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文化馆的数字化平台应用及服务转型策略

2021-12-03桑庆华

河北画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文化馆山东省数字化

桑庆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化馆)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变得日趋多样,打破了传统“信息茧房”的桎梏,增强了以知识、经验和任务分享为核心的社会黏性互动,提升了基层文化的感染力,实现了多元性拓展。在这一背景下,以文化馆为主阵地的基层文化数字化平台的搭建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文化馆的传播荷载力,增强与群众的互动,还优化了文化馆的服务模式,实现现代化转型。

一、基于数字化平台应用的山东省文化馆服务现状

(一)构筑“双元制”联动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为了推动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转型,2012年以后,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陆续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双元制”联动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即以数字文化馆为基础,通过与线下服务平台的紧密衔接,共同构筑综合性的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发布互动、演出、直播等信息,同时开展在线文艺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推广、文艺作品展览等活动,增强了与受众的互动。利用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实现实时互动和业务对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实现了服务转型,提升了服务质量。山东省文化馆建设当中,不断探索“互联网+文化馆”的新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惠民活动信息,建立“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网站等,使得线上和线下实现了衔接和统一。同时,探索“文化馆云平台”,2016年开始开通数字,包括:信息预告、馆务动态、报名窗口等等,并且承接了多项培训,使得展演也可以在网上看直播。2020年,通过在我馆系统PC端开发“礼乐在线课堂”应用程序,把课程视频与老师在线直播答疑结合起来。同时,在馆微信号推出涵盖国学传统、生活百科、体育建设、文化艺术等十大类的400套线上慕课资源,丰富广大群众疫情防控期间的业余生活。

(二)搭建“多点化”互通式公共文化移动互助平台

2012年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山东省文化馆开始探索一种以“多点化”互动为基础的PC端与移动端共同推进的文化服务模式。文化馆借助于新媒体传播的优势,陆续推出更多的服务项目,开办文化馆网站、微博、公众号等等,同时,积极利用短视频以及直播平台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有效地提升了公众的认知。实现了信息发布、文艺辅导、文化传播综合服务的模块化、系统化,并实现了精准化推送。群众可以借助于手机、电脑、ipad等,浏览文化馆网站、短视频账号、新闻客户端账号、直播账号等,及时地获取相关的活动信息。而文化馆服务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获取用户画像,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并且与其他文化活动进行合作,带动当地文化发展的“双效统一”。2017年起,山东省文化馆紧密对接民众新的审美需求,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数字文化馆建设,在加快信息传递效率、扩大服务受众面、强化文旅资源储备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经验。

(三)打造“层次化”融合式公共文化个性创新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山东省文化馆建设当中也是如此。“互联网+文化馆”的数字化平台搭建,使得公共文化的层次化、个性化服务成为现实。文化馆可以根据群众的年龄、性别、兴趣、休闲娱乐时间等基本信息,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针对性的文化活动。比如针对老年群体的文娱舞蹈活动、针对学生群体的线上学习活动、针对青年群体的培训和文艺辅导活动等等,有效地保证了服务参与人员的数量,提升了文化馆文化服务的职能水平,增强了互动效率。同时,为了突出层次特色,山东省文化馆的网站、微信平台等被打造成不同的“文化展示馆”。民众在手机上就能了解所需要的信息,演出领票、免费培训报名等信息。

二、山东省文化馆数字化平台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合作建设的多主体服务保障

虽然目前山东省文化馆建立了以“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文化馆综合服务体系,但是由于供给平台所提供的为公共物品,主要由政府和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主导,缺乏社会资本以及组织资本的融入,导致资金投入有限,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所以在数字文化平台资源供给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数字文化资源无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数字文化平台的投入产出失衡、现有的可利用资源无法得到推广和广泛传播、数字平台建设缺乏持续动力等。

(二)文化供给平台的数字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总体而言,山东省文化馆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在线下实体场馆当中,智能化、网络化、科技化的程度不足。设备更新换代缓慢,出现故障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在互联网平台应用上,操作性不够优化,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力度低,自建特色资源(比如视频资源、区域文化资源、社会活动资源等)稀少,移动服务也无法有效的吸引群众。此外,在移动端,并未构筑完善的以“数据挖掘”为核心的文化宣传服务系统、市民偏好预测与选择系统和互动服务系统等,导致平台难以快速地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平台功能布局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山东省文化馆数字化平台系统当中容纳了多个模块,比如:场馆预约、培训报名、慕课教学、艺术赏析,同时也涵盖自媒体、新媒体、移动App等不同的传播媒介,使得群众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得更多的文化艺术信息,体验文化生活,但是这些功能模块以及传播媒介,整体上十分的混乱,功能布局与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不仅关注量和阅读量低,而且因为需要填写大量的个人信息而备受诟病。

