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野生牧草资源现状、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12-03孙海莲

草原与草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草种牧草内蒙古

孙海莲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示范中心/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31)

基因资源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经济命脉。野生牧草资源是经过长期大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适宜的遗传材料,它耐寒、抗旱,以其固有的野生种性形成自身保护机制,实现扩散和繁衍[1]。失去这些资源,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基因资源大战”中必将失去竞争优势,从而付出惨重的代价[2]。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野生牧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生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野生牧草资源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提升草种业竞争力的立足点,认清内蒙古野生牧草资源保护现状与问题,对于保护内蒙古基因资源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就内蒙古野生牧草资源现状、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内蒙古野生牧草资源现状

1.1 野生牧草资源概况

据调查,我国饲用植物有5门246科1545属6704种,其中被子植物门中饲用植物种类丰富,有177科1391属6262种[4]。豆科和禾本科优良种类最多,利用价值最高。在豆科1231种中,优等和良等牧草各有90种和234种;在禾本科的1127种中,优等和良等牧草各有157种和404种[5]。内蒙古拥有野生牧草种质资源2781种,不少为我国和内蒙古独有,可饲用植物约1200种,占全区植物总数的近50%,其中重要的优良牧草有200余种,禾本科和豆科各占1/3,其他有菊科、藜科、蔷薇科、百合科、莎草科等植物[6]。

1.2 野生牧草资源的繁殖特点

1.2.1禾本科牧草多以无性繁殖为主

内蒙古草原植物近70%左右靠无性繁殖,以种子繁殖占20%~30%,这是由草原植被的丰富度和草种组成成分决定的。植物的丰富度就是植物的参与度,亦即某种牧草在单位面积草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禾草在内蒙古不同草原参与度非常高,一般都在35%~50%,最优良的草场上可达到60%~90%,成为建群种。在荒漠草原地带,禾草仅次于菊科和藜科植物,但参与比重仍在25%~35%。

1.2.2豆科植物占比高提升草地植被质量

豆科植物在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分布最多,在荒漠草原和荒漠分布最少。豆科植物在草群中的参与度只有10%~20%,草原上10%~15%,荒漠上少于10%,只有少数可以成为建群种,比如草甸群落的野豌豆。豆科植物参与度虽然不如禾本科高,但对草地质量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3杂类草丰富生物多样性

杂类草包括菊科和藜科、十字花科以及蔷薇科等。杂类草饲用价值高,生态作用大,比如蒿类植物在典型草原可以形成优势种,常称为抓膘植物。藜科植物是构成荒漠和荒漠草原的主要成分,多为旱生超旱生,有特殊的饲用价值,是骆驼和羊的重要饲草;百合科葱属植物在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形成单纯的层片,蛋白质含量15%~16%,抓膘、适口还提高肉类品质。

1.2.4野生种性是草种自我保护机制

草原上的野生草种资源在“适者生存”的进化中,以种子带毛、具翅、带刺等外形保护和种子短命、硬实、迅速萌发等生理生态特点形成对环境的适应,通过风的传播、畜群采食、行动粘连等多渠道传播繁衍,成为物种保存的机制。

1.3 围栏对野生草种资源保护的影响

围栏封育就是把草地暂时封闭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不进行放牧或打草,目的在于给牧草提供一个休养生息机会,使其积累足够的贮藏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能力,并使牧草有进行结籽或营养繁殖的时间。围栏在最初阶段作为防止草地退化、恢复草地生产力的一种保护措施,对野生草种能够顺利完成生活周期进行开花结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围栏封育的区域效应主要表现在增加植被高度与盖度,进而增加土壤含水量、营养密度等,有效的围栏能够促进野生草种的扩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当前,对野生草种相对聚集的群落进行保护围栏封育也是有效措施之一。

2 内蒙古草种资源保护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更加重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有关部门采取行动,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是问题仍很严重,现状令人担忧。

2.1 野生草种资源濒危状况触目惊心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60%以上的野生草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草原许多重要或潜在经济价值的野生草种明显递减。比如,草原荒漠野豌豆、科尔沁沙地的甘草、野生苜蓿以及中草药植物等。生物多样性的缺失,使得群落稳定性变差,开展野生草种原生境保护非常重要。

