动情节向高潮处发展,人民在来势汹汹的洪水面前慌乱、失控,反衬了老支书的威严、冷静与舍己为人。

二、小学阶段小说特征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把握文章情节发展,感受起伏

小说通过起伏的情节来吸引读者,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情节的特点,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接着指导学生根据事件的发展绘制情节曲线,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更好地感受作者设置的情节起伏。最后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节奏和情感的变化,读出情节的变化。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并借助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提炼关键词,学生借助关键词概括每个情节的主要内容,即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感受文章情节的发展。在教学“打虎”情节时,引导学生梳理武松打虎的经过:猛虎出现—三闪躲虎—打虎棒折—空拳打虎—打死猛虎,感受中国古典名著中常用的“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进而感受小说情节起伏的特点,体会武松机智勇猛的性格特点。

(二)聚焦文章环境描写,体会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影响教学质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很强的迁移性,这需要教师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做好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了解—应用—总结—迁移”的方式一步一步设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完美体验到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如作者在描绘某个场景的时候用的什么方法,这种方法的表达方式与其他方式的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比如《穷人》一课中开头写道“温暖而舒适”的渔家小屋,教师可以联系全文探讨环境描写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发现环境描写刻画对桑娜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它不仅体现了桑娜的勤劳持家,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寻找文章中的环境描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课文中还有哪些环境描写也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品读交流。最后,出示拓展阅读《小英雄雨来》和《草房子》,鼓励学生交流分享,继续探究环境描写的妙用。

(三)品味文章传神之处,感悟写法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课本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教师可以凭借这个例子让学生实现举一反三,不断提升其作文和阅读的相关技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文本特点,通过写与读之间有效的迁移和沟通,逐步提升学生会意、得言及得法的能力。

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教师先进行谈话导入,让学生默读《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片段,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飞身上马”“掷于地上”的动作描写和“关外鼓声大振”的环境描写,体会关羽的“神勇”。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紧紧围绕“神勇”,运用人物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仿写“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新课程理念,使语文教学真正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

(四)还原小说文化韵味,汲取精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将不同的事件关联起来,如何对文章中的人物特点进行各有特色的描述,如何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何构建曲折的人物命运等。学生要尝试去发现文章精妙的地方在作者的笔下如何变得栩栩如生,如何让小说有了另一种绚丽的色彩。教师还应引领学生走进小说的浩渺世界中,要由一篇带多篇,开启学生阅读之旅,用小说的独有韵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润泽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学习了小说单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鲁宾孙漂流记》等中华名著,汲取不同文化的精华。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说特征的文本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有方法、有针对性地发现小说的价值。阅读一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从把握情节发展去体会人物形象、从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去感受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独特的语言,遨游小说更为广阔的天空,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武松人物形象小说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武松:喝酒好赚钱
武松的醉与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