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下财会人员的未来发展

2021-12-03邓淑琴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财会会计人员

文/邓淑琴(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随着财会行业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管理会计逐渐成为会计岗位的新定义,会计岗位也早已不限于基础性财务工作,向会计提出人员应该具备管理能力的新要求。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完善,记账方式由手工记账变更为会计电算化,会计运作模式向管理会计靠拢,企业实现财务共享,会计四大事务所推出“财务机器人”,都意味着财会人员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一、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整体影响

人工智能时代下,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量十分庞大而且内容繁杂,显然无法应对智能时代的财会要求。而应用人工智能有利于简化财会工作的运算方式,改善会计运行模式,促进财会工作效率提升,从而更好地推动财会行业的发展。

(一)人工智能促进会计行业技术革命

会计行业进行技术革命,从而带来会计电算化。传统手工记账模式因会计电算化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不仅提升了会计的核算能力和数据及时性,还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也由此降低。ERP推广以后,至少在制造业领域实现了基础会计人员的需求下降。

(二)人工智能实现财务信息化

会计行业实现的财务互联网化,也就是今天的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不仅能够提高集团总部的管控能力和上市公司的报告效率,还规范了企业的标准化流程,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但由于财务人员不再直接性接触到企业的业务部门,面对的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据,并且按照标准工作流程进行业务处理,负责业务过程中的单一环节,从而使财务人员由手艺人转变为流水线工人,降低了财会人员的积极性。

(三)人工智能拓宽会计人才新领域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加入WTO后,会计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现代信息科学的兴起,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兴产业不断涌出,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及世界经济朝着一体化方向迈进,意味着会计行业正在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条件的需要,我国会计行业也必将拓宽新的领域。当今时代,人才资源是任何企业、组织都不可缺少的最宝贵资源,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拥有高端会计人才会加大在竞争中的优势。因此,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将会在不断优化智能的时代浪潮中开辟出新的领域。

二、财会人员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人工智能逐渐推进,会计凭证电子化全面推开,会计职能实现从传统的算账、记账、核账、报账向价值管理、资本运营、战略决策制订等方向持续转型升级。这一转变要求财会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而《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具备初、中、高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分别达到670.20 万人、242.02 万人和 20.57 万人。显然可见随着会计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国会计人才市场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基础性会计人员过度饱和,相较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端会计人才供给仍显不足,甚至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

(一)财会人员面临失业危机

基础的会计工作实质上是一套循环往复、周期性的程序,计算机程序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模仿。人工智能应用以后,基础会计工作被计算机批量化处理已是不可逆转的,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陆续推出“财务机器人”,解决了会计核算、出纳等基础性财务工作,继而导致基础性财务岗位将会越来越少,只具备基础财务能力的财会人员将会被淘汰。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会使档案管理、财务物质收发等岗位逐渐消失,线下的归档储存将会被云数据库所取代。由此,基础性财会岗位需求量下降,基础性会计人员失业风险加重,加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财会人员面临转型挑战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商业环境瞬息万变,传统基础会计作用更多趋向于记录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形成数据、报表,实质上这不会对财会行业有任何的推动发展作用,不能更好地为企业盈利,因此,传统会计运行模式被取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线上自动化程度更高,会计运行模式的改变必然会排斥掉一些基础性会计人员,从而转变财会人员在财务事业中的参与方式。那么,为规避被替代风险,财会人员必然面临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的挑战。

智能会计的发展要求财会人员工作能力更加综合、立体化,要求财会从业人员从信息转化者转变为信息使用者,要求财会计人员加强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具有通过智能化数据系统以及各类报表挖掘出有用的财务信息从而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这些多样化的财会需求只有具备多维度的管理会计能力(如图1),从而转型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需的财务管理型人员才能够满足。

图1 多维度的管理会计能力

(三)普遍缺乏管理知识与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随之改变,会计运行模式的改变尤为显著,但面对这些变化,一些财会人员并不会跟随情况调整自我定位,跟不上行业变化的节奏。财会人员墨守成规,应用的仍然是旧知识,业务能力停留在向企业管理层汇报财务数据的阶段,工作能力得不到进步与更新,缺乏管理财会的知识与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减少了会计记账核算的职能,赋予了会计更多管理上的功能。但社会普遍受到传统知识观念的影响,给予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定位依旧是基础性会计,从而加重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难度,难以挖掘更多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管理型人才。

三、人工智能迅速发展,财会人员的未来选择

智能时代下,财会人员虽然受到来自互联网和财务机器人的威胁,感受到财会行业竞争压力愈来愈大的焦虑,但财会人员并不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因为人工智能不管多发达,它只会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不具备人脑的思考能力,会计人员具备的分析能力、综合全局能力,拥有复合型知识的优势是人工智能不能达到的。面对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财会人员的未来选择唯有延展自我优势,以财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优势促进转型,成就高端财会人才,弥补财务人才市场缺口,从而实现在财会行业的稳定立足。

(一)提高分析能力,明确自我优势

人工智能在财会中的应用实质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对一堆数据和报表进行处理,不具备多维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而人工智能所处理后的数据信息需要通过人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帮助企业制定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因此,财会人员所具备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是战胜人工智能的利器,要发挥好分析能力的优势作用,必须持续提升财务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相关数据形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性分析。

(二)发展全局观念,打造不可替代竞争力

全局观念是指处理事情从整体和整个过程为基本出发点的思想准则,是在系统内部进行调节,对个人和组织、组织和组织、上级和下级、局部和整体之间关系进行规范的行为观念。具备全局观念的人能够站在组织整体的位置和长期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决策、开展工作,保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优秀的会计人才不会拘泥于报表数据,而是具备全局观念,能够结合宏观经济和行业情况,站在更高的视野位置,用更长远的眼光去分析决策。而培养全局观的前提是对基本财务工作和问题非常熟悉,以此来延伸到更高的层次上。基础财务工作无非是资金、账务、报表以及税务,将这些基础财务工作进行整合,相互协作,最后形成财务面,明确财务工作点与面之前的联系,运用自身的财务知识、能力实现财务点与面的联动,逐渐培养出不可替代的全局意识、能力。

(三)拓展复合知识,成就复合型人才

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会计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综合能力跨界融合,市场对具备计算机技术能力的财会人才需求激增。因此,要成为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财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智能信息应用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来展现更好的策划能力和专业预判能力。为此,财务会计人员应在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拓展复合知识,学习企业管理、智能信息应用技术,提升综合素质,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从而成为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只是会计便捷化的工具,不能完全替代财会人员。虽然人工智能也会带来传统岗位的消失,但也会催生出新的岗位,为财会行业培养出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和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促进着财会行业的更新。人工智能给财会行业带来的影响与改变无疑是巨大的,它对财会人员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直面人工智能带来的财会行业减员淘汰战,抓住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自身会计职业水平,培养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转型为财会高端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财会会计人员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智能财务发展对财会人员的影响探究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与就业发展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基于企业人员素质的视角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试析如何拓宽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途径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