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塑造青春期少年美好心灵的路径探索

2021-12-03

美育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育心灵想象

张 璇

(中央美术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北京 100102)

青春期是个体从12到18岁发育阶段,青春期少年的身体和心灵进入急速发育阶段,从身体特征到生理机能、从兴趣到心理机能、从思维形式内容到创造想象能力,少年呈现出完全异于儿童的新个性结构和心灵发展特征,心理学家把这种大变化称为心理上的大革命[1]。“青春期的个性结构中没有稳固的、永恒的和不动的东西,其中所有的东西都在过渡,所有的都在流动”[2]592,青春期少年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转变期,个性和世界观逐渐形成,心灵发展尚未成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青春期少年具有对艺术和自然细腻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充沛的内在情感、自我中心的抽象思维和富于创造性的主观想象力,这些审美心理特征使美育在少年心灵塑造中发挥着专门的功能。

一、青春期少年的审美心理特征

(一)青春期少年出现感知力的高峰和创作力的暂时迟滞

进入青春期,少年对自然和艺术的感受力丰富而敏锐,这个时期少年对自然和艺术的观察力、感知力和想象力持续增强[3]431,他们内心对所接触的人事物留有深刻印象,他们充沛的情感和想象力在枯燥单调的日常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和释放,表现出对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强烈的兴趣和敏锐的感知力。与此相反,他们艺术表达的创作力却进入“平台期”,卢肯斯的研究发现,进入青春期,原有儿童期的创作力和兴趣突然不见了,从12岁开始学生会觉得绘画越来越没意思,他们会准确恰当地画画,能快速提高绘画技巧,但是兴趣却在消失。[4]51在10岁到15岁这段时间,大多数少年表现出创作力低迷,对绘画充满热情和富于表达的儿童到了13—14岁受困于自我的艺术表达能力。[4]53

青春期少年内心经历着起伏不断的情感体验和冲突,但他们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全,特别是负责控制、理智和准确判断的脑区功能不完善,冲动、强烈、缺乏控制,这些都是青春期少年趋于本能的情感反应表现。[3]444面对内心丰富的情感和不可抑制的冲动性,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远远跟不上想象和感知的速度,大多数青春期少年急切地需要为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找到一种相对应的感知方式,审美正好提供给他们这样一片空间,少年在这里找寻到将错综复杂的情感想象相对应的审美对象,抛开受限的表达能力,专注于欣赏和感知,找寻内心世界的精神共鸣。

(二)青春期少年思维呈现抽象性和自我中心特征

进入青春期,少年的认知思维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形式运算阶段[5],突出表现为抽象思维的发展,少年获得灵活和新的加工信息方式,从儿童时期“事物是什么样”的思维发展为“事物可能是什么样”[2]548的思维。随着思维方式的变化,青春期少年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他们学会解决抽象问题,开始想象理想世界,少年从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获得丰富的意义,理解隐喻,他们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此时此地,抽象性思维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延伸。

青春期少年思维发展同时表现出过度的自我关注,这种自我中心思维被心理学家艾尔金德称为假想观众[6],少年内在有一个概念化的观察者,这个内在观察者时刻关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种自我意识使青春期少年专注于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让自己时刻处于被观察的中心,情绪敏感易波动,放大自己的失误和窘迫。与假想观众的思维一同出现的是青春期的个人神话,青春期少年认为自己是特别的,自己的经历是独特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都值得被关注重视。[7]假象观众和个人神话的思维特点让青春期少年对所有与自我体验和感受相关联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拥有极大热情对其进行探索和了解。

(三)青春期少年想象力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抽象思维的发展改变青春期少年的情感知觉和加工方式,发展出主观想象。少年想象力的特点从具体的、模仿的儿童幻想向随意的、主观的幻想过渡。儿童喜欢或讨厌的对象是某个同学或某项活动,青春期少年则“可能热爱自由、憎恶不公平……各种可能性和理想能够强烈吸引青少年的思想和情感”[3]506,少年的情感从对具体对象的情感中延伸和扩展,借助主观想象构筑丰富的可能性,修正现实冲突,主观世界中自我与他人、情感与理想、意义与价值都是幻想的内容。青春期的主观想象成为少年表达感性的生动方式,在主观想象中他们体验到对内心的情感生活、需求和感觉的掌控,因此获得满足感,在想象中达成愿望,但是新发展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备成熟,会表现出青春期特有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成熟表现。

少年用想象取代儿童期游戏,以真实事物为依据,在想象中建构真实的梦境。[2]583随着抽象性的加深,少年的想象力比儿童期丰富宽泛和富于创造性。儿童的想象是基于反应的强化和情感的易激动性,他们的想象很少偏离现实,因此儿童期的想象力实际上是缺乏创造性的[8],青少年的想象力与概念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青春期少年的想象借助现实中的线索进行天马行空的建构和创造,有不断增强的抽象性,其内容不拘泥于现实,青少年的想象逐渐进入智力活动系统,并在青少年个性新结构中发挥全新的作用。

