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3+1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21-12-03陈建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教学模式

◆陈建东

0 引言

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核心是满足当今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1],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实现与企业合作,发挥企业的作用。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如果没有企业参与实施的教学,在教学教改、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招生、就业、设施建设等方面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2],只有真正发挥企业的作用,让企业参与教学,才能真正抓住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切入点和龙头,对于民办高校需要与企业合作的教学改革才能在新时期得到长足发展。

1 民办高校教育的客观规律分析

教师能力的客观性 国家希望应用型本科的教师都能是“双师型”教师,什么是“双师型”教师?从目前相关论述可理解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3]。因此,“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4]。但据西方专家统计,理论与实践双强的人物只占到人口比例的0.5%[5]。可见,一些学校希望每个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这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现实教学中无法完成的。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理论型教学的教师在系统地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就很难再有太多的精力精进实践知识;而实践能力精湛的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把理论知识掌握得很系统,这是教师能力的客观现实。所以,现实的解决办法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对应用型本科目标的教学。

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性 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有差别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意识能力。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有这样一个过程:不会—会—能—熟—巧—妙。学生从开始对所学新知识的“不会”,到在教师的教授下通过学习达到对新知识的初步掌握即“会”的程度,再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从“会”到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能力,就达到“能”的程度。“能”这个程度是要有对新学知识一定量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的,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但要想达到对知识掌握到“熟”的程度,即能运用所学知识快速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就要有现实的实践环境,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才能达到。而要达到“巧—妙”的阶段,即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践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训练积累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在校时间较短,所要学习的知识比较多,学校的实践练习条件比较少,因此,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只能达到“会”的程度。有个别学得快的学生能达到“能”的程度,这是客观事实。可目前企业希望得到的是“熟”的学生。在目前学校的培养模式下,企业是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学生的,最有可能得到的也只有“会”的学生,且这些学生还必须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环境中接受一年以上的培训锻炼,才能达到“熟”的程度。要想解决目前的问题,只能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放到企业现实环境中,并适当加长练习的时间,就可以培养出企业想要的学生。

知识传授的客观性 理论教学以显性知识传授为主,实践教学以隐性知识传授为主。显性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看书、教师讲解来学会,适合课堂的大班教学。隐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感受、领悟事物的变化过程来学会,适合小班的实验课或到企业的现场中去学习,适合师徒模式来传授。而现实中,民办本科高校理论教学型教师占多数,只能进行显性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也多是理论知识,从能力上来说,也只能达到“会”的程度。企业中大多数是实践型的工程师,并且有大量的实践岗位可以让学生对隐性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如果能在企业得到企业工程师的指导,并在企业的实践岗位上得到充分练习,就能从“会”达到“能”甚至“熟”的程度,从而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民办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民办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改革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

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机电专业“3+1”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机电专业采用的“3+1”教学模式改革是前三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显性知识),最后一年到企业学习实践知识(隐性知识)及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近几年与企业教学实践的合作发现:一是这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企业需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实现人才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民办高校实现应用型专业的发展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的社会声誉也得到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双方实现人才合作培养的双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与三友电器、美的集团、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企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在社会上很难大量招到符合企业急需的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员工。如果企业自己来培训培养,将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并且进展比较缓慢,费时费力,很不利于企业发展,这是企业的劣势。然而,民办高校有大量的高素质学生可以供企业挑选,学校可以按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同时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实践知识,这样企业最终可得到已经是半熟练的学生工人,从而大大降低对人才的培养成本。

民办高校在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中得到了什么呢?民办高校应用型本专科专业,特别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专业的学习需要有大量的教学实验设备,学校若是都自己购买,教学成本就会很高。因此,学校只能少量购买实验的仪器设备,大部分学生也只能学到大量的理论知识、少量的实践知识。同时,学校也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师。这个问题可以采用“3+1”培养模式来解决,学校与企业合作,因为企业有大量的设备、场地,实际的生产工作过程,以及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学习实践知识指导以及以后的就业岗位。

因此,“3+1”教学模式有利于企业正向发展,企业可以直接从学校招到半熟练的工人,省去招工成本,还省去一半的对员工的培养成本;高校也从中受益,这种教学模式为学校解决了实践教师少、实践设备不足、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另外,校企共同参与确立培训模式和培养方案,使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降低学校的学生培养成本。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双方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的双赢 现在的企业变革很快,很难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优秀。这就需要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合作,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相互培养人才,降低各自的成本。例如:对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是学校教师的强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是企业工程师的强项。因此,企业与民办高校双方人员能够相互配用,互补短板,用各自所长,为双方减少人员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各自管理的效率。

另外,企业文化与企业党建的发展也要大量人员来做,这些是企业不擅长的,往往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效果一般。这两个方面都是高校擅长的,高校能为企业减轻负担,让企业全身心投入生产研发中。同时,高校需要企业的设备与应用于教学的真实案例知识、企业的实习场所及就业环境。

因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一些企业合作,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3+1”教学模式改革,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知识,补齐学校实践教师不足、实验设备缺乏的短板,使学生真正学习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这样一来,企业利用学校的教师人力资源、学生资源及校舍资源,可以减少一定的投资成本,解决招工难问题,为实现快速发展赢得机遇;民办高校借助企业的工程师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场地等,可以解决学生实践学习与就业方面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双方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双赢

1)一般而言,高校所在城市地理位置都比较好,是城市的主城区,有利于生活起居,方便子女上学,地价偏贵,但对于办学用地,由于国家补助而相对便宜;而企业的生产场所一般建在相对比较偏远的地方,有利于降低成本,但对员工来说不方便生活。这就带来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契机:企业可以将部分或全部的研发部门放到学校,由学校提供土地,企业出资建立研究中心,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组建研究团队。一方面,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研发人员生活不便、孩子上学难等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为企业服务,又省去企业自己建立研发中心时所需要的购买土地的支出;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可以比较方便地参与企业研发,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有利于学校长远的发展。

2)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研究方向,可以向国家申请课题经费,减少企业的经费投入,共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同时,这样也为学校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案例,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研发平台,建立利益共享关系,实现“教学—科研”互动发展,不断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学校教师教给学生的显性知识,与学生在合作企业实践学习的隐性知识,都是与企业产品相关的知识,学生毕业后不管到哪里工作,都会把合作企业的产品、技术带到那里,这对合作企业来说是最大的隐性财富。

3 结语

总之,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的“3+1”教学模式,使企业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使应用型本科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共建研究平台,使民办高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应用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