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理论强党的理与路*
2021-12-03穆艳杰
陈 龙,穆艳杰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思想因理论而深邃,理论因思想而厚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1]立足新时代,谋划新事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建党强党的科学总结和实践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一、新时代理论强党的科学内涵
2017年9月29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开展第43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理论强党的重要论断,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理论成长经验。那么,何谓理论强党?笔者认为最起码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强党的“理论”内涵:笃信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二是理论强党的“强党”内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武装党。
(一)理论强党的理论内涵:笃信和坚定马克思主义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11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这一经典论述,不仅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而且十分透彻地阐述了理论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理论与群众相结合而对实践所产生的物质性力量。只有革命的理论才会有革命的实践,也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纵观人类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价值和影响力、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理论达到了探索人类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道路的高度。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穿透力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有高歌猛进而且有挫折低谷,这是理论、思想和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遭遇和历史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国内发生的政治风波,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而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是检验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的最佳时机,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使我们的事业转危为安,丧失革命斗志就会一蹶不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次考验面前赢得了时代,也赢得了历史。何止如此,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就是在攻坚克难中走过来的吗?正如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所讲的那样:“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3]382
(二)理论强党的“强党”内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武装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思想,奠定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提升了共产党人的“理论感”。因此,要不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党、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革命的理论中汲取革命的信念,运用革命的理论来确定活动方式和斗争策略,从而把革命群众团结起来,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党组织,这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科学指南。从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斗争就能清楚地看到革命理论对于党的极端重要性。回顾党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革命,从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无不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推进和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始终处于不断提高之中,而党的自身理论水平则寓于整个进程之中,随之而提高。在整个进程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感”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取得的,既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又能够及时准确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做到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1]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可以无愧于时代,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征途上扛起了神圣职责,推进了理论创新。由此,我们还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来一场“理论学习”的大竞赛,以培养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勇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展现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和政治担当,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二、新时代理论强党的出场理路
没有历史的大纵深就把握不了时代的强脉搏。坚持理论强党是历史维度与时代维度相结合的现实考量,它不仅能够拨开历史迷雾,看清前进的方向,而且能够立稳时代的脚步,把握住真正的时代精神,为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一)理论强党的历史逻辑:经验镜鉴
建党近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就是中国共产党汇聚力量、有所趋附的前进方向。依靠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感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着、朝向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武装干部、武装全党,并成为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实践证明,事业的开创、困难的克服、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力支撑。
1921年,一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知识分子集聚党内,巩固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第一批党员的成长成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和教育,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理论建党的最好注脚,同时也奠定了理论强党的坚实基础。这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能够看出理论强党的力量。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4]533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并且身体力行地倡导实施和推动,这就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推动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前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成为我们党开展理论学习、干部锻炼和革命实践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后,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加强理论学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挑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愈益丰富、科学完备、体系健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同志在讲到改革开放时曾经重点强调:“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 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 因此, 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5]152-153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革命依然在行进之中,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我们既有成熟的经验,又有未知的挑战,在深刻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唯有不断学习,才能锻造坚强的理论品格,由历史和实践而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二)理论强党的现实逻辑:时代使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新的时代挑战。“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无比强大的真理性力量,历经历史的沉淀和几个时代的考验而今屹立不倒,依然指导着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把握规律、造福人民,这是我们党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也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根本和源泉。
