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服饰研究

2021-12-03刘维亚

河北画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侍女北齐墓室

刘维亚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所谓壁画是指在壁面或地面上的绘画,其性质与古代社会的祭祀、礼俗和信仰有着很大关联。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各民族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目前,众多学者已从壁画风格、服饰名物考等角度对此时期的壁画进行了研究,然而针对这一时期中的服装款式缺乏研究。本文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中出现的服装进行了研究,纵向分析该时期服装款式的发展与变化。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男性服装特点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服装方面,在汉服的基础上融入了少许少数民族服饰的特色,该时期的男性服饰主要以上衣和裤装为主[1]。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男性的服装款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汉族服饰,另一种为少数民族服饰,其中汉族服式主要以衫为主。衫与袍在样式上有着明显区别,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男子服饰衣裳最具特色的有三种,一是大袖衫,二是裤褶与裲裆,三是不拘仪表的宽袍。尤其大袖衫是这一时期内上流社会的服饰特征之一,它是在传统汉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

二、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女性服装分类

(一)宽袖短襦和及地长裙

上身短襦、宽袖,下身及地长裙是这类服装的特点,其中襦为短衣,长度仅至腰间,因而又被称为“腰襦”。在汉魏时期,女性上身穿襦,下身搭配及地长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中出现最多的便是襦裙[3]。根据袖型和腰围将这类型服装分为了7种样式:(1)上身:右衽交领,宽袖,袖口收口。下身:长裙,裙腰位于正常腰部。见于辽阳市棒子台2号墓饮宴图墓主人身后第一位侍女;(2)上身:宽袖襦,右衽交领,袖口有缘饰。下身:及胸长裙,胸前围“抱腰”,所谓“抱腰”即是腰间所系的围裳,通常与襦裙一起搭配,其颜色为间色,两色相间隔。见于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墓西壁所绘墓主夫妇出行图;(3)上身:宽袖右衽领襦,袖口有缘饰。下身:及胸间色长裙,间色为细长型,等间分布。见于北齐崔芬墓西壁中墓主人身后侍女;(4)上身:右衽交领,宽袖襦,袖口有缘饰。下身:及胸长裙。见于北齐崔芬墓西壁中墓主人身后侍女,还见于北周李贤夫妇墓室南壁东端伎乐女工;(5)上身:右衽无领,宽袖襦,袖子在肘部以下加大。下身:及胸长裙。见于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室南壁东端伎乐女工;(6)上身:右衽交领,有领缘,宽袖,袖子肩部下方缀窄条;下身:系及胸长裙。见于济南市马家庄北齐墓墓室北壁墓主人左侧侍女;(7)上身:右衽交领,有领缘,宽袖,缀袖缘,袖子肩部下方缀窄条。下身:及胸长裙。见于北齐徐显秀墓北壁饮宴图中。

(二)上身为窄袖短襦,下系间色裙

所谓间色裙,就是由两种以上颜色的布条间隔拼接而成,达到色彩交错的效果。《新唐书·车服志》称:“凡裥色衣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六破。”也就是说,整条裙子破数愈多,相间的布条就愈窄,反之则阔。根据裙子条纹类型分为两种样式,第一种样式为上身短襦窄袖,下身为竖条间色裙,由于上衣与裙腰的区别,又分为8种款式:(1)上身:窄袖短襦,袖子为间色。下身:束间色裙,前后片为三色等宽间色,裙子系于上襦外,裙长及脚踝,裙底缀宽缘,裙腰位于正常腰部位置。见于甘肃酒泉丁家闸5号墓墓主人燕居行乐图中;(2)上身:交领窄袖襦。下身:束间色裙,裙长及脚踝,腰在正常腰位。见于酒泉丁家闸5号墓采桑女;(3)上身为交领襦,袖子略宽,袖口缀缘收口,腰于正常腰围(属于连体裙装)。见于酒泉丁家闸5号墓西王母旁侍者;(4)上身:圆领襦,裲裆背心。下身:宽间色群,裙腰及胸。见于朔州水泉梁 北齐壁画墓墓主人夫人右侧第5位侍女;(5)上身:交领窄袖短襦。下身:高腰间色裙,间色等宽,肩部披披帛。见于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漆画第一层侍女;(6)上身:圆领窄袖襦。下身:及胸间色裙,条纹宽,在裙摆底部均加上一条红色边缘。见于北齐徐显秀墓饮宴图伎乐;(7)上身为圆领衫,下身为间色裙,裙腰在正常腰的位置,系在上襦之外,裙腰位置均在正常腰的部位,裙底缀缘饰。见于徐显秀墓室东壁壁画备车图侍女;(8)上身:交领窄口,缀袖缘,两色间色,宽度不等。下身:长裙,裙子比较特殊,图案比较丰富,且在裙底低端有较宽的拼接,裙腰处于正常腰围处。见于徐显秀墓墓室壁画东壁备车图侍女。第二种样式为窄袖短襦,横向条纹间色裙,根据条纹样式和服装搭配分为三种款式:(1)上身:圆领窄袖襦。下身:横向条纹间色裙,条纹衣4条为一组循环。见于朔州水泉梁北齐墓墓主人夫人;(2)上身:交领窄袖襦。下身:及胸间色裙,裙子为横向弧度相间。见于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楼门图左侧第2位侍女;(3)上身:圆领窄袖襦。下身:背心间色长裙,横向呈弧形相间,高腰。见于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楼门图左侧第3位侍女。