三、山东省文化馆数字化平台服务转型策略

(一)完善合作建设的跨区域服务保障

为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文化馆服务转型,必须与时俱进,依托山东省文化馆群众文化的龙头作用,建立覆盖全省服务群众文化数字服务保障体系。

首先,强化资源共享,通过与市、县两级文化馆合作,在现有的资金支持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避免陷入“信息孤岛”以及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窘境当中。多方调研,制定统一的规划与标准,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开发、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的一体化。通过技术更新、系统迭代,旨在搭建顺应新时代公共文化需求、涵盖山东范围的文化资源整合、内容生产、服务供给、群众互动、数据评估等一体化在线服务管理系统。最终目标是,形成“信息与资源汇聚、管理与服务融合、现场与在线联动、线上与线下互通”的数字文化馆集群互动管理模式,将各区域、各机构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数字供需机制的统一管理,保证效率。

其次,完善政府数字文化服务机制,推动社会力量的多主体参与。利用PPP模式,对文化馆数字平台建设进行设计,增强文化馆内部造血能力。借助于文化和旅游当前的形式等等,加快文化馆社会文化组织的发展以及对文化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贡献。同时,针对数字化平台服务转型的相关工作,简化审批流程,通过购买服务、设置基金的形式保证资金的充足,引入竞争机制,让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参与其中,让市民进行“菜单式”选择,科学地设置项目。

第三,针对数字化平台的搭建,积极寻找社会资本和社会组织,参与技术、资金、人才的支持,保证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可以通过共同管理、共同参与的形式,激发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二)提高文化供给平台的数字化服务水平

针对山东省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水平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群众的服务体验。

首先,采用互动性体验的方式,加大对山东省文化馆文化服务资源的科技加工以及深度应用,增强其对公众的吸引力,提供多样化、精准化、个性化的高质量数字服务。通过设立专门的在线互动教学模块,打造微课。其次,充分地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与大数据的有机结合,积极地与各大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低成本、高效的数据计算和挖掘工具,寻找群众文化需求的共性,使用海量数据,对全省不同区域(以市或者县为一个区域)的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个性、文化喜好以及特征等进行分析。利用“融媒体”资源库,以达到扩大有效供给,进而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

第四,强化群众网络表达平台,及时地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通过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公众号私信等方式提供反馈信息,与群众随时互动,借助于网络的开放性,提高工作对文化馆服务建设工作的参与。以山东省文化馆为例,结合“菜单式”“订单式”的供给方式,让群众可以自由地留言、转发、点赞、评价,选择喜爱的艺术门类进行学习观看。

(三)优化平台功能布局

针对山东省文化馆数字化平台建设中的功能布局优化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首先,在山东省文化馆官方网站开设云学、云视、云播、云展、非遗专栏板块建设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类数字化媒介和板块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叠加效应,可以通过山东省文化馆数字化接入山东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和文博机构的线上资源,简化功能设置,进行页面优化,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同时,最大线段的保证应用的单一,线上板块可以直接分割为三类:一是直播类,主要用于进行各项活动、赛事和展览的报道以及日常服务的宣传;二是短视频类,主要进行文艺表演、文化讲座等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三是服务类,主要进行活动门票抢购、各类活动资源共享等内容的信息传播。其次,在数字化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用户资源的搜集。利用大数据,准确的反应用户的行为,比如浏览或者参与的内容、时长、口味等关键信息,实现定点推送,保证服务的精准性。

四、结语

信息化环境下,文化馆数字平台的搭建对于推动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主要结合山东省文化馆数字化平台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其在主体服务、功能布局、文化供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跨区域服务保障、数字化服务供给、网站数字化功能建设的角度,给出相关的策略和转型方案。

猜你喜欢

文化馆山东省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再见,雪姑娘
千年的回眸
大爱有光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