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岔黑猪饲养技术要点
2021-12-03曹永春
杜 超 ,曹永春
(1.北京市动物园,北京 海淀 100089;2.北京农学院,北京 昌平 102200)
在饲养管理中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积极做好猪群养殖管理及相关疾病预防措施,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猪肉食品,也能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有效稳步提高[1]。文章就里岔黑猪在饲养环境、营养、疾病防控等方面所采取的养殖技术要点进行介绍[2]。
1 饲养环境
1.1 合理圈养
里岔黑猪育肥猪应根据性别、体重、强弱等因素进行分群饲养,每栏饲养10 ~12 头,每头猪占地面积为每10 kg 体重应达到0.1 m2。
其中种公猪应饲养在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空气新鲜、清洁舒适的圈舍里,单圈饲养,每头占地6 ~8 m2。圈舍牢固,墙高1.2 ~1.5 m[3]。
1.2 运动场的建设与管理
对于里岔黑猪而言,保持适量运动是十分有必要的。猪只运动场的建设可以将两栋猪舍之间用围墙连接在一起, 将此片区域作为猪的运动场。运动场的大小可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来建设,一般可以建设同猪舍面积大小相同,有条件的可以达到猪舍面积的2 ~3 倍。面积较大的运动场内可以栽种树木用于遮阳,但每棵树木下面必须用砖垒砌防护围墙,以免被猪啃咬[4]。
1.3 环境温湿度适宜
养殖人员要定期对猪舍进行开窗通风,保证圈舍内空气干燥、清洁,在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育肥猪出现中暑或者食欲下降等问题;在冬季要做好圈舍的御寒保暖工作,防止育肥猪出现感冒或者冻伤等问题。要根据当地的虫害情况,做好驱虫工作,尤其对于蜱虫这类具有极强传染病的害虫要做好防害工作,还要对蛔虫和猪虱等寄生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尽量采取生物防治法,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必要时可以采取低毒的药物进行防治[5]。另外,保障猪舍适宜的通风环境,避免H2S、NH3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对猪体产生的刺激,影响育肥猪生长[6]。
2 营养饲喂
营养对里岔黑猪机体抗病力影响,主要体现在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与功能、肠道发育与健康,抵抗传染性疾病对机体的侵袭、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等[7]。对于不同猪只需要不同的营养饲喂方法。
2.1 断奶仔猪
根据里岔黑猪营养需求,做好仔猪日粮的营养调控,对于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改善仔猪生产性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里岔黑猪断奶仔猪日粮要求原料新鲜、消化率高、适口性佳,同时可以添加使用一定量的乳制品、鱼粉等优质动物蛋白质饲料[8],以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
2.2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日粮应严格按照里岔黑猪后备母猪营养标准,添加足够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并饲喂一些应季的青绿饲草和蔬菜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要使里岔黑猪保持一定的体脂储备(不能过肥或过瘦),从而提高其繁殖能力,延长繁殖寿命,不能用育肥猪的饲料来饲喂后备母猪[9]。
2.3 种公猪
里岔黑猪种公猪日粮中的可消化粗蛋白、赖氨酸在非配种期应占13%、0.65%,在配种期应占15.5%、0.77%,需要量应随公猪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配种期应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饲喂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虾类、肉蛋奶类等,以提高精液品质。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种公猪摄入蛋白质和赖氨酸过量,否则会引起血液中氨和尿素的浓度升高,从而导致公猪精子畸形率增加等问题[3]。
2.4 里岔黑猪养殖的水源标准要求
水源当中的微生物有害物质广泛存在。例如大肠杆菌可以在蒸馏水中长时间生存,在大约50 ℃的温度条件下能存活20 min 左右,并且不断繁殖;坏死杆菌和结核杆菌存活的时间更长,在河塘中可长达半年至1 年左右,生存能力非常强。类似的有害微生物非常多,因此对猪的饮用水进行消毒很重要[10]。
3 疾病防控
疾病对畜牧业的生产率和利润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在过去的30 年中,里岔黑猪的生产者遭受的一系列传染病暴发的破坏性影响,可能比其他因素要大,其中许多是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包括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感(SI),猪伪狂犬病(Aujeszky)和猪呼吸和繁殖综合征(PRRS)[11]。
3.1 地理位置
