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医院麻醉科的窘境与发展机遇
2021-12-03于军YUJun
□ 于军 YU Jun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18 年全国共有中医医院4939 家(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共有床位数102.15 万张,按照2015-2018 年的实际年均增速计算,预计2020 年我国中医医院数量约5717 家,床位数约118.33 万张[1]。中医医院麻醉科是中医医院的西医科室,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与外科、肛肠科、骨科等临床科室相比,患者不可能慕名而来做麻醉,与检验科、影像科等西医医技科室相比,它又属于一级临床科室。本文就中医医院麻醉科目前的窘境、历史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中医医院麻醉科的窘境
1.职业认可度低。虽然早在1989 年,当时的卫生部就发布了《关于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卫医字(89)第12 号文件),但在很多医院,麻醉科仍然被视为医技科室,在在医院和医生群体中认可度低[2]。在综合医院是这样,中医医院也类似,手术量少的医院麻醉科更是如此。
作为省中医医院麻醉科主任,笔者经常会被旁人问到:“中医医院还能做手术吗?还有麻醉科?”作为西医院校的毕业生,中医医院麻醉科医师大多数进入中医群体后,在奖优评先、晋级晋升等方面,往往成为“被遗忘的人”。
2.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人员、队伍不稳定。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9 年6 月统计,我国麻醉医师的数量为9.2 万人,平均每万人配备0.6 个麻醉医师,而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能配备2.5~3 个麻醉医师(或麻醉从业人员)。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麻醉医师缺口达30 万。综合医院麻醉科缺人[3],对麻醉学本科生、研究生职业吸引力低的中医医院麻醉科而言,招人更是困难。由于人员短缺,导致白班工作时间过长,且夜班频繁,长期过度疲劳,从而职业倦怠程度严重[4]。
但中医医院的绩效考核方案(或称奖金分配方案)往往侧重于中医类科室,手术量大的中医医院里,因为手术科室比较强势,麻醉科可能因此获益。而对于手术量小的中医医院,麻醉科更是没有话语权,导致麻醉科医师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离职率高,造成“招不来,留不住”,活少人更少的恶性循环状况。
3.麻醉风险高,医疗纠纷隐患大。与综合医院相比,同一地域中医医院一般不是患者首选手术治疗的医疗机构,麻醉科医师面临的服务对象,往往老年患者多、内科合并症重,实施麻醉的风险大多较高。在治疗效果未达预期目标时,许多患者或家属常常会责备院方,产生医疗纠纷隐患。
4.中医麻醉科诊疗项目缺乏特色。一个科室,只要有了突出的诊疗特色,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儿童医院麻醉科的特色是小儿麻醉,口腔医院麻醉科依托于口腔颌面外科,大多数中医医院麻醉科缺乏中医诊疗特色及麻醉成熟应用,处于摸索阶段。这主要由于以下原因造成:①麻醉学科属西医范畴,针刺麻醉在上世纪70 年代“昙花一现”,后来未成为主流麻醉方法,现在只在极个别三级中医医院麻醉科使用,且多出于科研目的。②大部分中医医院麻醉科医师毕业于西医院校的麻醉专业,中医药知识欠缺,或者没有“西学中”的机会,实施针刺麻醉常常需要医院针灸科医师的协助。③物价、医保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中“针刺麻醉”收费标准低,不足以支撑起中医医院麻醉科的生存和发展。④大多数中医医院的绩效考核方案(或称奖金分配方案)没有对麻醉科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奖惩制度。针刺麻醉开展好的单位往往是医院领导大力支持、积极推进。
中医医院麻醉科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法律支持。201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同年10 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人民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要求将中医药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个方面。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健康中国”作为战略目标纳入了国家基本方略,并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方针。
2019年10 月20 日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2021 年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要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
2.政府文件鼓励、规范麻醉科发展。2018 年8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7 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 号),将麻醉医疗服务独立成为一项服务,指出要“增强麻醉医务人员职业吸引力。在岗位聘用、评优评先以及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中,要充分考虑麻醉工作特点和技术劳务价值,向麻醉科医务人员倾斜。”2018 年10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37 号)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麻醉科建设;同年11月《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1009 号)制定了分娩镇痛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分娩镇痛试点以增强医疗服务舒适化程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 年9 月22 日印发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中国医师节重要指示精神 进一步加强医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20 号)指出:“重点加强全科、公共卫生、护理、儿科、麻醉、精神卫生、重症医学、病理、医学检验等紧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要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提高医务工作者的阳光收入,深化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
对中医医院麻醉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1.根据医院定位决定麻醉服务形式。根据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或区域卫生规划,不同级别中医医院的定位有所不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应大力加强麻醉科的建设,以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为出发点,以绩效考核为引导,充分调动麻醉科医师的积极性,条件成熟时,可设置麻醉疼痛科、麻醉后重症患者监护室,逐步发展、推动舒适化医疗服务开展,成为医院以疼痛治疗为主的临床科室,将麻醉服务渗透到各科室[5]。
手术量少或麻醉科技术力量薄弱、人员不足的二级中医医院,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麻醉科短期发展问题:①做减法,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将医院的麻醉服务外包给技术力量强、人员充足的大医院麻醉科,现有人员、设备交由对方统一管理。②做加法,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与近邻医院麻醉科组建麻醉服务集团,科学、合理调配麻醉技术人员、科学设置麻醉设施、设备,有序开展区域麻醉服务。③做乘法,与上级医院建立麻醉科紧密“医联体”,或长期“基层支医”、“对口支援”协议,寻求上级医院麻醉科的人员支援。
2.发挥中医麻醉特色。对针刺麻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研究[6],形成服务能力,并通过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协会以各种形式大力推广,在各级中医医院麻醉科普及。以针刺麻醉为突破口,形成针刺麻醉与常规麻醉方法各取所长、互为补充的中医医院麻醉临床服务。使用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中医方法,在麻醉并发症防治、急慢性疼痛诊疗、舒适化治疗等方面形成中医麻醉特色,使之成为中医医院麻醉学科亮点和技术收入增长点。
通过鼓励西医人员“西学中”,引进中医类别医师从事麻醉科的中医业务等方式,解决西医背景的麻醉科医师针刺操作的资质和技术水平欠佳等问题。
3.落实中医医院麻醉科发展政策。《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发布几年来,各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理解与执行落实程度相差甚远,有些地区甚至打折扣、去重点[7]。中医医院麻醉科应该站在各地医疗卫生发展的高度,从中医药发展、健康中国的角度,积极思考,主动与各级主管部门沟通,建言献策,落实好麻醉医疗服务发展政策[8]。
在中医医院麻醉科医师“西学中”考核和考核后中医服务资质的审批,物价、医保部门对麻醉科中医特色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审批、检查等方面,争取政府对中医特色麻醉项目进行扶持。在医院内部,建立麻醉科医师引进政策和人员调配,麻醉科中医特色新业务、新项目的审批以及麻醉科绩效奖金核算等方面的鼓励措施,争取医院对麻醉医疗服务开展给予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