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21-12-03王成蕾梁瑞华

乡村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河南省粮食高质量

王成蕾 梁瑞华

(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2020年,河南省农业发展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整体呈现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进中蓄势的态势,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全面深化,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决胜收官,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因素不断增强。特别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682.58亿kg,实现连续4年稳定在650亿kg以上,增量占全国的23.1%,为实现“六稳六保”、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河南省同时面临着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虽然现阶段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但是粗放型生产方式依旧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河南省农业发展仍处于拼环境和拼资源的状态。因此,河南省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定不移地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1]。

1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1.1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事物的发展一向遵循着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我国农业发展也不例外。我国农业要想实现从质变跨越到量变,高质量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助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优化经济结构,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足的窘境,努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实现“协调、创新、开放、共享、绿色”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共同全面进步。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农业资源养护程度高、经营者素质高及科技支撑力度高[2]。

1.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强调,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走质量兴农之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2018年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而且规划了一系列“质量兴农”的行动;2019年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指出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要想改变现状,使自身发展“更上一层楼”,就要坚定不移地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使农业发展方式得以改变,争取早日迈入农业强省的行列。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增加价值链、完善供应链,能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且能满足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业资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与自然环境、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撑起了越来越多的致富“伞”,丰富的特色农业不断鼓起了农民的腰包。河南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开阔。2019年,河南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499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8.5%,3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3.75元,比2018年增长9.6%。近年来,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地位不断巩固,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650亿kg、占全国的1/10,油料、蔬菜、食用菌和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2%,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上了新起点,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2016年的40万hm2到2019年的90万hm2,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占到了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6,形成了豫北强筋小麦生产适宜区、豫中东强筋小麦生产次适宜区和豫南沿淮弱筋小麦生产适宜区。各地还以村、乡为单位,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品”,形成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区。2019年,河南省“千亩”以上的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区面积达83.87万hm2。除此之外,河南省优质花生种植面积也由2016年的113万hm2发展到现在的153万hm2,居全国第一位;优质草畜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省3年新增肉牛82.2万头、新增奶牛15.6万头,伊赛、伊利、蒙牛、君乐宝以及花花牛等龙头企业舞动中原;优质果蔬稳中调优,水果质量持续向好,灵宝、陕州等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已成为国家优质苹果生产区,蔬菜产业则形成了以杞县、中牟大蒜,柘城、临颍小辣椒等为代表的生产基地。

3 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各方努力下,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地农业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河南省,但是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依旧没有改变,农业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所磨砺的时间过于短暂,很容易被一些因素干扰,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困境。

3.1 农业产业结构失衡,高品质农产品缺乏

202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均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682.58亿kg,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0.19%,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达23.07%。近几年,河南省粮食富足,但是大宗农产品如玉米、小麦的供给量明显过剩,市场需求已呈现饱和,价格趋于低位徘徊状态,谷贱伤农。大宗农产品进一步加工和利用以及其产能布局的有效检测分析不足,缺少化解过剩产能及加快建造短缺产能的导向。现如今,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改善已迫在眉睫。同时,因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地沟油和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大众对政府的监督管理日益丧失信心。在此背景下,必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地迈入农业高质量行列,不仅要遵守产品合格这条最基本的原则,而且要守住产品安全这条底线,以此为基础不断进行创新。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对养生品、营养品的兴趣大增。但传统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严重,面对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必须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前提下,丰富农产品种类,保障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市场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从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活力[3]。

3.2 农业产业链效益低,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缺乏

目前,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着力强调“1+2+3”,但事实上,农业产业链延伸还不充分,要素还没有真正达到跨部门配置和与产业有机结合的层次。此外,农产品收获后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配套设施落后且缺乏,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链条较短,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程度难以提升。另外,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新经济发展形式的承受力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效应不显著,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农业价值链低端期会持续较长时间,进而增加了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和延伸产业链的难度[4]。