(三)上身为窄袖衣,下系单色长裙

根据裙腰和服装搭配,共分为五种款式:(1)上身:圆领窄袖襦。下身:裲裆背心高腰裙,两层裙,低摆露出里层。见于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楼门图左侧门后第1位侍女;(2)上身:圆领窄袖襦。下身:裲裆背心高腰式裙。见于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墓室西壁马车后第2位侍女;(3)上身:圆领窄袖。下身:及胸长裙。见于太原南郊第一热电厂北齐墓侍女;(4)上身:右衽交领,袖口和领口处均有缀缘饰。下身:长裙,裙腰在正常腰部位置。见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1号墓墓室东壁两位抬水婢女;(5)上身:右衽交领窄袖,下身:高束及胸长裙,以裙摆压腰,以衣褶压裙腰,将裙束在衣外,然后将衣服的下摆朝上翻出,复压在裙腰上。见于太原南郊第一热电厂北齐壁画墓居中墓主人穿着。

(四)裙子系于上衣内

根据上衣款式可分为三种样式[4]:(1)上身:右衽交领,窄袖衫,衣长到臀下。下身:间色裙,宽条和窄条相互间隔。见于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漆画倒水女子;(2)上身:内穿圆领窄袖内衣,外穿窄袖衫,长度及膝。下身:及胸长裙。见于徐显秀墓北壁饮宴图两侧侍女;(3)上身:内穿交领衣,外穿喇叭半袖衫。下身:长裙。见于新疆楼兰古城北LE古城附近壁画墓中。

(五)上着长衫,下着裤

上身:交领窄袖,衣长及臀下部,腰系细带。下身:裤子。见于酒泉丁家闸5号墓中。

(六)上下连属,宽袖长袍

根据袖型和配饰分为两种样式[5]:(1)袖口宽大,衣身相连,衣摆拽地拖延,边缘缀饰羽状装饰。见于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M7墓中前壁北室绘背水女子;(2)交领宽袖长袍,袖子肥大,袖口收。见于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壁画墓西王母。

(七)袖子位窄袖式,袍长到脚踝或膝下

根据领型和袍长度分为三种样式:(1)圆领窄袖,袍长及脚踝。见于徐显秀墓侍女;(2)右衽交领,窄袖,袍长到脚踝,在底部缀宽异色缘饰。见于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主人夫人右侧穿红色交领袍缀白缘侍女;(3)女穿男装,右衽交领窄袖袍,袍长及膝下,穿在身上相对宽松,开衩。见于娄睿墓西壁中层骑马女性。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形成

三国鼎立至西晋, 中原地区始终处在汉民族政权下, 在服饰上基本承袭秦汉制度。东晋之后南北分裂,北方被少数民族政权占据,传统的中原汉族政权退居长江以南,这时的中国服饰南北大相径庭。南方的汉族政权的衣冠服制在遵循了秦汉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汉族男子服饰以头戴冠,身穿袍,腰系配饰为正服,按照场合、身份、等级的不同有所区别。南朝女子服饰以袿衣和蚕衣为正服。袿衣的形制似深衣,式样上有明显不同,腰部收紧,下摆增大,衣襟缠绕的层数增加,以突出女子的纤腰,且在衣襟层叠间在服装底部会出现形如刀圭的尖角。袿衣既是命妇的礼服,也是普通女子的嫁衣。蚕衣是祭祀蚕神时的衣服,采用深衣制,佩戴印绶,也可作为命妇朝服。南朝女子常服多上身穿襦、衫,下身穿裙子。南朝的襦、衫有宽大的也有窄狭的,但无论宽窄,均少用小袖,多在臂弯处就变的宽大。南方天气温暖潮湿,女子喜衣料轻薄,衣袖和裙摆宽大,又有纤腰盈盈一握,衬出飘飘欲仙的身姿[6]。

四、结语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出现的女性服装有7种类型,而窄袖襦配间色裙和窄袖襦配单色裙在此时期出现频率高,盛行时间也比较长。其中间色裙为此时期重要的款式,间色破数没有特定的规律,但整体往窄变化,这种裙子样式在隋唐得到了延续和发展,褒衣博带依然受上层会社的喜欢,下层民众以窄袖服装为主。另外,这一时期的男子服饰衣裳最具特色的有三种,一是大袖衫,二是裤褶与裲裆,三是不拘仪表的宽袍。尤其大袖衫是这一时期内上流社会的服饰特征之一,它是在传统汉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猜你喜欢

侍女北齐墓室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M5出土有铭铜器
《陆孝昇墓志》考释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侍女形象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粗心的一家
遛鸟公主
遛鸟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