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对策

2021-12-03李小琪

乡村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制度精细化

李小琪

(甘肃泓宇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10)

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过程的实际需求,水利部门应改变传统管理方法,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现代精细化科学管理技术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1 精细化管理内涵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现代管理要求趋向于精细化。精细化管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国家管理体系中的一种意识和理念。专家学者认为精细化介于规范化和个性化之间,从理论上认为管理要形成一定的规范,管理工作要在一定的准则制度内完成。在完成管理任务中要抓住管理的要点和关键,以细致的管理标准约束和执行管理行为,但与此同时不能完全教条主义,要根据实际开展具有人性化的管理行为。因此,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常态化意义上的管理,升华常态化管理,抓住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进一步细化、量化管理工作。“精”是指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切中管理的关键点,找准要害,力求把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所在及关键环节。“细”指进行管理工作时,执行、考核、监督等工作环节的基础都依据管理标准,参照标准细致入微地完成工作。所以,精细化管理是以一定的规章制度为坚实基础,以规范和约束管理人员的执行行为为指导,做到将权责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力求最终形成一种运转优良的管理工作执行方案。

2 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是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能确保水资源开源节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同时,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管理从细微处入手,细化管理职责,明确管理目标,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建设成本,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此外,精细化管理能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战略目标予以细化分解,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效落实,确保整体战略计划均能融入每个施工环节,使管理人员能够从更多的细节入手进行操控工程实施,及时找到并解决细节问题,对施工方案加以改进和调整,实现建筑施工方案优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避免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不干实事的情况,能更加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把责权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身上、具体岗位上,起到鞭策和激励作用,在每一个建设和管理环节都实现预期管理目标,从而确保施工质量良好。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精细化管理策略,从而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

3 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

部分管理人员对精细化管理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自己平时的管理工作已经做得很好,没必要搞精细化管理;有的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起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意识,已经习惯粗放式的管理方法;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工作条件差、人员少,以包代管各项工作省时省事。这些认识都影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

3.2 缺少精细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报告分析主要是前期针对工程建设的技术与经济展开研究与分析,这是投资者决策是否投资和实施项目的关键依据,也是工程建设签订合同的基础所在。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投资主体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的重要性,在工程建设前期没有做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甚至一些投资建设主体为了能够得到工程项目合同,忽视了可行性报告对不利因素的精细化分析,只是片面地认为投入资金必将产生效益。这便导致前期缺少精细的可行性分析或者对报告精细化分析认识不足,由此造成后期施工有效性较差,给相关施工单位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给农田水利工程的后期运营带来更多的问题。

3.3 管理条例的精细化程度不足

根据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管理条例在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管理制度、规定、条例并没有根据工程所在的不同地区以及发挥作用的不同工程性质制定,制度、规定、条例等存在管理定位模糊,管理办法过于宽泛等问题,对于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过多关注,对于一些个性、突发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由此造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解决问题方法不得当,技术性措施不专业,以及解决特殊问题及紧急问题时缺乏应急的预案。

3.4 相关专业人才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相关人员有着相应的专业化要求。但在实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个别领导对管理工作抓得不紧,存在着不重视的情况,造成工程管理专业化人才没有分配合适的岗位,导致相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工作有效程度降低。同时,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经验欠缺,对于工程建设的进度、成本、质量还不能做到有效控制。一些人员现场突发事件处理经验不足、应急办法不到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现场管理组织、协调能力欠缺,对本职工作缺少尽职尽责的态度,缺少担当的勇气。

4 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对策

4.1 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走向精细化管理模式,必须健全和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此,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建设与管理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二者之间的权责关系,转换建设项目投资经营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全面推行并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提高水利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障投资效益,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4.2 制定易执行操作性强的精细化管理程序

各项工作明确的程序可以使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例如,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核由公司总工负责;专业工程师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核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再如工段长或技术员负责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将施工作业分成若干个作业程序外,还必须规定工艺、工时以及标准化、安全和环保注意事项等。