2.2 野生草种资源流失状况十分严重

我国拥有大量的宝贵的野生草种资源,一直受发达国家的觊觎,他们利用各种正当和不正当的途径对草原野生草种资源实施定点、定向收集,进而利用先进技术对这些收集的资源进行研究利用,致使我国野生资源大量流失境外,给国家造成较大损失。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利用我国野大豆资源培育的高产品种,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案例,必须高度重视。

2.3 野生草种资源的本底不清,利用滞后

自建国以来,内蒙古对草原资源的普查进行过四次,专门针对草种资源的调查仅仅停留在1961~1965年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调查工作。野生草种资源的本底不清,严重影响了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全局。草种资源的利用也仅仅的限于苜蓿、冰草两类草种,其他资源的利用开发还局限在科研层面,真正用于生产的可用材料不多,“有种无源”现象严重,生态适宜的草种因为没有种子而局限。

3 内蒙古草种资源保护对策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草种资源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将其开发与利用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开展草原野生草种资源普查、抢救性收集和种子生产,抓紧进行科技攻关[7]。本着统筹规划、分区施策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应尽快制定和实施《内蒙古生物资源安全保护规划》,率先启动实施“农业生物资源(包括草种)安全保护工程”,促进自有知识产权创新,增强生物战略资源的保护,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储备、创新和转化能力,并实现生态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8]。为此,建议优先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3.1 全面普查全区野生草种资源,准确掌握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相关力量,利用2~3年时间对全区的野生草种资源的种类、群落数量、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利用前景、濒危状况进行一次系统的普查,全面摸清本底,尽快建立起我区野生植物资源信息档案和GPS与GIS数据信息库,编制《内蒙古野生植物资源名录》或红皮书,为实现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3.2 抢救性保护和全面收集内蒙古野生植物资源,建立自治区野生草种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和近缘种基因库,提高自治区生物资源安全水平,增强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议自治区设立制度性财政专项资金,持续性地对遗传多样性丰富且濒危状况较严重的野生草种群落重点进行原地保护和抚育;对野生牧草、野生药用植物和野生蔬菜等进行抢救性收集,建立原生境保护区和近缘种基因库,并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增加草种资源圃建设,系统收集和多途径引进,加强草种资源的鉴定评价,开展基础指标的评价,例如草种资源的物候学特征、农艺学特征、抗性特征、品质特征等的深入评价,对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抗除草剂等的优良材料进行基因挖掘。进一步建立健全自治区野生草种原生境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完善信息采集、传输与共享平台,全面提高自治区生物资源安全水平,促进野生草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同步协调发展。

3.3 加快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品种、企业集中繁育、项目配套转化”的机制,建立草种良种的育-繁-推体系

目前,生产生态用草种缺乏是当务之急。国审登记草品种512个,40%是引进品种;自治区审定的草品种110多个,60%以上是引进品种或一年生饲草。由于成本、机制、政策以及市场等诸多原因,这些品种集中在科研单位和大学的育种专家手里,90%以上没有繁育。由此建议,借鉴国内外经验,一是政府出资金购买品种,把经费一次性拨付育种单位和团队;二是授权企业生产,规定生产种子量,让有资质的多家企业竞标生产;三是政府、企业、育种者共同给种子定价,由政府统一应用于实施的生态工程上。同时,要考虑种子质量的第三方监管及育种团队的科技服务与持续发力。

3.4 加大宣传,强化监管,推动野生草种资源保护尽快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要加强宣传,强化全民族资源保护意识;依法强化监督,加大对非法采集、经营和出入境携带者的打击力度;要充分调动农牧民参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推动、专家指导、农牧民参与、社会监督”的自治区野生草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机制。同时,加强草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创新团队建设。目前,我国从事草种资源的主要力量是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团队建设上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草种资源区域研究与指导生产的不平衡,但归根结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人才是草种质遗传资源研究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强草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创新团队的建设。

猜你喜欢

草种牧草内蒙古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科学选种牧草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草种业快速发展
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司法认定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试验效果调查
闫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