猪场地理位置,特别是与其他活猪的距离,可能是决定畜群染上新疾病风险的首要因素。半径为2 km 内的养猪场的类型,数量和密度至关重要。猪场附近的主要道路位置,主要的风向,排水,植被和生物安全措施都很重要。理想情况下,应将新的生猪养殖单位安置在生猪密度低的区域,远离危险因素,例如其他生猪场,屠宰场,污水池,垃圾堆和生猪运输者使用的道路。但是有许多商业猪群处在猪只高密度地区,很难维护或不切实际不受PRRS,SI 和特别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等常见病对里岔黑猪的侵害。但这不是不良生物安全的借口,养殖场对实际可实现的免疫认识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某些疾病,使用疫苗接种(如果有的话)可能比仅依靠其他生物安全措施更合适且更具成本效益。
3.2 做好清洁工作,及时消毒
猪只粪便(主要来源)、唾液、鼻分泌物、血液或精液中存在的感染可能会在动物之间通过各种不同的无生命物体(或虫体)机械传播,包括污染的衣服,靴子,车辆,设备,被褥等,保持传染性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药剂的性质和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暴露于紫外线和消毒程序的有效性。例如,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2 型(PCV-2)具有很高的抵抗力,并且在普通环境条件下可以存活数月,对里岔黑猪的具有很大威胁。据报道猪痢疾短螺旋体在潮湿的粪便中可以存活长达40 d。PRRS 病毒是从经过清洗和消毒的拖车中分离出来的,并在寒冷的条件可以存活。还有其他已记录的PRRS 病毒在建筑物中的环境中存活数周的实例[11]。
消毒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程序,旨在通过防护服(尤其是靴子),消毒车辆或设备来减少疾病传播,这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实践中的重要防线,也是保障里岔黑猪健康的重中之重。
3.3 做好隔离措施
大多数里岔黑猪养殖场会购买猪只进行遗传改良。重要的是,采购之前要查阅采购猪场的记录档案,确保所引进的猪只来源是从近期无发病且健康状况良好的猪场,入场前进行一定周期的隔离。理想的情况是,即将到来的引进猪只的健康状况应与现猪群相似或更高,防止引入现猪群中尚不存在的病原感染。
相反,如果引入猪群不是健康无疾病的里岔黑猪,而直接接触其他活猪则对于现猪群来说,是获得新感染疾病的主要特定风险。猪群可能会受到临床影响,看似正常但正在感染疾病。由于装载,混合和运输造成的应激加剧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引入精液和胚胎也存在与PRRS 和古典猪瘟(CSF)等病毒性疾病相关的风险(荷兰最近的研究表明)。
不论来源群的健康状况如何可靠,对于即将到来的里岔黑猪后备母猪或公猪要经过至少3~4 周的隔离时间再进入猪场。持续时间将取决于所关注的特定疾病(例如,EP需8 周)。隔离可以使猪只从旅途的应激中恢复过来并适应新的环境,并且任何潜伏的感染都可以在封闭的环境中变得明显。随后应逐渐适应和应对常在病原体,最终完全整合到猪群中,最好与原种群的猪只结合使用。在美国,隔离60~90 d以及30 d 的“冷静期”是司空见惯的。隔离为适当的临床检查,实验室测试和疫苗接种提供了机会。例如,可以进行沙门氏菌感染的检查或PRRS 等疾病的血清学检查。随着实验室技术一直在不断升级,特别是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PCR 测试和ELISA 试剂盒的引入。兽医应参考国外猪场的处理方式,与实验室核实应将样品送至哪个实验室,以确定哪种检测最符合当前要求,以保障里岔黑猪的引种工作顺利进行。
3.4 疾病档案记录
对于里岔黑猪的疾病监控,要做到有处可查,每一次疾病治疗以及疫苗防控经历都必须记录在档案中。
在瑞典和丹麦,政府必须记录猪群疾病。芬兰,挪威和冰岛仅对传染病进行强制记录(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分类)。自1995 年以来,记录了丹麦养猪生产中所有抗生素的使用(制备药品,诊断,动物数量,动物年龄)。冰岛的Agrosoft 猪记录数据库中包含一个疾病记录系统。芬兰于1983 年引入了疾病记录,这一记录在20%的仔猪生产场中进行。该系统还可以用于畜群,利用于生产育肥猪进行屠宰。登记疾病诊断,疫苗接种,妊娠检查和健康检查。在挪威,所有养猪场都有一张健康卡,用于记录已治疗的疾病以及生殖治疗。国家兽医当局在1990 年至1998 年(“ RAPP”)进行了系统疾病的记录。产仔记录“ In-Gris”于1991 年推出,占全部存栏母猪的50%。该系统还可以用于疾病处理的记录[12]。
瑞典的屠宰数据存储了10 年。1994 年以来,DBMC 内屠宰猪的所有数据已通过电子方式存储。全国性的数据可追溯到几年前。在冰岛,来自屠宰猪30%~50%的疾病记录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该数据库由专门研究猪疾病的兽医保存。在芬兰,数据可以追溯1983 年。挪威的所有疾病数据都存储在中央数据库中。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到养殖场中对于里岔黑猪做好监测防控,每次诊断治疗记录在案,将这些档案变成养殖场宝贵的经验资料。
4 结论
规模化里岔黑猪养殖中从日粮饲喂到疾病防控每个环节都需要养殖人员严格把控,科学合理的规划饲养方案,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更要将科学饲喂和生物安全放到首位。加之地方猪是地方畜牧业发展中的宝贵财富,人们对里岔黑猪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因此,做好里岔黑猪的饲养工作责任重大。也要求养殖人员重视生猪疾病防控工作,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有效防控里岔黑猪疾病发生,并且做到防大于“控”,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