青春期少年具有对艺术和自然细腻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充沛的内在情感、自我中心的抽象思维和富于创造性的主观想象力,这些心理和认知特征为青春期美育发挥美好心灵塑造的专门功能提供了准备。

二、美育对青春期少年美好心灵塑造的功能

美育在青春期阶段发挥着关键作用,保留少年原有的整体反应方式[9]336,能够促进青春期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存在性需要满足和自我实现创造力培养。青春期美育朝向健康自我和完善人格的方向发挥着少年美好心灵塑造的功能。

(一)审美高峰体验增强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自我同一性发展[10],青春期少年在自我意识发展中把早期关于自我有关的概念、目标、价值观和信念的认同综合成“一种新的、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建构”,形成自我同一性[11]。青春期少年所面对的新的社会要求和内在冲突容易引起同一性困扰和混乱,他们需要确认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处的情感位置。当青春期少年面临同一性危机,感觉到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可能被剥夺时,就会出现叛逆行为、对环境抱怨和不满等抵抗外部环境行为。审美体验驱赶和解除内部与机体为敌的力量,解决内部冲突,因此少年内心的冲突和混乱能在审美中得到充分释放和净化,审美所包含这种转化的力量增强了自我同一性的确认,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和内化的高质量完成。在审美的高峰体验中,青春期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成长性危机得到驱逐和净化。

审美高峰体验使少年进入到“最高程度的同一性、最接近真正的自我、最不同寻常”[12]116。青春期少年在形成自我同一性过程中,接受丰富的美的刺激,反复经验到审美所带来的最高程度同一性,这是干净而未被污染的高峰体验,少年在其中感知到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健康、和谐和整合的自我状态,青春期少年在美育中借由审美高峰体验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充分发展,减少和整合分裂状态,自我体验和自我观察变得专心一意,井然有序,获得内在自我一致性。每一次审美高峰体验带给少年放松、平和、兴奋和充沛感,青春期少年感受到的正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13],审美状态中的少年处于没有压抑、防御和控制的状态,逐渐抛弃限制、焦虑和混乱的自我,趋向健康的自我同一性和完善人格的方向发展。

(二)审美心理享受引导少年存在性需要满足

存在性需要个体朝着完满人性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倾向[14]178-179,进入青春期少年内在的爱、审美和价值等存在性需要增强,存在性需要的满足不能依靠自发本能的手段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引导。存在性需要若没有得到恰当引导,就会逐渐弱化,表现出恐惧和退化的倾向,个体精神的深度发展就会停滞,产生无意义感、枯燥感和空虚感,出现“超越性病态”[14]98-100。青春期少年正处在存在性需要引导和强化的关键期,我们现在看到这种超越性病态在青年中日益增加,青少年抑郁等精神问题高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春期少年存在性需要发展缺少合适环境和恰当引导。

审美作为一种存在性需要,可以通过美育得到有效引导和促进。青春期少年在美育中获得审美需要获得满足的心理享受,这种心理享受是伴随愉悦感的稳定、持久、连续的积极情感,能让少年处于一段时间的积极心境中,并能正向迁移到其他方面的“高级”快乐[14]125-127,[15]。审美需要的满足带给青春期少年从艺术中获取力量之后的快乐,在审美愉悦中青春期少年开始受这种新的存在性需要的支配和驱动,产生自我内在驱动,体验到一种“非自我中心的,无目的的,尽善尽美和目标达到时的体验和状态”[12]88-90,从精神上得到解放,视野上得到扩大,心灵获取勇气和力量。审美需要的满足激发青春期少年更广泛追求存在性需求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寻求更多存在性需要满足的兴趣,活跃自我发展,收获精神成长的内在乐趣,进入积极成长和人格完善的良性轨道中,当青春期少年按照这种指向构建心灵,他就会朝着勇敢、正直、热情和善良的美好心灵塑造方向前进。

(三)审美生命体验促进少年自我实现创造力的培养

青春期少年在想象中延展现实感受和认识,不断增强的抽象性使得他们想象的内容更具丰富性和创造性[4]48,但是青春期少年的内在创造性不能被很好地保持和发展,其原因在于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影响。青春期少年正处于中学教育阶段,教育目的是升学、考试和成绩,与考试无关都被认为没有价值,艺术和审美教育在这个阶段处于边缘地位,单一化教育环境使他们很快失去创造性发展的沃土,头脑和内心中的主观世界与现实环境严重脱节,课堂所学知识和少年自我的感受分离,缺少体验自我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机会,内在的创造力、想象力、直觉和情感很容易被扼杀和扭曲。[9]328-330

