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SD负压引流术在治疗脊柱感染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2021-12-03

智慧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引流术创口负压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受到人口老龄化、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逐渐流行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1]。但由于脊柱感染具有起病隐匿、临床表征不显著等特性,故在临床确诊前往往存在较长的延迟期,在确诊时往往病人病情都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大多数脊柱感染患者需要进行外置引流管治疗[2]。脊柱关节解剖毗邻关系的特殊,常常导致感染脓液引流不充分,过早封闭伤口是细菌潜伏的再燃的高危因素,这也是原发继发性脊柱感染迁延不愈,病程漫长的症结所在[3]。因此,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引流方式充分排出脓液是脊柱感染护理的关键所在。负压引流将原本依靠重力的被动引流转变为主动引流,临床效果确切,我单位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脊柱外科的创伤后合并脊柱感染的患者25例患者行以VSD负压引流为主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地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脊柱感染25例患者为供试对象。患者年龄37-66岁,平均(40.2±10.5)岁,其中男23例,女2例。25例患者均系意外伤害所致脊柱开放性损伤后合并细菌感染,其中16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链球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1.2 VSD负压引流术治疗方法

(1)基本方法:①对所有患者的伤口表面进行清创,随后使用大小与形状符合患者的实际创面情况的敷料;②按照标准流程连接内置的引流管与负压源,并通过引流管连接的中心负压引流器来实施负压引流操作;③本研究中负压水平控制在60-80kPa,持续引流时间控制在约为7-10d。

(2)引流时常见问题处理:①保证负压引流有效:负压须维持在60-80kPa范围内。护士应仔细检查负压封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首先判断引流封闭条件,封闭条件较好时引流管中存在吸出物且没有出现漏气的现象。其次判断负压封闭状态,若海绵没有发生回弹,表明负压封闭状态良好[4]。最后,护士需要依据负压吸引器引流的实际情况对负压值进行调整,具体操作为:若发现引流管干瘪,则说明负压过大,须采取措施降低压力值。②引流管管理:在护理过程中,引流管的挤压以及扭曲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需要叮嘱患者在翻身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引流装置。术后第1天常产生坏死组织和凝血块,故每隔一小时便需要将输液器的调节阀全部打开,对创口进行持续冲洗,与此同时,护士须严格监测引流液的情况,并如实记录。当引流物明显减少时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减少冲洗频率。若管道出现堵塞,需在消毒引流管远端的同时,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实施反复抽吸以达到冲洗的目的,直到引流畅通为止[5]。

若病人引流抗感染效果不佳,或发生了严重的创面感染情况,可在冲洗盐水中加入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或根据药敏调整。每天在更换引流瓶时严格依照无菌原则实施操作。在更换时,需要对引流管进行夹闭后方可负压关闭,以防引流液浸湿VSD敷料。

1.3 个性化护理

(1)严防交叉感染。脊柱感染患者常常是免疫缺陷人群,若发生交叉感染会给病人预后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严防交叉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具体措施包括:①接触隔离:根据药敏结果,如若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需要对患者做好接触隔离工作,包括对相关病人进行单间安排,同时床头以及门外悬挂隔离标识,通过限制病人及其家属的活动范围以充分预防交叉感染现象的产生。此外,当病人由于特殊原因,例如需外出检查治疗时,需要提前相关科室以及相关人员做好预防措施;②为进一步加强感染患者诊疗环境卫生,需将患者所涉及所有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灭菌处理[6]。

(2)膳食营养护理。为设置合理的膳食结构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机体组织的恢复[7]。患者入院后应进行营养水平评估,并在预后设置高蛋白、含钠、钾较低的食物、富含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并同时严禁烟、酒和辛辣食物。

(3)心理干预护理。脊柱感染病情反复,治疗过程漫长,故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压力巨大。故为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例如时刻保持耐心、和蔼的态度同病人沟通,并进行积极的安慰和开导,通过对病人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病人及病人家属诉求,以达到减轻病人焦虑情绪的正面作用。

(4)疼痛管理。疼痛作为VSD术后常见的症状,在护理过程中要尤为注意。事实上,疼痛和负压吸引有着较大的关联,负压过大时会显著增加病人的疼痛程度。故在护理中要及时评估疼痛时长以及性质[8]。例如,放松疗法、适当调整体位,均可通过为病人创造舒适环境以达到促进患者休息与睡眠的目的。

2 结果

①25例患者中,13例患者(52.0%)在经过两次VSD负压引流术,并配合以个性化护理策略,感染现象得到全面控制,创伤面恢复效果良好,行一期缝合后痊愈出院;②10例患者(40.0%)在实施3次引流术后,并配合以个性化护理策略,感染现象同样得到较好控制,行一期缝合后痊愈出院;③2例患者(8.0%)经4次引流后,并配合以个性化护理策略,感染被明显遏制,转入我院伤口专科继续治疗。

3 讨论

脊柱感染根据其发病的原因不同分为原发性脊柱感染和继发性脊柱感染,临床工作中以继发于脊柱创伤及手术后的脊柱感染较为多见[9]。但随着各种免疫缺陷人群的出现,原发性脊柱感染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化脓性脊柱炎具有起病隐匿、临床表征不显著等特性,故其一度成为临床诊疗上的难题。有相关研究表明,既往化脓性椎体骨髓炎的治疗往往是放置引流管并进行脓腔的冲洗,但该法却极易存在深部和浅部组织愈合时间不一致的现象而导致复发产生[10]。

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因其能对患者感染产生的脓液进行有效引流,而受到临床医生青睐,被广泛用于各种软组织缺损和感染的临床治疗[11]。VSD是通过纱布包裹内置的引流管,将其置于患者伤口内,并将内置的引流管与负压源相连接,利用可控制的负压源来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临床诊疗策略[12]。该法的主要原理是基于经过持续的引流,将创口感染产生的脓液、坏死组织和各类病原菌排出,使得创口局部形成较为清洁的微环境,进而达到减少创口病原菌数量,控制感染的持续扩散,减少创口对毒素的吸收,增加了创口的血流供应,改善创口处的微循环等目的[13]。有临床实践表明,VSD 能加速各复杂感染性创面的愈合并同时显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本研究回顾性地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脊柱感染25例患者为供试对象,以系统研究VSD负压引流术在脊柱感染中的应用及护理疗效。结果显示,VSD负压引流并联合实施个性化护理策略通过对患者感染产生的脓液进行有效引流以及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护理,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加速创面的愈合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以及全面普及。

猜你喜欢

引流术创口负压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心灵创口贴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改良型创口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