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精准扶贫改进策略研究

2021-12-03李双飞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精准战略

李双飞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乡村振兴战略自十九大被提出以来,经过最初的雏形,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完成,再到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正式生效,其已成为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农村精准扶贫策略是通过科学化的方法和程序,将不同地区、不同状况和不同程度的扶贫对象区分开来,通过“六个精确”的治理贫穷方式,达到帮助人民群众扶贫的目的[1]。乡村振兴战略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步,而农村精准扶贫则是为实现农村现代化打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第一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区别

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的比重依然较高,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尤其是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国民生产总值要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入手,而农村精准扶贫的目标正是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全面依靠农村的各类资源,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前提下,快速提升农村群众的收入。另外乡村振兴战略会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全面统筹农村的各项产业,再算生态帐的同时,让农村全面脱贫的阶段性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实现农村精准扶贫策略的拔高和升级[2]。农村精准扶贫策略不应在我国前面脱贫后而止步,而是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根据前期的扶贫策略,适时进行修正,保证策略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提升农村精准扶贫的层次。

2 农村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2020年底,我国已经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仍然面临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困难户无法精准识别与确认,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精准扶贫的措施难以落实,三是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方法过于简单,导致扶贫的数据不够真实和精准。

2.1 农村困难户无法精准识别与确认

国家对于困难户的定义十分明确,根据家庭人均年均纯收入对困难户进行了划分。一般将困难户划分为三个层级,即绝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农村困难户的精准识别和确认需要大量的前期摸排工作,但是农村人口的一大特点就是流动性相对较强,要清楚的掌握人员的准确去向,将困难户档案信息卡中的各项内容精确填写,并得到困难户的反馈与确认十分不易。一些困难户因为长期在外生活和打工,通信方式经常更改很难掌握他们的信息,加大了农村困难户精准识别与确认的难度。

2.2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虽然国家在精准扶贫方面制定了很多政策,但是在逐级传达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理解和认知方面的偏差,导致政策的落实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对贫困村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部分困难户的资料填写不完整,对应的帮扶手册发放不到位,精准扶贫的过程记录材料不全,甚至部分已脱贫的群众档案与其家中悬挂的困难户联系卡不能对应。这就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导致精准扶贫的工作落实情况不到位,管理的条理不清晰,使得“精准”二字仅仅是口号,并没有在真正的扶贫和脱贫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部分农村对于扶贫干部的考核条款较为松散,导致扶贫干部的责任心缺乏[3]。

2.3 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方法过于简单

农村的精准扶贫和脱贫应以准确无误的数据为基础,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一些地方的扶贫干部为了减轻自身的工作量,对于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工作不重视,信息收集与统计的频率较低。部分农村精准扶贫的信息收集和统计方法也过于简单,还在使用手写的方式进行,数据没有相应的备份和统一管理,较容易因为一些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导致信息的遗失,这些对于农村精准扶贫都是致命的。另外一些扶贫干部的思想和技术较为固化,对已收集的信息仍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分类归纳,缺乏数据的分门别类和现代化的大数据意识,分析已获得的信息的方法过于简单,甚至不经过前期的认真分析和综合测算,就盲目的推进一些扶贫项目,使得扶贫项目的脱贫效果不佳。

2.4 农村特色产业不突出

一些农村地区为了完成扶贫指标,缩短扶贫项目的前期调研时间和步骤,甚至在不调研的基础上,快速展开模仿。导致一批重合度高,没有地方特色的扶贫项目快速上线。既带不是精准扶贫,也未精准扶贫探索出有利的条件,甚至浪费了部分上级部门给予的扶贫政策和资金,未让扶贫对象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收益,严重阻碍了农村精准扶贫的进程。

3 农村精准扶贫的改进策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的改进策略要紧紧围绕“精准”二字展开。当然精准离不开前期信息收集的精准、扶贫策略的精准,更离不开制度和措施的精准。这些“精准”都是要以实际的真实数据为基础,牢固树立“精准”意识,自上而下建立农村精准扶贫的标准体系,使精准扶贫策略能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

3.1 完善农村精准扶贫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

管理制度是保障一件任务落实的基础,目前农村的精准扶贫和脱贫之所以还不够精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很多扶贫干部一心只希望完成考核体系中的数字指标,而忽略了对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甚至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只是达到了数字意义上的脱贫,而非真正的实现长期的造血式脱贫。完善和优化扶贫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要减少精准扶贫资金的使用难度,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和使用便捷度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精准扶贫和脱贫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工作的连贯性和质量。

3.2 完善农村精准扶贫的信息收集和统计机制

精准的信息收集和统计是农村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当前我国各个地方政府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贫困人口统计和更新机制,多依靠扶贫干部挨家挨户的上门访问调研,消耗的时间过多,信息更新不够及时,不能及时根据情况调整精准扶贫的策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科学技术手段的使用,特别是建立统一的全国农村精准扶贫数据库势在必行。在人员频繁流动的今天,利用大数据联网,精准的采集贫困人员的信息,并根据大数据信息的整合,定期对数据库中信息进行更新。通过统一的网站、手机APP和小程序等方便农村贫困人口自行更新信息,并方便统计人员快速的形成各类报表。当然信息收集和统计不仅仅局限于贫困人员信息的收集,更适用于扶贫项目的前景趋势分析,为农村精准扶贫把脉,让脱贫的项目也能随时变化,有助于开拓农村贫困人员的视野,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趋势。

3.3 突出农村精准扶贫的地方特色

2016年国务院九部委关于《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农业部等部委根据指导意见精神制定了多项配套措施,并且多次提到了要突出农村精准扶贫的地方特色。农村精准扶贫项目的选择要从地方特色农业发展薄弱环节和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加强对地方特色农业和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地方优质产业,提高地方特色农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统筹贫困地区影响精准扶贫的各种要素,设置相应的特色试点单位,支持水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支持矿产品丰富的贫困地区开展矿产品的二次加工,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开发旅游产业。鼓励贫困地区利用自身特色资源,统筹安排建立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和农家乐等特色项目,通过优化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示范,重点扶持养殖大户,使其向周边贫困人员传授相关知识和技术,加强对产业示范带头人的培训,真正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3.4 整合农村精准扶贫的产业链

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精准扶贫策略的本质均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提高人均纯收入,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到消除相对贫困的过渡。农村精准扶贫的改进策略也需要通盘考虑,让精准扶贫产业能够形成规模效应,这就必须整合某个地区所有农村的资源,完成某种产品全产业链的打造,形成农村扶贫的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的信息技术发达,依靠互联网能准确获取到某种商品的供求关系,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扶贫项目提供科学、可靠的趋势分析,区块链技术能让信息的真实度有所提升,这些都为整合农村精准扶贫和脱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一定要将农村精准扶贫和脱贫的战略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不要让短视的目光阻碍农村精准扶贫和脱贫产业链的形成,让农村的精准扶贫和脱贫工作,从之前的点式转变为面式,提高扶贫产业的造血功能,让农村贫困人员享受长期的收入提升。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的联动,及时发布和更新各地区产业链的信息,避免一定范围内形成同行业产业的竞争。

4 结语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通过制度、机制、规划、执行以及科学技术的多重保障才能让其更加“精准”。在扶贫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各种问题,相信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形成良性的造血扶贫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精准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比亚迪集团扶贫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