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构区游戏现状
——以长丰县直属机关幼儿园锦湖分园为例
2021-12-03尹莉莉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尹莉莉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春学季,我们按例开展了区域游戏观摩活动。在观摩考察之后,我们找到了我园在区域游戏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并充分结合我园对于幼儿区域性游戏教育发展需要、师资专业发展需要、园所结构的特殊性,试图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求培养和提高我园幼儿区域性游戏教育技术水平的新突破口与策略。
(一)研究背景
1.户外场地小
长丰县直属机关幼儿园锦湖分园坐落于锦湖家园小区中,户外场地面积1246.5平方米,共开设9个班级。户外场地较小,不宜用于开展集体性的大型户外游戏活动。
2.有开展区域游戏的基础
每班七个区域活动,周一至周四每天下午开展一小时区域游戏活动。
(二)研究对象
建构类游戏就是通过设计、制作和运用所需要的构建素材来实施并让它们呈现出某种形式与结构。这样才能促使幼儿通过对不同的构建材料进行创新,用不同的构建物去表达他们对周围某一件事情的深刻印象和进行自我了解。
(三)研究意义
1.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园教育最主要的形式。
(1)感知觉的发展
活动中幼儿用手接触操作材料,创造了感知觉发展的机会,手眼协调能力、大小肌肉的运动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度也在不断增强。
(2)数概念的建立
由于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和知识体系发展的特殊性,他们需要在不断地积累认知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地形成数概念。操作建构材料,就是不断丰富经验的过程。
(3)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建筑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比较、摆弄、操作等方面调整,最后能够调整到合适的方法。
(4)创新能力的提高
每一次创造性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实践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体现,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
(5)社会行为的发展
游戏中,当大家都想要一种材料时,要学习谦让与分享;当意见不一致时,要学习与同伙们协商;当需要建造大型的结构时,大家都要懂得分工合作。
(6)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搭建游戏需要多种材料,如何分类、整理、收纳这些材料是幼儿需要学习的。每一次的游戏都经历了多次的拿取、归类,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形成了好的行为习惯。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老师的专业水平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发展和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通过检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在集体活动中提出解决方案,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实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积累了很多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术水平。
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通过教育理论和实践,发现了建构游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讨论问题、探究原因、研讨对策、制定方案,教育理念顺应更新,教育行为不断优化,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二、多方的调查
根据我园自身情况及发展目标制定“建构区游戏”发展方案。从幼儿、教师、游戏组织三个方面考虑。
(一)幼儿发展
1.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较弱
在我们前期的自我检查中发现,虽然每个班级都创设了建构游戏区,但是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低。建构区常常是幼儿不得已的选择。
2.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
生活体验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创造和展示的重要依据,游戏通常是幼儿对周围的现实生活进行模仿的反映。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常常与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着紧密的联系。
3.幼儿建构能力不高,达不到年龄段该有水平
幼儿建构能力不光指建构技巧,还包括幼儿能否根据需要、根据设计有意识地选择不同材料、形状、颜色的材料进行搭建。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感知觉发展,幼儿的搭建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4.幼儿创造性不足
创造性的不足往往使幼儿在建构时不善于根据整体构思进行改造,建构的造型缺少创造性和新异性。
(二)教师发展
1.理论知识薄弱
对建构区游戏的理解浅显、片面,这直接导致对幼儿游戏发展认识不足,教师组织游戏的质量。
2.教师游戏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游戏中,教师也要做好参与者、引导者、指导者,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游戏指导能力。
3.预设成分过多
建构性的游戏属于创造性的活动,若是教师在游戏中所预设的主题、内容、素材等成分太多,就掩盖了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重要性和主体地位,局限了幼儿独立思考,抑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三)游戏组织
1.物质环境不足
不应为了美化而美化,装饰性过强的环境和材料是无意义的。材料的投放要适应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例如,颗粒小、过于精细、结构较低的小颗粒乐高积木就不适宜小班幼儿。同时,材料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换也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当一个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拓宽其游戏的情节或者是更换一个主题时,没有及时地提供一些相应的素材就会妨碍了幼儿的游戏。
2.太放手,太忽视
幼儿开展区角游戏时,教师完全不干预、不观察、不知道、不更新。这样教师无法了解幼儿游戏情况,幼儿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游戏的组织也没有逐步完善。
3.游戏没有完善的环节
没有游戏目标,没有游戏主题,幼儿无目的地游戏。游戏后也没有分享总结的环节。
三、针对的方案
(一)学习
我们组织教师阅读相关书籍,开展专题讲座,集体交流研讨,查缺补漏。同时组织教师们外出观摩了安徽省、浙江省等多所幼儿园,针对建构区游戏重点观摩。学习他们的环境创设、材料选择、开展形式和教师游戏指导。
(二)制定班级方案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建构能力发展特点,各班级教师根据各班级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制定班级建构游戏方案。
(三)小组教研,针对研讨
以理论学习、游戏故事分享、游戏观摩等形式,每两周开展主题教研。组建教研群,每周分享班级幼儿建构区的游戏情况,以照片及游戏解读的形式共享。
(四)完善了建构区游戏组织方式方法
1.激发兴趣
在我们开始进行游戏之前就要做好指导性的工作。利用各种多媒体形式向幼儿展示多种类型的图片和视频,通过最直观的手段来拓展幼儿的视野,显现出建筑物的形象和其风格,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为我们培养幼儿在建构游戏活动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正确的选择建构游戏材料
建构类游戏主要是通过对建构素材的搭设和组合,来表现出在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与事物。教师除了要为幼儿提供适宜且充足的材料,还要在搭建前引导幼儿根据建构需要选择材料。
3.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
(1)游戏之前进行讨论和分工
在我们确立了主题之后,教师就应该组织幼儿们进行思考性的探讨和分工,使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要通过各种方法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思考性的分组和合作性的分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协同合作的意识。
(2)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尽量较少的时间参与到游戏中,让每位幼儿都成为游戏的主角,尽情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3)正确选择介入的时机和方式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找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作为参与者,参与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准备;作为观察者,在幼儿游戏时围绕在孩子的周围,不打扰幼儿游戏;作为指导者,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指导。
4.注重游戏后的交流和评价
在建构游戏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分组对他们所参与完成的搭建作品进行一个互评的交流,参观其他组伙伴的搭建作品,可以互相分享搭建的过程、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想出的解决方法等。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游戏做出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鼓励幼儿体验成就感、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