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辉县市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对策

2021-12-03李新艳

乡村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

李新艳

(辉县市占城镇人民政府,河南 辉县 453600)

辉县市地处太行山南麓河南、山西接壤地区,总面积2007 km2,人口91万,辖22个乡(镇)、街道和540个行政村,素有“豫北粮仓”之称。辉县市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先进县、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和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食用菌单品种种植基地。在国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的产品优势都为辉县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辉县市存在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分散化带来的基础设施投入效能低、农村经济规模化低等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和农民全面进步,能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如何以发展产业为根本,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辉县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着力谋划实施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对解决制约辉县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多而不富,农村散而不整”瓶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辉县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辉县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立足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大市实际,围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三链同构”、农田高标准建设、农业机械化、数字乡村建设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谋划制定了产业振兴规划,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1.1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

辉县市委、市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振兴摆上重要位置,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辉县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比照市里做法,建立工作领导组织,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1.2 构建“1+1+N+1”政策体系

辉县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辉县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辉县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专项行动计划,通过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着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1.3 不断夯实“三农”基础

2020年,辉县市粮食产量61.9万t,与2019年相比同比增长0.3%。其中,夏粮产量32.8万t,增长0.1%;秋粮产量29.1万t,增长0.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8.7万t;生猪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存栏达到73.9万头,增长30.3%;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至0.13万hm2。辉县市荣获了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冀屯镇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孟庄镇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2020年年末,辉县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6.8万kW,其中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150台、小型拖拉机8500台、联合收割机2850万台。

1.4 持续改善乡村环境

2020年,辉县市125个星级示范村完成投资3.5亿元,铺设污水管网412 km;完成户厕改造2.1万户,66个改厕整村推进项目村已全部完成改厕。实施美丽乡村项目45个,新增投资5700余万元,确保了辉县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走在新乡各县(市)前列。

1.5 农村五项重点改革成效明显。

2020年,451个行政村启动了宅基地改革工作,腾退、盘活空闲宅基地6301宗111.6 hm2。辉县市在新乡市非试点县(市)中,敲响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出让“第一锤”;辉县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在85%以上[1]。

1.6 加快汇聚乡村人才

辉县市通过制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指导性文件,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着力培育更多乡土人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完善了支持乡村人才振兴财政政策,设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吸引了0.50万人返乡创业,带动了3万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整合有关涉农资金,设立了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各级各类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引导科技下乡服务,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2020年辉县市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0.86万人次,进行返乡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0.35万人次。

2 制约辉县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因素

虽然近年来辉县市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方面保持了良好态势,但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观,依然存在诸多短板。

2.1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辉县市人均耕地不足0.1 hm2,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60%以上,农业生产条件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长期以来,辉县市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主要发展道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2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辉县市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农业农村特色产业不明显、品种不优、品质不高、品牌不响;农业土地利用率不高,低端供给的种植业在农业中占比偏重;农业资源转化率不高,精深加工业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农业功能拓展不强。同时,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国内价格倒挂,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挤压越来越重,部分农产品结构性供求失衡,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农产品不能适应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

2.3 物质技术装备薄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辉县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等问题,已经由农业生产环节转向农业产前、产后环节。除粮食作物外,大多数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不利于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不够健全,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组织化程度仍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

2.4 劳动力素质不高

随着辉县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真正务农的大部分是妇孺老人,这严重制约了科学种田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加大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难度,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突出。

2.5 政策支持不到位

在引领推进乡村产业跨越发展方面缺乏创新、接地气、一抓见效的好政策,尤其是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还不多,尚未真正形成整合资源要素、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合力。

3 辉县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

3.1 政策环境日益宽松

辉县市委、市政府持续关注“三农”工作,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辉县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3.2 发展基础日益坚实

辉县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这些均为辉县市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

3.3 新型业态不断发展

“互联网+”催生出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将进一步厚植农业发展优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3.4 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农业功能拓展和价值链延伸提供了广阔的增值空间。国家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制定实施,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欧班列等项目建设,加之新乡市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辉县市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4 辉县市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辉县市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科技创新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结构不平衡的现象,需要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

下一步,辉县市要以深化农村五项重点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2]。辉县市将全力打造太行山前最具活力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提高中药材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努力打造乡村振兴“辉县样板”。

4.1 加快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

辉县市应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3],确保辉县市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9.33万hm2、产量稳定在6亿kg以上。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使辉县市优质专用小麦、花生种植面积超过3.33万hm2,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0.22万hm2以上。持续抓好孟庄镇农业产业强镇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冀屯镇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民宿建设、休闲农业发展,打造山楂、金银花、黄芩等药材示范基地。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加大家庭农场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4.2 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

辉县市应以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优势产业为重点,依托米多奇、大北农、星河生物等龙头企业和食品园区,推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县域集中,实现就地转化增值。

4.3 促进绿色高效的粮食生产,协调生态发展

辉县市现如今的现状是人口增长、土地资源过度消耗以及农药、肥料、塑料薄膜等生产性资源的大量投入,农业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粮食破坏和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的新时代必须从注重效率、质量、安全和绿色的环境出发,大力推动粮食生产从“生产性”转向“好产品”,从保障粮食生产转向确保粮食生产能力转变,促进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绿色高效的粮食生产,协调生态发展。

4.4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辉县市应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等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4],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

4.5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辉县市应全面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分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美丽小镇建设,统筹抓好农村户厕改造、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并注重技术模式创新和机制完善,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提供支撑和保障[5]。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4.6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

辉县市应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采用资产租赁、服务创收、乡村旅游等多种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争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5%以上。加强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范管理,做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加快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持续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依托“党建+金融”县乡村三级组织和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力度,确保年内新增信贷规模不低于50亿元。

4.7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

辉县市应细化出台一些政策措施,形成制度保障,着力调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性。出台关于乡村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建设标准、任务时限、编制主体、审议程序等,进一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出台引导工商资本支持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着力破除乡村振兴的资金瓶颈,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调动各方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发展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