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免疫挑战
2021-12-03谢璐娜福建省龙岩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龙岩364000
谢璐娜 福建省龙岩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龙岩 364000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母猪的繁殖能力下降,出现流产、早产等症状,以及生长育肥猪出现耳部发紫、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994 年, 全球第一个商品化猪蓝耳病疫苗问世。 目前世界上商品化PRRS 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两类。
灭活疫苗是无毒力的获得病原微生物。 灭活疫苗比较安全, 免疫保护时间较长。 缺点是保护力不强,诱导有效免疫力的能力差,抗体产生速度慢。 而弱毒活疫苗为低毒力的活的病原微生物。 接种弱毒活疫苗后,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复制、增殖进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弱毒活疫苗既可以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又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速度快, 保护力强。 弱毒活疫苗可以几乎完全保护同源病毒株的攻击, 对同个基因型异源病毒株的攻击也能提供部分保护。既往研究表明,弱毒活疫苗可以明显减轻同基因型异源病毒株攻击后产生的临床症状(如高热、肺部病理改变减轻,促进猪的体重增加),但不能抑制病毒感染[1]。 攻毒试验表明,免疫弱毒活疫苗后可明显降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和病毒滴度,种猪精液排毒减少[2-3]。 与灭活疫苗相比,弱毒活疫苗安全性是其使用的最大问题。 研究者发现弱毒活疫苗免疫良好的农场仍可发生严重的PRRS 暴发[4]。 弱毒活疫苗存在返强的可能,能够向外扩散病毒,也容易出现疫苗株变异和重组。 因此,目前弱毒活疫苗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和消灭蓝耳病。 蓝耳病免疫防控过程中困难重重, 现对该病面临的免疫挑战进行简要概述,仅供参考。
1 猪蓝耳病病毒的多样性与变异性
猪蓝耳病病毒主要有两个基因型:基因1 型(也称为欧洲型)和基因2 型(也称为北美洲型)。这两个基因型的全基因组有大约60%的相似性,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抗原差异性[5]。 猪蓝耳病病毒具有广泛的变异性和毒株的多样性, 不同毒株之间在毒力和致病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目前关于遗传相似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病毒的开放读码框5(ORF5)上。 猪蓝耳病病毒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免疫压力下,ORF5 极易发生变异, 目前报道的2 型病毒就有超过13 000 种ORF5 序列。 更重要的是,目前两个基因型的病毒株仍在不断发生变异, 其多样性仍在增加。 2006 年, 我国出现2 型高致病性毒株 (HPPRRSV),使我国多个省暴发严重的猪疫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高致病性毒株在致病性、遗传多样性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虽然之后开发了相应的商品化疫苗, 但一直未能改变我国PRRSV 广泛流行和发病的现状,且新的变异毒株还在不断出现。
2 免疫逃逸
感染PRRSV 的猪表现为急性感染期和持续感染状态,该病毒具有多种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策略,因而该病也被认为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 首先,PRRSV 可以通过抑制I 型干扰素的分泌及信号传导,从而抑制先天性免疫。 在体液免疫方面,PRRSV可以选择性抑制和延迟宿主中和抗体的产生。PRRSV 对应的中和抗体往往要在病毒感染一个月后才会出现[6]。 此外,PRRSV 还能抑制细胞免疫。 外周血中IFNγ 分泌细胞(IFN-γ-SC)的变化特征可用于监测PRRS 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状态。 以往研究发现,PRRSV 感染或免疫8~10 周后才能检测到IFN-γ-SC 细胞,与其他猪的病毒相比显得更缓慢[7]。
3 对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认识不完全
大多数猪在感染5~6 个月后可以清除体内的PRRSV[8],说明猪的免疫系统可以对病毒感染和其导致的疾病起保护作用。研究显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参与了猪体的免疫保护。 猪接触PRRSV 后,产生一系列的特异性抗体, 首次感染后有助于避免再次感染。但是产生的抗体中,起中和作用的抗体产生速度慢、滴度低,并且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使PRRSV 呈现长期的持续性感染, 说明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并不完全[9]。
经疫苗免疫接种后的猪, 在不产生中和抗体的情况下,仍能对攻毒产生保护作用,说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对PRRSV 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有假设认为,对细胞免疫效果有重要影响的是T 细胞的质量而不是其数量[1]。 但是疫苗免疫后是哪种分型的T 细胞起作用, 以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此外, 每一个PRRSV 的结构蛋白在病毒的感染和免疫原性等作用不同[10-11],目前对不同结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仍不完全。
4 缺乏有效的疫苗评价体系, 免疫效果评价指标难以确定
由于PRRSV 基因的多样性和高突变性, 因此在疫苗开发时能产生免疫保护的病毒株的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十分重要。 早期研究曾使用疫苗毒株和动物感染毒株间ORF5 序列的相似性来预测疫苗的保护效果[12]。但是,多大的基因相似度可以起保护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此外,疫苗对相同毒株或者相近毒株的免疫保护并不是完全的, 同源保护的效果仍需更多研究。
常用的抗体监测不能对猪蓝耳病疫苗的保护效果作出准确评估。一般在猪蓝耳病疫苗免疫14 d 后可以检测到猪蓝耳病抗体, 但此时的抗体不是中和抗体,与保护率无相关性,且中和抗体的检测费时费力。 目前猪蓝耳病疫苗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免疫攻毒效力检验试验评估的。 此外,PRRSV 的含量与免疫攻毒保护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因此,病毒含量测定可以作为疫苗攻毒效力检验方法的替代方法。然而无论是病毒含量测定,还是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在我国大规模存在的中小企业中都无法进行相应评估,疫苗的实际使用效果难以评价,大大阻碍了疫苗的研发。
总之,由于PRRSV 特殊的免疫学特征,给疫苗研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们迫切需要开发更加安全有效、免疫谱更广的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PRRSV 基因结构的不断了解, 使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成为可能。 近年来,嵌合病毒疫苗、DNA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工作逐渐增加并深入,为研究PRRS 疫苗开辟了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