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裳锦“礼”妙“布”可言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创新实践
2021-12-03张怡华
张怡华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以下简称“拉小”)的美术校本课程以广阔开放的跨界学习为基础,打通学科间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长周期、多感官、多学科的融通探究学习。拉小的美术校本课程突破扁平化的纸上教学、常规的课堂传授,把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同时,课程蕴含着多学科的能力,如艺术创作能力、策划组织能力、活动评价能力等,把多学科的关键能力聚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融通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科能力的学习价值。该课程让学生以中国年为源头,对传统艺术进行深入探索;与同学、教师默契合作,对校园节日环境的设计与打造;与社会接触,对美有更为丰富的理解,对生活有更为美好的追求。课程衍生出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更为多样的素养价值。
一、品读文化,确立主题
拉小美术校本课程在传统节日主题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对节日的感性体验、对艺术形态的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发散式讨论形成研究的方向,提炼能跨越多学科领域的核心问题,形成跨界学习的主题,设计出中国年文化背景下的跨界学习内容——“云裳锦‘礼’,妙‘布’可言”单元型学程方案。该学程活动以毕业班全体学生为参与对象,借助主题单元学习的形式,开展为期四周的艺术体验活动。课程起始于学生对一方彩巾的设计,学生用传统的纹饰、浓烈的色彩,将中国年表现得浓郁、惊艳;结束于学生对彩巾进行的实物销售。教师和学生围绕“美美地生活”这一目标,共同传承中华经典之美,在传统艺术与校园游戏里行走,搭建通向与社会接触的平台,让学生本真的“原创之美”传递到更多的地方。
二、关注体验,合作设计
“云裳锦‘礼’,妙‘布’可言”单元型学程在分析年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富有个性的手绘表现形式,解读布面材料蕴含的独特语言,理解感悟美术表达媒介的多样性。
为期约两周的手绘课上,学生打磨方巾设计方案,探秘每个人都有的“视觉欲望”。学生和父母一起进行围巾穿搭游戏,感受色彩,并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出来,促成视觉传承;找寻中国年的传统色调,创意搭配年味配色卡;化身为设计师,表达自己对中国年的内涵理解。学生从搜集的素材中捕捉传统器物物件、图形、色彩中的奥秘,从造型设计、色彩提取角度切入,融入校园生活元素,用原创手稿表达心中的“新年味道”“诗和远方”,感受描绘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文化自信,体现了融通学习的真正内涵。
三、定制彩巾,展现成果
跨界的融通学习打破学习场域的边界,为多元素、多学科的交叉学习提供无边界的学习空间。这种无场域边界的向外学习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向内转化,打开单元型学程的新思路:尝试将学生的作品变成产品,让学习活动从校园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
“云裳锦‘礼’,妙‘布’可言”单元型学程让学生期待把设计稿真正地制作成方巾。学生与店商对话,了解制作方巾的材料,选择方巾大小,讨论不同材质和尺寸对方巾风格的影响。方巾制作出来后,学生在课上用语言记录下“我的锦‘礼’我的年”微心情,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文字与绘画、文学与艺术的绝妙融和,打动了每一个人;字里行间体现出学生的真实与可爱,内心的充盈和幸福;明艳的方巾让学生在缤纷世界中感受美的内涵,体验创作自信。
四、“云”上销售,多元评价
“云裳锦‘礼’,妙‘布’可言”单元型学程将课堂教学中的线下学科和网络世界的线上实践有意识地统合在一起,形成单元式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能力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与美好的事物相遇,与世界站在一起,掌握传递美的多元方式。学程将社会这个最现实的课堂搬了进来,“妙布可言”微店开张,方巾的网上销售开启,销售额成为方巾设计的评价标准之一。学生对部分方巾的滞销展开了思考:为什么销不出去?是设计不到位,还是设计稿和制作效果不一致?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产生感恩之心,感谢自己认真、执着的态度,感谢父母工作之余的支持,感谢同学的合作帮助;教师也要感谢学生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惊喜。
在单元型学程的情境和任务中,从作业到作品、从作品到产品、从方案设计到实物销售,学生用自己的小小一方彩巾为拉小最美颜值代言,实现文化传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践活动中遇见的各种问题,并使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跨界发展。整个活动过程中,有挑战性的任务,有大量的师生、生生沟通、讨论,甚至争论,以及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公开的成果、表现性的评价等。这样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够灵活转换,让学生成为具有美感创造力的人,成为心智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