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2021-12-0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镇华富光彩小学李兆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镇华富光彩小学 李兆贵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它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甚至会将影响延伸至其他学科。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是每位一线教师所必须关注的重点。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以机械重复训练为主,只重视学生计算结果,而忽视学生对算理、算法及规则的掌握。
一、从计算心理与习惯角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小学生天性爱动,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若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进行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那么将能够改变学生好动与调控能力差的现状。
1.创设具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内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具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情境内问题应贴近实际,不可刻意创设问题情境而使学生失去探究兴趣。具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甚至学生的数学灵感也会自然迸发。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利用猜彩色球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探究彩球的奥秘,这样既能够呼应教材内容,也能够轻松地直奔教学主题,情境内留给学生的问题,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认真探究,以寻求奥秘。
2.合理运用主题图。小学数学教材内都配备了大量的主题图,有些主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就地取材在课堂上直接运用,但有些主题则相对远离实际,所以需要进行合理取舍。如教学“买电器”时,教材中的价格可能与实际不相符,所以教师可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课后自主调查电器在本地区的价格,然后在课前统一学生的调查结果,根据学生的结果引导学生计算。此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意义。如当计算活动结束后,学生会发现电器价格差异,并明白只有经过对比计算后才能够选择价格最优、品质最好的电器。
3.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安排些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开心,对算理及算法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如在教学“初步认识加法”时,教师可创设“光头强给熊大熊二买气球”的情境,给熊大买了3个,给熊二买了2个,此情景贴近学生实际,所选人物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在突破重难点知识时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便能轻松地得出答案。
4.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时经常会感到困惑,即学习数学计算有什么意义呢?通过数学计算实践活动方案,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计算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意识到数学计算的作用。如当教学完“周长”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家测量爸爸妈妈的帽子、腰围等;当教学完“重量单位”后,引导学生观察家里物体的质量,借此感受重量多少,以形成感性认知等。
(二)培养学生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计算速度快,也懂算理算法,但最终的计算结果会出错,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基于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计算审题的习惯。许多小学生计算时非常心急,认为题目很简单,因此一碰到题目便开始急忙计算,也不去认真观察题目的特点,没有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每个数字与符号,理清运算顺序再开始动笔计算。如在计算23.2×15+2.32×50时,许多学生发现加号两边没有共同的因素,所以计算时没有运用乘法分配律。但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23.2与2.32具有联系,可将2.32扩大十倍后再进行计算,这样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便会显著提高。
2.培养学生计算书写的习惯.不规范的计算书写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混乱,学生字迹潦草、横竖格式不规范及数位不对齐等,都会造成计算出错。教师应培养学生计算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计算书写工整与规范,将每个数字写清楚后再进行计算,以此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率。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如在板书或批改作业时应规范字迹与符号,这样便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培养学生计算检查的习惯。良好的检查,是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在日常计算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究其原因在于懒与盲目自信,总觉得计算过于简单,一次即可搞定,没有检查的必要,除非遇到大型考试时才会进行验算检查。实际上,当他们信心满满时往往答案是错的。所以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让学生刚接触计算知识时便进行检查,查看两次答案是否一致。随着年级与计算难度增加,检查的方法也随之增加,学生则可运用不同检查方法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二、从计算知识及能力角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估算与笔算是计算教学中的三种基本形式,只有当学生掌握三种计算方式,才能够显著提高计算能力。在实际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笔算,而对口算与估算相对忽略,所以学生难以将三种计算形式相融合。首先,需要熟练基本口算与熟记常用数据,对学生口算能力进行定期检查与指导,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常用数据产生深刻印象,如3/4=0.75=75%、圆周率π及十以内整数相乘的积。其次,需要让学生掌握便捷的运算能力。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学生会习惯按照顺序计算,而忽视数字特点是否可以运用运算定律等。基于此,教师需要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对数字产生敏感认知,即形成良好的数感。最后,口算形式应当多样化。口算能力并非朝夕即可形成,而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若教师开展口算形式过于枯燥乏味,那么学生也会失去口算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设计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让学生每节课进行口算学习时都能够感觉到新鲜有趣,进而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提高口算能力。例如,开展听算,当教师或学生将口算题按照一定速度报出口,让学生听后迅速准确地口算出答案;视算,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将口算题进行播放,以流动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算思维敏捷性;抢答,由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举手抢答,此方式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激发学生口算参与的积极性。
(二)优化策略理清算理与运算顺序
在计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即讲清楚算理,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与记忆,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相对困难,这时教师可利用教具进行辅助讲解,使抽象的算理更加形象直接,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如在教学“减法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借助磁力片为学生讲解“-”的意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动态地展示摆放位置。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些生活经验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算理知识。因此,教师需善于利用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便可利用购物“一瓶牛奶3元,一瓶矿泉水2元,各买五瓶需要多少元”,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以此列出两种不同的运算形式,即2×5+3×5=(2+3)×5,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最后,教师应讲清运算顺序,对学生运算顺序易错点进行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