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新技术在农村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03王光红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作物生长

王 聪 王光红

(1.际华(芜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芜湖 241080;2.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80)

当前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改善村民们的生产条件,对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进行具体的规划。传统的农业种植手段已经不能符合目前社会的发展,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与演变,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农村农业种植生产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利用现代化的机械新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农业种植的产量,也能够大大节省了劳动时间。所以,现代化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给我国的农村农业种植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与发展

在农村,大部分的传统的农村居民主要依靠于农业种植生产来谋生,而在闲暇时间发展养殖业,这两种产业结合带领农村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使农村的经济条件得到提升,而农业生产形式的转变将会给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农业生产中需要借鉴一些农业机械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而正是通过这样的转变,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机械技术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当前农村生产的背景下,农村的农业形式逐渐实现机械化的结果必然是带来生产方式转变,带来转变土地资源的利用,并改变土壤流失的现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种植管理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在加强农药、农膜以及化肥的使用效力、满足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与农业产量的提升双提高等方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新的农村生产作业模式将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中逐渐取代传统劳动作业模式,符合未来新农村建设发展趋势,因此在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动下,助力实现农业转型[1]。

2 传统农业机械技术存在的缺点

目前在农村生产作业中,利用机器来帮助人们实现耕作、种植、浇灌等活动已成为基本的生产模式,但缺乏先进的新技术的应用,在农业机械的作业形式上还有待提升。目前所使用的传统机械形式种类比较复杂,还需要人工的辅助来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形式并没有完全的脱离人为控制,在每个生产阶段都需要相关人员继续操作与管理,设备的应用数量繁多,而且这些设备普遍存在设备笨重、操作难度大的特点,人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过程中损耗大、劳动强度大。这一现状与当前先进的农业新技术而言,传统农业机械技术就显得水平较低,并且不具备先进性,使得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因此生产效率得不到显著提高[2]。

3 现代化机械新技术带给农业生产的影响

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耕种收设备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发展方面,在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也在通过智能化、网络化、无人化的种植管理逐渐取代传统的经验化的种植模式。下面就这面的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利弊影响做分析。

3.1 对农业种植的积极影响

3.1.1 保障农业产品的质量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中也迎来了技术方面的改革,在与传统的农业相比较之下,接受新鲜血液的注入,对大众来说将是全新的挑战。在农村开展农业生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跟当地的气候、种植的土壤、病虫害、种子的品质等有直接的关系。农业机械新技术的使用,无论是在种植的农时控制,还是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控制,还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止的等方面,都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农作物产品质量的提升,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更加绿色健康的食品,保障国民健康饮食。从这个角度来说,意义重大。

3.1.2 增加农业种植的生产产量

正确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将直接带来农业种植产量的提升。同时农作物杂交技术的使用,孕育出各种各样的新型农作物种类,而且这些新品种一般情况下相比较原有的品种会有产量上的提高,品质也会有所改善。而这种变化必将推动农业机械新技术的配套推广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业种植方面生产效率[3],提升单位种植面积的产量。

3.1.3 改变产品生长周期

利用现代化技术能够有效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在传统的培育方式下,一些产品的生长与生产时间将会受到季节的限制,而运用现代化的新技术直接打破这一方式。满足人们对于不是应季作物的需求。例如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蔬菜大棚技术,不分时间与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而这一技术与原有传统的培育手段相比,优势会更加明显。比如说大棚内的温度以及湿度等生长条件可以通过设定的程序自行调节,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调节棚内环境和参数,对农作物的生产发育更加有利[4]。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匹配

长时间以此,我国的农村农业由于过于注重传统的种植作业模式,使得农村的技术设备条件难以满足新农业机械技术和种植模式,比如农田的单一种植面积偏小、水利和电力设施不配套、适用与网络化和智能化农机新技术推广的技术设施不到位等等问题,这就势必带来基本农田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农村新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投入。而长期以来的没有节制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使用,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使土壤的条件逐渐恶化,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产量方面的提高。与此同时,过量的化肥农药形成残留将会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危害到身体健康。这又将带来土壤改良的重大课题,可谓是任重道远。

3.2.2 农业从业人员的能力不匹配

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人群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不高、学习能力差等问题。而无论是农业生产新技术还是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农业生产新知识的普及。虽然国内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但是仍然存在推广速度慢、投入产出比低、总体占比低的问题。绝大部分的农村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很突出,而且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农业、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4 现代化机械技术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合理运用

本文选择几个案例就现代化机械技术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合理运用做阐述。

4.1 建立农业信息共享平台

伴随着我国的信息化和电子化研究水平的提高及普遍应用。也对当前的农业种植生产的技术手段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适当的借鉴一些电子设备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实现信息技术一体化,这一举措,将直接影响农业种植的效率的提高。构建相应的数据库是实现农业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条件,在农业种植生产整个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化,进一步把农业经验通过信息平台达成共享。整个数据库系统中的内容里既包含广大农民朋友的经验积累,也包含农业方面专家的指导方法与新种植理论,信息共享,及时解决农业种植生产中所遇的难题。尤其是相对偏远地区,通过信息共享、远程视频诊断等手段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农业种植效率[6]。

4.2 农业监测测技术推广

大部分的农作物对周边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以及二氧化碳浓等,特别是依靠现代化新技术所种植在大棚里的反季农作物,需要人工来把控这些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所以工人要定期检测大棚内环境是否符合当前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有效的改进。因此,如果是面积较大的农作物种植,单纯依靠人工检测非常消耗人力与物力,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种植与生长的环境进行监测,监测的数据也将直接反馈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上,并且通过应用监控摄像头采集到的实时图像传输到电脑显示屏上,人们只需要要查看对应数据就可以了解到农作物当前生长的环境与生长状态,在发现问题后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使农作物茁壮生长[7]。

4.3 补光、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应用

农村农作物生产离不开光照,尽管外边的光照比较充足,但是棚内农产品并不能持续接受到光照。所以对于在相关的种植人员可采用一些日光灯、白炽灯等方式来满足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前的农作物类型,对其的生长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采集而且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对光源需求的种类及需要的光照强度等信息。通过智能化的大棚管理系统,调节出作物生产所需要的光照条件。同时合理采用光源,还可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进而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净化生态环境。因此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等特点有效使用现代化新技术,科学有节奏的开发利用新兴技术,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8]。

5 结语

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种植与生产的发展,必将离不开现代农业农机新技术的运用。这一技术的应用,将带来农作物品质的提升、产量的提高、进一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农业机械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并且逐步主导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农作物生长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碗莲生长记
关于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思考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