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导向的学校实践应答

2021-12-03李淑英

江苏教育 2021年87期
关键词:优质评估指标

李淑英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和要求。2017年,教育部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2018年,江苏省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实施办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意味着在关注义务教育外在“量”的保障、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基本条件得到满足之后,转向更多地关注学校教育内在“质”的提升,重视学校内涵发展,包括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意味着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目标指向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办学条件的满足及设施设备的配置,而要从硬件资源建设迈向内涵品质提升的深度探索。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价值导向

1.优质均衡发展评估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标准。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指标》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教学质量、社会满意度、特色创新项目等5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和1个激励引导性指标,明确了区域、学校建设发展必须达到的标准,指标具体清晰,有助于学校对标找差、对标建设。与之匹配,各级政府部门针对薄弱环节和短板,从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等方面细化政策措施,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若抓住契机乘势借力,必将实现进阶发展。

2.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对学校建设发展提出了持续跟进的要求。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很多指标,如运动场地面积、专用教室数量、骨干教师数量等,往往基于办学规模、学生数量等来计算核定占比。随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人口流动及其他政策调整等,学校会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一些过去已经达标的项目随着班级数、学生数的变化可能会逐渐变得低于标准要求,需要再补充、再提升。评估标准中的特色创新项目,用于反映优质均衡发展的特色和亮点,虽不作为判定评估结论的依据,但能够引导和激励区域、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探索。另外,评估指标只是规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未设上限。所以,对学校而言,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需要持续跟进、不断向前的过程。

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学校实践的策略与行动

学校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第一主体,需要自觉以目标为导向,抓住机遇,积极谋求内涵发展,创造更有质量的教育活动。这是优质均衡发展路径选择中学校必须做出的实践应答。

1.把握评价指标的精神要义引领方向。

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实施办法》等文件,不仅关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水平等基础性指标,而且进一步突出了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等指标,并发出明确信号:将从完备的硬件条件、有力的经费保障、规范的学校管理、优质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教育质量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优质均衡的要求。这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校应该仔细研读评估办法,理解把握评估框架的设计、指标的选取、标准的测定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深刻领会这些显性的指标数据及其改动变化所隐含的价值取向,使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行动指导,从而让学校办学有标准、教学有规范、文化有内涵、治理有依据。例如,对比基本均衡评估,优质均衡评估办法增加了新的指标,如设备设施利用率、课程开齐开足率、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等,还增加了对“质量”评估的权重,如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两个部分选取指标时都强调了与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性。学校应该以其精神要义为指引,以其所传递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并在日常工作中以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同时,由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对标创建其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还要对照标准,查找差距,聚焦薄弱环节,制定“一校一策”,取得政府、社会的支持,发挥自身优势,对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针对性地改进,实现新的发展。

2.抓住项目建设的关键契机重点推进。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跨越,很多区域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出台了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并以“美丽校园建设”“教育集团化办学”“家门口的好学校”等项目助推,以经费扶持、专家指导等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例如,江苏省无锡市启动了“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工作,以项目管理、支持的方式,培育一批自觉坚守教育核心价值、不挑生源、不争排名、管理规范、品质优良的“新优质学校”。对于被正式列入“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的项目学校,该市教育局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落实专门资金和相应举措,实施重点支持、指导和服务,进行专项考评。此类项目还有学科发展基地、未来学习创新基地等。这样的项目建设,动力和压力并存,对学校的内涵发展而言,是难得的机遇。学校作为发展主体,更应该激发专业自觉,回应对教育的热点关切,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应该基于办学实际,分析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积极主动,自主申报,开展改革实验和创新实践,克服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短视、盲目及无序,重点突破,带动学校整体步入内涵发展的轨道。

3.依托校际交流互动平台协同进步。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的落实,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之一。学校要依托校际交流的平台,提升政策规定的结对、交流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轮岗教师、结对学校的专业力量,并且以点带面,形成多种方式的、更为广泛的互动互鉴,促进教育资源和能量在不同学校场域之间流动,发挥和辐射积极作用,使轮岗教师、结对学校发展实现共生共赢。

要借助教育结对交流的能量带动学校发展,就不能仅停留于表面的、形式上的人员交换、岗位交换,而应以此为切入点,生发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学校之间的深度联盟,为学校发展引入专业的力量和资源。学校要以开放接纳的文化,全面了解轮岗教师的情况,安排合适的教育岗位,赋权增能,发挥其特长和优势,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要以轮岗教师为媒介,架起流入流出学校学科组之间合作教研的桥梁,通过公开教学、业务讲座、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等方式,促进结对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从教师交流延伸至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特色培育等学校更多领域的积极互动,共同探索教学改革与改进的可能路径,取长补短,激发自我改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依靠内在生长的校本力量自主发展。

实现从均衡发展到优质发展的跨越,学校必须强化自我担当意识,走内生发展之路;要从依赖外力、依靠政府的经费投入和统筹调控,转变为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寻找和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一是要树立超前意识,不满足于对标达标,要立足于学生校园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学生课程学习的需要,不间断地更新设施设备,持续优化学校文化设计,让学校呈现“契合成长的自然环境”“富有魅力的学习空间”“温暖幸福的成长乐园”之样态;二是要关注教师群体的终身发展,提供教师需要的专业培训、专业支持和专业引领,激励教师不断巩固爱学生、爱教育的情感,不断提升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力,加强研究学生、发展学生的行动力,培植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自觉;三是要紧扣优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优化、丰富学校课程,从学科中心走向学生为本,从单科孤立走向学科整合,从听讲训练走向活动体验,从整齐划一走向可供选择,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发展每个学生的不同潜质,让每个学生“适性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不断实践、创新、提升的过程。学校始终应该基于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抓住外在机遇,聚力内涵建设,注重内部生成,在自觉自主的氛围中构建和谐发展生态,突破具体的障碍性因素,实现教育质量与特色优势的再提升。

猜你喜欢

优质评估指标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