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肥方式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1-12-03宋俊峰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种肥养分肥料

李 峰 宋俊峰

(1.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 亳州 233600;2.涡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亳州 233600)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玉米的种植与产量对区域间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施肥是玉米种植的主要环节,如果施肥方式缺乏合理性,便也难以满足玉米植株的生长养分需求,进而导致玉米产量以及品质下滑。施肥工作相对复杂,需要结合气候因素、种植密度、肥料类型以及土壤肥力等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随着密植型玉米品种的推广,施肥方式与养分供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

1 施肥方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

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的合理性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玉米植株的种植密度较大,在其生长前期阶段极易发生封垄的问题,所以在前期施肥过程中并不需要对玉米过多地追肥,反之可能导致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过快,生长过大,植株与植株之间的间隔狭窄,导致郁闭问题,并且玉米植株的茎秆较为细弱,导致其抗伏能力不佳[1]。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阶段,需要增加施肥的用量与次数,并且在后期阶段工作人员还需要重视对玉米进行补施攻粒肥。

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较大,那么其对养分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所以如果需要进行高密度的玉米植株种植,需要增加玉米施肥的用量,土质越佳,施肥的数量越大。在明确科学合理的施肥量的基础上,还需要提高钾肥的施肥总量,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抗倒性,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田间荫蔽的情况,玉米植株受病虫害侵袭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玉米生长情况的观察,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在使用玉米施肥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施肥方式进行全面的优化。比如说,在追肥的过程中,全部玉米穴都需要进行施肥,之后将土壤盖上,进而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避免肥料浪费情况。另外有一点需要加以注意,施肥地点尽量选择在玉米新根茎的周围,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养分吸收效果,进而有效提高其产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肥料与玉米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需要保持在8-10cm之间,避免肥料吸收土壤中过多水分,对玉米的根茎造成损伤[2]。

2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施肥方式的不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比如说,在玉米穗的分化期对其及时提供养分,能够帮助其在分化期分化出更多小穗,进而有效增加花的数量,并且保证玉米“库”的充足。并且因为施肥效果较为理想,能够保持一定的时间,可以为玉米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弥补生产上不追肥的不足之处,进而确保玉米籽粒的饱满生长,有效提高总体产量,如果深施肥25cm,沟施8cm,同浅施肥比较,其产量得到明显增加,分别为17.6%与8.0%[3]。

3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如果种植密度缺乏合理性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如果其种植密度较大,会对玉米的趋光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玉米茎秆的发育速度非常快,如果其发育的体积较大,节间会发生生长过长的问题,导致株型过高,进而导致玉米养分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如果密度较大,会导致玉米秸秆在实际生长阶段过于旺盛,进而导致玉米生产受到一定的阻碍,其吐丝时间延迟,进而导致玉米授粉时间缩短,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如果问题严重会引发空杆情况。另外,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较低,会对其通风条件与透光条件造成不利影响,可出现田间荫蔽的问题,进而导致病虫害发生风险增加,夏季为病虫害高发时段,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重视,保证其健康生长,进而提高其整体产量。

玉米长期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粮食产物之一,另外也可以作为饲料与工业原料应用。诸多相关研究显示,随着种植密度发生变化,玉米的产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不断增加,会导致其产量提升,如果其种植密度达到相应的程度,其产量便开始不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对玉米产量形成影响的诸多因素中,其光照条件、水分摄入量和养分均会对其产量造成影响。种植密度的变化会导致以上几种因素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增加密度,确保其单位范围内养分的充足,植株与植株间并不会互相影响,但是随着密度的增加,会导致玉米间光照减少,水分与养分缺失,因此植株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力,最后可引发倒状、秃尖以及空杆等不良情况。在实际种植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掌握玉米与玉米之间的种植间隙,对每株玉米的受光照面积进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对不同型号的玉米苗来说,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其种植密度,以防发生过于追求大面积种植导致产量下降的情况,并对土壤养分造成不利影响[4]。只有工作人员认识到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才能合理明确种植密度,有效提高玉米产量,进而能够解决粮食问题,帮助农民增收,不但能够确保增收,同时有助于降低成本,解决玉米增产问题。

4 玉米施肥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在对玉米进行施肥前,工作人员首先需要认真分析其需肥力、种植土壤的肥力程度、肥料的类型以及施肥的具体方法。保证施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充分把握施肥的时间以及次数,最大程度提高玉米的施肥效果。

4.1 施好底肥

底肥是施肥的最基础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需要加以重视。在播种的前期阶段需要通过底肥保证土地的松软性,可以缓慢释放养分,为玉米的后续生长夯实基础,建立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4.2 用好种肥

种肥主要指在播种阶段跟随种子异同入土,为种子的后续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促进其稳定生长,通常情况下种肥阶段多选择氮素化肥[5],但是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种子类型选择合理的化肥。在种肥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对土壤的原本肥力以及之前底肥的用量明确种肥的应用方法,如果底肥阶段使用肥料较多,那么种肥阶段则需要减少用量,相反可以增加用量,另外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灼伤种子。

4.3 追肥

对不同阶段的玉米进行追肥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玉米需要肥料的特点以及其实际生长周期,加强对玉米根茎的培养,保证其幼苗期的有效生长,在拔节阶段实施追肥能够保证其摄入营养充足,另外辅以水分浇灌保证花穗饱满。最后,玉米进入生殖阶段,对其进行追肥能够使其更加饱满,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6]。

4.4 合理规划玉米种植密度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土壤情况,同时对水分、养分以及气候情况进行勘察,了解当地自然环境。之后结合土壤情况科学选种,保证玉米品种的合理性,如果区域范围内雨水量较小,需要保证种子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对种植密度来说,为了增加产量需要保证每株玉米光照、水分及肥力满足需求[7]。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实验植株进行实验,检验不同密度下玉米的生长状态。控制光照程度,选择最合适的光照,合理选择肥料,科学追肥。工作人员需要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设置,协调种植生长同产量之间的关系,提高产量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避免种植过度出现浪费情况。

5 结语

综上所述,施肥方式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产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肥料类型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为了提高其种植密度与总产量,需要合理选择施肥方式,不断增加土壤肥力,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种肥养分肥料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大田玉米高产施肥技术
花生种植慎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