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曲选》表“月”义同义词研究

2021-12-03张艳琴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明镜玉兔月儿

张艳琴

(长治学院沁县师范分院,长治 046400)

月亮是人类最熟悉的自然现象,也是文学中出现频率极高的题材。 赫德森指出,“语言的许多特点,同时也是普遍的文化特点,而且只有把意义同文化思维联系起来,对意义的研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我国,月亮是民族感情的载体,代表着汉民族特有的审美情感和思维方式。 虽然研究月的文章很多,但从语言角度对元代作品进行研究的文章颇少。 臧晋叔编写的《元曲选》是元杂剧的代表,本文在描述《元曲选》表“月”义同义词的基础上,总结其用词特点,并试图从文化思维等角度来探讨其形成原因。

一、《元曲选》表“月”义同义词使用情况

月,《说文》:月,太阴之精也。 本义指月亮。《拜月亭》:你也待风高学放火,月黑做强贼。

月儿,指月亮。 《汉宫秋》:那堪更瑶阶夜永,嫌杀月儿明。

明月,光明的月亮。 《曲江池》:则合这好花休谢,明月常圆。

皓月,犹明月,即光明的月亮。 《丽春堂》:一从夫主去,皓月几回圆。

缺月,不圆之月。 《连环计》: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孤月,因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 《陈抟高卧》:兀那明郎群星虽盛,怎如的孤月偏明。

残月,谓将落的月亮。 《西蜀梦》: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

斜月,西斜的落月。 《玉镜台》:且休问斜月残灯,直睡到东窗口影。

夜月,指夜晚的月亮。 《对玉梳》:告辞了春风歌宛转,夜月舞蹁跹。

月色,指月亮。 《刘行首》:你看这云遮月色呵。

月明,指月亮。 《汉宫秋》:我来到这妆台背后,元来广寒殿嫦娥,在这月明里有。

月华,指月亮。 《鸳鸯被》:可是怎生黑洞洞桌面上绝了灯火,云黯黯碧天边闭了月华。

月轮,圆月,亦泛指月亮。 《留鞋记》:你看那月轮呵光满天。 灯轮呵红满街。

冰轮,指明月。 《张生煮海》:你则看八月冰轮出海东。

冰壶,本指盛冰的玉壶,借指月亮或月光。《青山泪》:正夕阳天阔暮江迷,倚晴空楚山叠翠,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明镜,本指明亮的镜子,喻月亮。 《燕青博鱼》:是谁人推出这一轮明镜,原来是配金乌那兔魄东生。

银盘,本指银质或银饰的盘子,比喻明月。《张天师》:万里长空,是谁把银盘捧?

银蟾,月亮的别称。 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生金阁》:直等的金乌向山坠,银蟾出海角。

蟾宫,指月宫,月亮。 《张天师》:罗计缠于黑道。 娄宿闻此显威。 梦入蟾宫。

蟾蜍,月亮的代称。 《墙头马上》:月也你本细如弓,一半儿蟾蜍,却休明如镜照三千世界。

玉兔,指神话中月亮里的白兔,借指月亮。《城南柳》:箭也似走乏玉兔,梭也似飞困金乌。

兔魄,月亮的别称。 《燕青博鱼》:是谁人推出这一轮明镜,原来是配金乌那兔魄东生。

月窟,传说中月的归宿处,有表月义。 《误入桃源》:若不游嫦娥月窟,必定到王母瑶池。

二、《元曲选》表“月”义同义词使用特点

(一)称谓不同,数量众多

《元曲选》表“月”义词语数量众多,共计25个,构成一个动态开放的词汇系统。 这些表“月”称谓词,得名原因有四:

一是直接称谓。 月亮夜行于天,明而有光,缺而复圆,盈亏更替,周而复始。 月亮作为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月亮的特点人们可直接称呼它,这类词有:月、月儿、明月、皓月、缺月、孤月、残月、斜月、夜月、月色、月明、月华;根据月的形状直接给其取名,称之为“月、月儿”;月光是明亮的,故称之为“明月、皓月”;月亮是残缺不全的,故称之为“缺月”;因月亮是独一无二的,故称之为“孤月”;将要落的月亮称之为“残月、斜月”;晚上的月亮称之为“夜月”;月亮的光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故称之为“月色、月明、月华”。

