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三点思考
2021-12-03戴丽丽
文 戴丽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需要回归生活的幼儿教育,而如何让幼儿园课程充满生活化气息,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生活化课程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
(一)让幼儿在经验中学习和发展
幼儿对世界的感知是具体、感性、直观和个人化的。只有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课程,才能让幼儿得到适宜有效的发展。为此,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习得知识。
(二)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幼儿都是独立的生命体,他们有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例如,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在角色区里体验生活,在益智区里进行挑战,在图书区里享受阅读,在美工区里尽情创造,在建构区里学会思考……当幼儿沉浸其中时,就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三)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
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幼儿自我建构的方式也都是独立的,如果在学习中总是受到来自外在的评判和压力,他们就容易失去自我。所以,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生活化课程要从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资源
(一)生活本身即为课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幼儿的发展就是在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例如,一日生活中的如厕、午睡、衣物的整理、餐后散步中的发现、活动中的自我保护、自然角的种植、节日活动中的风俗文化等都是课程中的多元资源。
(二)生活化课程需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生活化课程要从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出发,要关注幼儿的主体性。例如,幼儿餐后散步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幼儿喜欢聊天,于是,我们引导幼儿们设计散步路线,确定散步地点,课程内容由此展开。幼儿们有价值的发现及兴趣点就是我们的课程来源。
(三)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所谓使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生活化课程根植于文化的土壤
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一书中提到:“儿童的、社会的两端因为生活而汇合。”意思是,我们的课程和文化最终都是因为生活而展现出来。我们的文化,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每天的一言一行就构成了文化。
(一)生活化课程是展示文化的平台
我们的生活及文化课程是展示文化的最好平台。生活化课程也是文化线索和脉络,还是和幼儿的游戏紧密相连的课程体系。将童心的点和文化的点叠加融合,才是有文化的课程。在课程建构中,我们可以沿着文化的脉络,将幼儿的生活轨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这样的课程既能让幼儿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也能让幼儿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成为文化的创造者。
(二)让种子根植于文化的土壤
教育的梦想、教育的行为、教育的信念就是种子。很多人都有种子意识,但是教育的土壤也需要我们去滋养。我们的文化就可以滋养教育的土壤。让我们用心对待成长,对待美好,对待真诚,对待善良,教育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我们发现,教育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让自己成为有文化的人,用美好的事物影响幼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希望我们所有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都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在生活化课程里能看到儿童,看到游戏,看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