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理论思维、理论学习、理论锻炼,强调理论强党的要求和意识,必须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一刻不能放松,须臾不能放弃。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对马克思主义的必胜信念是迎接挑战、克服艰难险阻、再造辉煌的力量所在。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大是大非、根本原则和底线思维的大问题,必须坚定不移,不能动摇。其次,坚定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不是一句空话,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头脑,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凝聚起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战斗力。回顾党的奋斗历程,理想信念和科学原理要想转化为党的“金刚不坏之身”,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是一以贯之的成功经验,而当前,通过集中党性教育和加强理论学习依然是一项政治要求和有效途径。再次,从当前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实践,这项事业没有现成的模板和经验可供参考,只能在边学边干中不断摸索,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则是我们的“真经”,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看家本领、方法论,必须认真学习,而且一定要学好用好。最后,从实践来看,党员领导干部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论短板,理论需求程度依然强劲。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新时代是人民的美好时代,但是也不能静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经受考验和锻炼,那么从实践对理论的要求来看,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与现实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仍然是一项重要工作,且任重而道远。此外,从本质上来讲,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重要品质。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武装史。从当下来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风险,不畏挑战,在伟大事业中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理论强党贯穿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全过程,高度的理论自觉就是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制胜法宝和强大动力。
三、新时代理论强党的实践推进
(一)坚定理论自信: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一路走来,就有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历史传统和红色基因,并且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才得以顺利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坚实理论根基正是由科学的社会主义奠定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牢牢掌握和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正确把握住了近代中国前进的方向。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没有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是无法坚定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的。
在时代的行进中,理论的指导性不可或缺,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征,以及强大的理论穿透力和实践创造力,我们才拥有足够的理论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最大体现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把握,这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立足点。同时,随着共产党夺取政权并成为执政党,探寻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便被纳入我们党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视野之中。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就不能够正确把握“三大规律”,要想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这一立场,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水平,也是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有人民,脚下有力量。只有把人民装在心中,脚下的路才走得有底气,脚下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502进入新时代,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发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能够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赢得主动,取得成绩。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不是教义也不是教条,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样,正是由于这一点,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姿态中,马克思主义在前进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强化理论自觉:把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紧密结合起来
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强党历史的一项重要特质。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党无论怎样羸弱、势单力薄,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生死攸关,一直保有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靠外力强加,也不是靠任何人的施舍,而是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追求和强大的理论自觉性,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被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思想和理论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着的,而不是截然分开的。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绵延不绝,持续发力,同向用力。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7]63不管是建党初期,还是革命战争年代,抑或是进入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想建设的功力始终是强劲且绵长的,不能弱、不能忘、不能丢,而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创新发展。当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就是要有理论自觉性。一方面,各级党员干部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追求和责任担当,依靠内化于心的理论自觉性推动理论学习走心、走深、走实,而不能仅仅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任务,浅尝辄止,那样会害党、害己、害人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理论自觉性的发挥,需要有一大批理论学习的“排头兵”和“风向标”,以前带后,以后推前,共同筑牢理论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此外,创新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的学习载体,对强化理论自觉具有突出的作用。“三会一课”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题党日活动,以及各类党性学习和实践锻炼,都是切实加强理论自觉性的好制度、好形式、好方法。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强大的理论自觉都是我们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和真正优势。
(三)坚持实践导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动发展
理论因指向不同而区分开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坚持实践导向,就要“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8]。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问题导向,这一改革思维落实到党和国家全方位的发展事业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人类社会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9]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指向生动活泼的人类社会实践的,只有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才如鱼得水,展现自身的真理性力量,也只有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把实践导向贯穿理论强党的全过程,就是强化各级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和政治本色。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期。这一关键期的判定,既是来源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又是对新征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一种清醒认识,这些困难和挑战更加要求在理论强党中牢牢把握实践导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依然是深层次、根本性的,这些“硬骨头”和“险滩”正是要下功夫的时候和地方。坚持以理论强党的高度来看待这些突出问题,才能以更加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更加长远的历史眼光来思考和应对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时代变革挑战。今天的形势与革命战争年代的形势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新变化,但是新时代的新事业依然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在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强党,一刻都不能放松。
(四)注重教育养成: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10]402理论强党之路是一条坎坷之路,不是那么容易行走的;理论强党的目标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恒远追求,没有止境,也没有终点。推进和实现理论强党,注重教育养成,而依靠学习,就必须要下苦功夫。从学习主体来讲,当前党员干部的整体文化素质相较于革命战争时期,已经有了质的提高,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十分突出,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尖锐性和严峻性,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本领既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那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二〇一三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针对学习问题讲到:“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10]404从学习客体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民族、世界等方面知识的宏大科学体系,又是随着时代和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就对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党员干部就必须把握学习的正确政治方向,如果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就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盲目状态,甚至是误入歧途,同时还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把所学的本领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发展。从学习环境来讲,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这种温暖舒适的环境中,不能忘记实事求是的思想、刻苦学习的精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