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2-03黄明刚
黄明刚
(余庆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贵州 余庆 564400)
近年来贵州省为切实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将“500亩”以上坝区作为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的主战场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抓手,纵深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将坝区培育成全省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打造成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引领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决策部署。2019年以来,余庆县按照贵州省的决策部署,提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产业提质增效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推动,加快推进坝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辐射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方针,全面制定和落实“一案两员三长”“坝长制”工作方案,围绕“四新一高”发展目标,全面推行“321工程”优良组合模式,采取水旱轮作,种养结合,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有效促进了余庆县坝区农业产业的发展。但与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分析余庆县坝区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进一步促进余庆县坝区农业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1 余庆县坝区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1.1 坝区概况
余庆县现有“500亩”以上坝区22个,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街道),坝区总面积3 711 hm2。其中:“10 000亩”以上坝区1个,“5 000~10 000亩”坝区2个,“1 000~5 000亩”坝区12个,“500~1 000亩”坝区7个。全县坝区灌溉率达80%及以上的有22个,其中有效灌溉率达80%~90%的有10个、大于90%的有12个;全县坝区田间道路通达度达80%~90%的有3个,大于90%的有19个;全县坝区总体耕作水平属中上等。
1.2 坝区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2020年,全县共有30余家经营主体参与坝区生产经营,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27家,坝区共流转土地2 722.1 hm2,占坝区总面积的73.4%,种植各类农作物7 459.1 hm2(含复种),复种指数为201%。其中:蔬菜种植(含辣椒)5 265.8 hm2,食用菌种植31.5 hm2,草本中药材种植202.3 hm2,水稻种植 1 054.0 hm2,烤烟种植436.0 hm2,油菜种植123.7 hm2,其它经济作物种植345.8 hm2。农作物总产量达225 232 t,每hm2平均产值达158 190元,其中最高达254 460元、最低为129 075元。
2 余庆县坝区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主导产业选择精准度不足、产业规模小、特色不突出、经济效益不明显
余庆县开展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一是多数坝区经营主体在主导产业选择方面存在盲目、跟风、不够精准的现象,出现了不同季节作物茬口衔接不畅,坝区土地闲置时间过长,复种指数不高,上市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如螺丝坝区主导产业选择“荷+虾”,不仅前期投入大,投资风险高,后期受小龙虾市场行情下跌影响,效益与常规主导产业相比并不明显。二是存在主导产业规模小,产业种类繁多,种植品种杂乱,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难已形成产业集群,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现象。如红军坝区在同一季选择种植有辣椒、大葱、西瓜、水稻、白菜等作物。究其原因是没有对坝区农业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和统筹规划,在未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的前提下,便盲目发展产业。
2.2 经营主体实力弱、坝区产业未能形成品牌
全县在促进坝区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坝区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主体。一方面是全省都在开展样板坝区、达标坝区创建及坝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各地都有不同的优惠政策出台,同时余庆县的区位优势不明显,招商引资工作异常艰难,招商入驻坝区经营主体少;另一方面是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主要是坝区所在地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级合作社)为主,始终无法将坝区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经营主体实力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一是农业产业具有进入门槛低、上限高、投资回报慢,需要长期持续的政策扶持等的特性,所以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到实力较强的经营主体入驻坝区发展;二是没有出台和完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考核奖惩机制,很难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3 坝区配套设施和政策措施不完善
2.3.1 配套设施不齐 全县坝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产业发展。如由于冷链储藏配套设施欠缺,导致农产品的冷藏保鲜受限,无法调节错峰上市销售,形成集中上市,导致农产品销售价格较低;宜机化推广方面也存在一定欠缺,难以全面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从而需要投入大量人工作业,导致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2.3.2 政策措施不完善 全县虽然出台了关于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但与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激励社会资本入驻发展的积极性。全县目前坝区经营主体多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未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坝区发展农业产业落实相应的绩效目标考核,无法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性。未落实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负责人执行相应的奖励机制,难以激活内生潜在动力。
3 进一步促进余庆县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首先应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
根据全县目前现状,应在全县范围内坝区所在的村居,推行坝区农业产业发展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坝区所在村居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参与坝区生产经营,即为坝区经营主体。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坝区生产经营的考核目标责任,明确专人负责,具体负责人可以是村居民选干部和社会能人,约定好报酬;为提高坝区农业产业发展具体负责人积极性,激发潜在的内生动力和开拓进取精神,制止庸、懒、散等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要制定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具体负责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责任人必须要实行现金入股量化参与生产经营,入股金额可根据各坝区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不少于上年度全县年平均工资一倍。设定好坝区生产经营目标,生产经营目标分为生产目标和效益两个部分,生产目标为产量和品质,效益目标为盈利效益,生产经营目标必须村、支、监三委讨论通过,并报镇乡一级对生产经营目标可行性进行审核批准。对完成生产目标的为合格,反之不合格,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完成生产目标、未完成经营目标的,不奖不惩,对既完成生产目标后、又完成经营目标的要按照考核机制进行奖励,且对入股金额执行分红。如遇到极端天气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具体责任人未能完成生产目标的,可视具体情况不予惩罚。
3.2 其次应解决好如何干的问题
3.2.1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坝区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全县各个坝区实际情况,在产业选择和市场需求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论证,合理制定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一坝一策”,重点发展一批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示范带动力强的产业,以优质粮油、蔬菜、辣椒、一年生草本中药材、烤烟、食用菌等产业为主。加强种养结合,实施水旱轮作,推广间作套种等种植方式,确保全县各坝区复种指数达200%以上。通过不同种植方式,使坝区农业产业呈现“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的目标。如满溪坝区余庆县满香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大葱+大葱”大葱轮作、联草坝区余庆县白沙江北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甘蓝+烤烟+儿菜”烟菜轮作、金斗湾坝区余庆县关兴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甘菜+水稻+白菜”菜稻轮作。促进全县各坝区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3.2.2 加强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以技术创新驱动引领绿色发展,加大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以“减肥降药增绿增效”为目标,大力推广新品种引进试种、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降解农膜推广、秸秆回收再利用等技术措施,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化肥施用量在“十三五”期间用量的基础上以每年减少10%的速度逐年递减,农药用量用以每年减少20%的速度逐年递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对农产品和环境的影响;“十四五”期间降解农膜的推广使用率达到90%以上;通过新品种植、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应用,从而提升农业产品品质。加大农业机械宜机推广应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2.3 加强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技术应用 根据农产品特性,合理应用冷藏保鲜、脱水保鲜、就地加工等技术,既能延长农产品上市供给时间,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品附加值。
3.2.4 加强粮食安全保障 坚持以粮食安全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有序推进全县各坝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品牌,实现产业兴旺。
3.2.5 加强产销对接 利用好大数据收集市场供需信息,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确保销售渠道畅通。
3.3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坝区农业产业发展,是建立在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前提下,要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首要任务是解决土地的来源,要在尊重农民的意愿下,加大对集中连片土地流转的支持保护力度。一方面要解决好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机制,建立土地流转入股风险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利益;另一方面要解决好参与土地流转农民的就业。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让坝区农民不再受土地束缚,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自由选择去东南沿海务工,获取更高的务工收入,中老年按劳动力可以通过参与到坝区生产发展,获得相应的报酬,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