二是比喻称谓。 月亮每天自西向东转动,由于太阳光反射面积不同,便会产生位相的变化。 根据月亮形状和光照的特点,《元曲选》有一系列比喻别称:银钩、冰轮、明镜、冰壶、银盘。 初月弯弯如钩子,故称之为“银钩”;月亮初生,刚离地面受大气层的折射显得特别大,像车轮,故称之为“冰轮、月轮”;月亮高悬犹如一面明镜,故称之为“明镜”;月光像冰一般纯洁透明,故称之为“冰壶”;月光色白且月圆如盘,故称之为“银盘”。

三是源于神话传说的称谓。 月亮的许多别称都来源于一些动人的神话传说,可分四类:第一类是“蟾”字系列别称:银蟾、蟾宫、蟾蜍。 西汉刘安《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娥窃之奔月,托身月中,是为蟾蜍;第二类是“兔”字系列别称:玉兔、兔魄。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董逃行》载:月亮中有一只浑身洁白如玉的兔子,它手拿玉杵跪地捣药;第三类是其他别称。 据传月亮的归宿处为“月窟”,所以“月窟”也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二)标准不同,划分多样

《元曲选》表“月”同义词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 从词义感情色彩角度可分三类:一类是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只说明月亮某方面的特征,如明月、皓月、残月、孤月、斜月、夜月等;一类是表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如:月儿。 从语体角度可分两类:一类是口语化称谓:月、月儿、明月、皓月等;还有一类是正式典雅称谓:银钩、冰轮、冰壶、明镜、银蟾、玉兔、桂月等。 《元曲选》表“月”词语正式典雅的称谓数量多,显现出极大的不平衡。 元杂剧虽说是俗文学,但毕竟是文人创作的,为了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便会多用别称和雅称,这就是表“月”典雅词语占多数的原因。

(三)使用情况复杂,使用频率不同

从作家角度讲,同一作家创作的杂剧,月称谓词的使用及其使用频率不同;不同作家创作的杂剧,月称谓词的使用及其使用频率也不同。 并且,同一个表“月”称谓词,在不同的杂剧中使用频率也不同。 例如,“明月”一词,《青衫泪》中使用5次,《度柳翠》中使用4 次,《风光好》中使用2 次,《刘行首》中使用1 次。 从词语总体使用情况分析来看,“月、月儿、明月、皓月”等词语使用频率高,其他词语使用频率低。

三、《元曲选》表“月”义同义词形成原因

(一)思维审美的民族性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无论是借物咏情还是借景寓情,喜欢对不同事物进行多向性发挥,显出一种多元思维方式,这就造就了汉语的“月亮词族”。《元曲选》中对月亮的称谓,除最普通、最常用的“月、月儿”之外,还有无数别称和雅称。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月亮被赋予人的情感,被加注作者或愁或乐,或悲或喜的情绪,并由此形成特有的月亮文化。 月亮的特质使月亮成为一个具有浪漫色彩、可表达人类情感的理想喻体。

月亮喻故乡和亲情。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故乡是人精神和心灵的归宿地。 在外的人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孤苦无助的伤感,对亲人的思念就成为枯燥乏味生活中最重要的慰藉。 此时,月亮为世人共享的特点便成为离人寄托相思和期待团圆的载体。 特别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这天月最圆,月色最美,象征着亲人团圆。

月亮是团圆和离别的寄托物。 在外的人思念故土,渴望团聚,怀念故乡,于是月亮顺其自然被投射到故乡和亲情这一领域,拜月、赏月、颂月蔚然成风。 “见此好天良夜,一心则是拜月焚香”(《连环计》),焚香拜月,对月虔诚之心可鉴;“谁着你赏中秋玩月畅开怀”(《虎头牌》)中,秋月圆人团圆,赏月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民俗文化;“云影万重疑是梦,月明千里故人来”(《还牢末》),远离故乡的人只有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才能慰藉思乡的心,而那踏着明月来的故人带给游子是多大的惊喜。

月亮喻寂寞失意的情绪。 嫦娥因偷吃不死之药被禁锢在月宫,以孤独寂寞凄美陪伴。 月亮寒冷清幽的特性,投射到人们的生活就成了表达失意寂寞情绪的代表。 无论是边塞深闺,还是羁旅宦途,抒情主人公都钟情于把月亮作为其孤独失意情感的寄托。 例如:“好天良夜成虚旷,临风对月空惆怅”(《玉镜台》)抒发寂寞孤独的惆怅情绪;“月澄澄银汉无声,说尽千秋万古情”(《玉镜台》)表达相思不得的忧伤之情;“凄凉唯有云端月,曾照当时离散人”(《潇湘雨》)展示悲惨凄清的心境;“到春来怎听那杜鹃啼山月晓”(《潇湘雨》)反映苦闷不得志的彷徨;“兀那明郎群星虽盛,怎如的孤月偏明”(《陈抟高卧》)则通过强烈的反诘,表明自己远离红尘、潇洒自如的生活态度。