3.3 农业生态问题凸显,耕地资源约束加重

自改革开放至今,农药和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土壤酸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耕地污染超标率大于12%,导致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度下滑。这不仅破坏了农业绿色生产,而且对生态环境和食品质量构成了巨大的隐患。同时,“离土又离乡”的现象层出不穷,农村耕地的耕种被忽视,荒废耕地现象严重,导致耕地质量进一步降低[5]。2019年,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073.454万hm2,比2018年减少17.154万hm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下降0.9%,秋粮播种面积下降2.3%。此外,河南省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不健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覆盖率低,土壤环境监管法实施力度有限等,均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3.4 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近几十年来,河南省许多青壮年从其他行业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为了自我生存和家庭发展,他们加速向其他行业迁移。河南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逐渐呈现出“两多一低一少”现象,即妇女儿童多、老弱病残多、受教育程度低、掌握相关农业知识的青壮年少。另外,很多农民不了解农业技术,不懂得如何应用农业技术,不了解农业经济知识,不会合理施肥、种植,造成生产成本过大、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加剧,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河南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远不能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3.5 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数字信息水平较低

虽然河南省农业已进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但是仍需依赖科学技术来实现创新和进步。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额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农业科学进步贡献率为58.3%,但是河南省的贡献率远远低于这一数值。若进一步探讨,则会发现各种成果主要是常规的科技成果,缺少尖端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成果以及具有重大的实践应用价值及自主知识研发产权的创造性科技成果。尽管河南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已逐步建立,但农业科技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目前,河南省仍缺少满足高产量、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要求的农业现代化技术体系以及开放、竞争、多样化、互补、协作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制。

4 促进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4.1 优化产业结构

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在使农产品产量满足人们需要的基础上,河南省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紧跟人们消费结构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步伐,全方位促进农业档次升级、质量升级、效率升级,促进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应全力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充分发展特色优质、有机绿色农产品,使其具有鲜明的地理标志,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并协调粮食、畜牧业和大宗农产品的发展,优化粮食和饲料结构,丰富产品供应,加快形成各种重要农产品协调发展的崭新局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度。河南省应加速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的覆盖率,扩大具有独特优势的农林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与此同时,要提高对优良农产品价格的重视,完善市场机制和激励制度,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2 延伸产业链

新时代,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是食物加工企业,要重点支持以粮食初级产品为原料的粮食基地建设、加工、贮藏、运输等,而且政府要支持粮食生产基地重组,推进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一体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价值链。在深度上,要大力鼓励粮食产品深加工和细加工,突破粮食产业链单一的瓶颈,改变固有的小农经营模式,实现生产集中化、有序化,提高粮食产业链的分散性。食品加工企业可以在加工上增大利润,可以通过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电子商务平台等扩大销售范围,并可设立采摘节、旅游节庆等拓展农业产业的多功能性,带动农产品销售,实现农业产业持续增值,实现多方位及多渠道的盈利目标。

4.3 加强生态保护

立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秉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产品质量贯穿于从“田地”到“餐桌”整个过程。故此,河南省必须深入开展化学肥料、农药使用量负增加行动,必须稳步推进有机肥代替化肥,必须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强力推进“一控制两减少三个基本”目标的执行,而且必须构筑科学技术含量高、生态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农业产业结构。同时,鼓励开展间作和轮作,促进种养地结合;大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并加大水溶性肥料、生物有机肥及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力度。

4.4 培育新型农民

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是保证农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河南省应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组建一支“懂知识、会技术、善管理,了解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专业农民队伍,将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变人成力资本。只有培育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才可以使高质量的现代设备广泛应用于农田,进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广泛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变生产方式,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2]。

4.5 加强科技支撑

进入21世纪,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会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农业也不例外。政府要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其与科研院所及高等教育机构建立战略联盟,着眼于粮食良种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副产品循环利用等,推进“产学研用”深入结合,加强对粮食企业的科技支撑。同时,要鼓励河南省粮食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并与自主研发相融合,进而带动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使粮食产业得以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河南省粮食高质量
珍惜粮食
送伞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