审美重要功能是促进少年创造力发展,审美所促进的创造力是一种不断更新自我的生命活力[16],审美体验是少年内在心灵与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对话,这是生命自我发现和内在契合的过程,是少年自我意识参与的结果[17]。少年在审美中感受到的是自我生命的力量[18],审美所发展的少年创造力强调人格的张力和韧性,包含大胆、勇敢、自由和自我接受的性格特质,这种创造力不是狭义的问题解决的创造力,而是一种广泛的呈现“扩散状态”向外辐射的创造力,影响少年生活的诸多方面,它是指向生命力和本性的特质,即自我实现的创造力[12]148。青春期少年在审美中与生命体验相联结,促进自我艺术感受力发展,保留整体知觉和感受的能力,发展心灵的独创性和综合能力,不断拓展富有生命活力的自我实现创造力。

三、青春期美育实施的思路

青春期少年教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美育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个方面[19]。在实施青春期美育过程中,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教育特点,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共同实现对青春期少年的美好心灵塑造。

(一)探索个性化和共同参与的家庭美育,发挥少年的主动性

家庭是青春期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每个家庭要重视美育对青春期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在美育实施过程中,因每位少年天赋禀性、过往教育经验以及生活经历的差异,不同个体其内在情感体验经验、对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知识积累,以及艺术感知力和鉴赏力都存在很大差异,青春期少年的家庭美育需采用个性化的审美教育模式,父母应基于少年敏感、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特性,认真了解少年的审美偏好和发展特点,为其营造适合的家庭美育环境,并选择合适的美育方式和路径。在这样的美育环境中,青少年能够找到与自我内在体验相契合的外在形式;同时家庭美育还倡导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中增进相互的理解和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少年感知美的基础,在共同参与中少年可以对家庭环境布置、家庭审美主题和内容等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想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青春期家庭美育应尊重每一个少年的个性存在为出发点,致力于发展具有丰富内涵的个性,充分发挥少年在美育活动中的主动性。

(二)开展面向全体的学校美育,突出艺术鉴赏和感知实践,弱化艺术创作评价导向

学校是青春期少年成长学习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中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化美育。基于青春期少年共同存在的艺术感知力和鉴赏力激增以及艺术创作力暂时减弱或降低这一发展特点,学校在实施青春期美育时,要特别重视面向全体的艺术感知和鉴赏实践。美育不同于专业的艺术教育,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创作能力,而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审美发展,服从于育化少年美好心灵的目标。儿童期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较多关注个体艺术创作和表达,青春期的学校美育则不应过分关注专业艺术技能,不以少年艺术创作为着力点,切忌着力于对少年艺术创作能力的评价,局限和禁锢在他们暂时贫瘠的表达能力,避免青春期少年在艺术创作力的平台期遭遇对自我审美素养的质疑。青春期学校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重点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和鉴赏能力,在大量经典诗歌、绘画、音乐、戏剧等作品中充分吸收精神力量和美感,让每个少年内心充沛的情感和思考寻找到与伟大的美的连接和共鸣,使其获得富有生命活力的全面发展。青春期少年具有共同的年龄发展特征,这个阶段的学校美育充分把握共同的特征,实施面向全体的普遍性美育,让青春期少年根据内在心性,在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产品和总结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的规律中感知美[9]327,这个阶段的学校美育不是输出、表达和创作的艺术专业教育,而是给予每一位少年所需要的美的感性教育。

(三)营造适合青少年的友好社会美育环境,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少年美的育化

社会美育是面向全社会成员普遍实施的审美教育活动,青少年作为重要实施对象,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审美特性和心理特征。博物馆、艺术馆、自然风景、名胜古迹等专门的公共美育场所,建筑、道路、公园等地方普遍的美育设施,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都承载着社会美育的功能,青少年作为社会美育最重要的实施对象和易感群体,这些载体都应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审美需要和心灵特征。目前这些社会美育的实施载体存在缺少设计美感,甚至低俗丑陋,例如某些网站和电视节目的内容设置和形式设计偏低俗化,青少年受时尚广告宣传中的感官快感影响颇深,错以为消费主义的审美观念是正确的审美观,价值取向导向世俗化、功利化,缺乏精神追求[20]。还有一些社会美育的实施载体的设计只从成年人的标准和认知特点出发,刻板、缺乏生气,这类社会美育的环境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更谈不上满足青春期少年美德追求和美好心灵的育化。因此,社会美育要营造适合青少年的社会美育大环境,在长期的、持续的影响中潜移默化实现对少年美的感化和美好心灵的培育。

猜你喜欢

美育心灵想象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的想象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