月亮喻爱情。 与太阳的炽热耀眼相比,月亮显得优美柔和。 圆月给人完整丰盈的感觉,弯月看起来含蓄而淡雅。 明月的光一泻万里,淡月的光朦朦胧胧,昏黄的光别有味道。 变化的外形加上富有韵味的月光,月亮总给人温馨甜蜜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想到那难以言说的美妙爱情。 “趁着这风和月圆春夜暖,逢天喜值红鸾,配宿缘成仙伴”(《萧淑兰》)中,一轮圆月是美好爱情的象征;“畅道人月团圆,鱼水和同,依旧的举案齐眉,到老相陪奉”(《梧桐叶》)中,月亮的独一无二象征爱情的坚守专一;“想柳畔花边,月下星前,共枕同眠,携手凭肩”(《两世姻缘》),皎洁的月亮象征爱情的纯洁美好;“月明独忆吹箫侣,声断秦楼凤已飞”(《两世姻缘》),相爱的情侣因各种原因远在天涯,高悬天宇的明月是情侣爱情的见证者,是男女感情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月亮是道不完、说不尽的,在文化的积淀过程中不断被赋予人类的情感。

(二)原型神话的文化性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借鉴了英国当代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提出“审美积淀说”。 他认为,“正因为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是从写实的形象演化而来,其内容(意义)已积淀(溶化)在其中,于是,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也正由于对它的感受有特定的观念、想象的积淀(溶化),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为特定的审美感情。”“审美积淀说”强调意象具有历史积淀的特点,认为意象直接反映原型的内容并且是它原型的重要载体,而原型最重要的载体是神话,因此,神话就是意象最原始的表现形式。 神话是现存人类最早的文化符号,通过它“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最浓厚的文化心态”。 神话是古人对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借助幻想而构成的神奇故事。 神话中的人物普遍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在流传中它往往被寄予人们美好的希望。 中国文化传统土壤中积淀的“月亮”意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华民族有浪漫的本色,围绕着月亮畅想构思多个神话故事,有蟾蜍、白兔等神话故事,由此便产生了相关的表“月”义词语:银蟾、蟾宫、蟾蜍、玉兔、兔魄、月窟。

(三)修辞表达的简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思维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人们用词语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的能力有所增强。 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需要巧妙地遣词造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话语准确生动、简洁流畅。 表“月”义同义词的产生,就是适应交际表达需要而出现的。 《元曲选》中表“月”同义词所使用的修辞有比喻和借代。 我国文化中的月亮神话对比喻形成的影响,是通过描述月的形状和月光的色彩加以实现的。 弯弯的月亮像钩子,圆圆的月亮是一面镜子、一个盘子、一个车轮,所以基于月的形状形成的名称有:银钩、明镜、银盘、冰轮、月轮。 月光是像玉、银一样白色的,月光是像冰、玉一样纯洁的,所以基于月的色彩形成的名称有:银钩、银盘、银蟾、冰轮、冰壶、玉兔。 基于月的形状和色彩形成的名称有:银钩、冰轮、银盘、玉兔、银蟾、兔魄。 由神话传说形成的表“月”词语,是一个外延是零的概念,但它作为一个名词被赋予了新的词义,它所指称的事物和某一神话传说有关,在修辞学上这算一种情况比较特殊的借代。 由借代而产生的词有:银蟾、蟾宫、蟾蜍、玉兔、兔魄、桂月、月窟。

四、结语

月称谓词表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 本文在描述《元曲选》表“月”义同义词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归纳出用词方面的三个特点,并从三个方面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月称谓词形成的原因。 本文对《元曲选》的月称谓词仅从横向角度进行了粗疏的研究,今后还需从纵向角度对其嬗变规律加以研讨,这样才能对月称谓词有更为全面深入的把握。

猜你喜欢

明镜玉兔月儿
《我的修养要则》:共产党人修身正己的一面明镜
巨型玉兔
月儿
月儿弯弯
明镜
羞涩的月亮
玉兔号月球车正式停止工作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
观书有感
戏咏玉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