4.3 提升精细化管理意识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想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就要使相关人员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各部门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为此,首先加强领导者精细化管理意识教育,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各项制度、条例落实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从上到下思想认识的提升,不断强化管理工作,最终确保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选派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到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单位学习,亲身感受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便捷以及带来的成效,从而开阔视野,认识不足,找出差距。也可以采用定期培训办法,让管理专业人员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水利工程管理知识,强化自身精细化管理意识,将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中。让非专业管理人员学习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以及精细化知识,积极借鉴优秀的理念与方法,消除自满情绪和畏难情绪,树立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决心和信心。

4.4 提升管理队伍素质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从引进高素质人才与培养现有人才两方面入手进行人才培养,构建管理人才队伍。首先,在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方面,应以举办招聘会的方式进行,通过筛选及双向选择的方式引进人才。其次,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如邀请农田水利专业人才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通过这种培训的模式,有效提高现有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不断调动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管理工作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2]。

4.5 实施精细化管理考核

在日常管理考核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围绕施工工程项目明确管理考核目标,制定管理考核内容,为有效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奠定良好基础。此外,相关部门应通过前期管理监督、后期实施考核等措施,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权责并掌握最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而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长久发展。

4.6 注重对施工材料进行监督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为此,水利部门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施工材料的精细化管理。这样不仅能缩减施工成本,而且能保证施工质量。首先,需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明确各种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借助农田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施工材料数据表,依照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做好材料的筛选工作,合理采购施工材料。同时,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采购采用环节严格提升材料质量,施工材料质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其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应安排专业人员检验、保管施工材料,避免施工材料浪费、施工材料大量积压、因施工材料过多而占用流动资金等情况的发生。最后,材料人员在检查骨料、钢材等施工材料时,应对这些施工材料进行取样抽查。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退回,禁止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材料人员还需定期抽样检查已使用的施工材料,同时查看每种施工材料的合格检验证书,保证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使其在施工期限内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3]。

4.7 建立精细化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4.7.1 构建自下而上的制度模式。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管理层相关人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细节仍不够了解,自上而下的制度模式显然不适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一线人员必须透彻掌握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以他们为基点建立自下而上的制度模式,不仅可以使管理工作贯穿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每个环节,而且能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精准度。然而,自下而上的制度模式并不意味着将管理决策权完全交给基层员工,管理人员应收集和整理基层员工提出的管理意见,筛除其中操作性不强的构想和不合理的诉求。一方面可以提升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一线员工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效果。

4.7.2 构建动态化的管理制度模式。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很多制度细则仍不够成熟。因此,构建动态化管理制度模式十分必要。只有根据制度的试行情况积极优化管理制度,才能使制度条例更加健全,进而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成效。首先,管理人员应定期召开交流会议,讨论管理制度在一定时间内的实施情况,分别整理管理制度中实施效果较好和实施效果不佳的条例,对实施效果好的制度条例予以保留,对实施效果不佳的制度条例进行分析,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修改,若经过修改和结果推演仍不具备较高的操作可行性,则应予以摒弃。采用这种动态化的制度制定模式,可不断优化并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其次,管理人员在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动态化调整的过程中,应将多个阶段的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避免因员工失误对短时间内制度评价造成影响,进而保证对动态化管理制度调整的有效性,推进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精细化进程[4]。

4.8 引进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作,某个管理环节稍有失误,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目标,不仅是为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效率,更是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然而,从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现状来看,落后的管理技术已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管理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种先进的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领域,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取得十分骄人的应用成果。因此,要想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和工程技术部门可以引进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开发一套更符合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需求的监测系统,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这样不仅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智能化、精细化质量管理[5]。例如,运用遥感技术对水坝进行实时监测,智能管理系统会自动分析监测数据,判断水坝底部的受力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渗水、裂缝、沉降、变形等质量问题,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系数,消除农田水利工程的潜在风险,为应对灾汛、加强水资源调控提供充足的保障。

5 结语

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应提升相关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管理队伍素质,实施精细化管理考核,而且应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确保所有施工材料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建立精细化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等,从而推动农田水利工程长久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管理制度精细化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对策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