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排球运动研究的前沿热点及启示
2021-12-03刘荻金银哲
刘荻,金银哲
中国女排在第13届女排世界杯上的11连胜,再次鼓舞了国人的排球热情[1]。自1964年排球运动正式成为奥运会项目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其技战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2]。着力发展排球运动对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推进大众运动的普及和职业化进程,乃至促进体育强国建设有着独特的效用和重要的战略意义[3]。促进排球运动发展需要科学研究予以支撑,我国排球运动理论研究起步晚,发展与同时期国际上相比相对缓慢,影响了我国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了解与分析国际排球运动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可以大体把握当前国际排球运动研究的趋势,为我国提高研究水平,推动排球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运用计量学工具对Web of Sciencetm(简称WOS)中关于排球运动的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4],探求排球运动前沿研究,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并结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有关排球研究的计量学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进而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1 研究方法与流程
本研究的主题为排球运动,选取volleyball和volley-ball作为排球运动的英文关键词,采用TS=(volley⁃ball OR volley-ball)与篇名=排球分别为WoS与CSSCI、CSCD检索式。时间区间为2000至2020年。检索筛选出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文献2 057篇,CSSCI、CSCD文献490篇,导出文献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绘制一系列可视化图谱来形成对排球运动演化的潜在动力分析和学科前沿的探测[5]。
2 国际排球运动研究的主要学科方向与期刊来源
依据学科领域差异,WoS将其收录论文划分为艺术与人文、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五大研究方向,又依据不同学科又分为诸多小的研究领域。国际排球运动研究中的运动科学、整形外科学、康复医学、普通内科医学、外科学被划分到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方向,心理学、社会科学其他主题、教育和教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方向,哲学属于艺术与人文方向,工程学属于应用科学方向。因此,国际有关排球运动的研究的主要学科方向涵盖了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应用科学等领域,已形成了跨学科联动的格局。根据小的研究方向来看,运动科学领域的研究数量最多,占总发文量的63%;加上与之相关的整形外科学、康复医学、普通内科医学、外科等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方向的研究共占总发文量的87%以上。资料显示,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内部各个方向节点间的紧密联系,充分说明排球作为一种强度大、负荷高的运动项目,对排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研究最受重视。相对于国际排球运动研究,我国研究主要集中在了体育学领域,其发文量占据研究发文总量的95%以上,而医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情报学领域虽有涉及,但从数量上看,占比极小,不足总发文量的5%,因此可以推测,我国有关排球运动研究在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有所欠缺。
对论文的所在期刊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某一领域的核心期刊分布,根据期刊的载文量可看出期刊研究的集中领域[4,6]。经统计,本研究所收集的2 057篇国际排球运动研究文献分布于487种期刊中,载文量50篇以上的期刊有8种、30~49篇有5种、10~29篇有35种、1~9篇有439种。发文量20篇及以上期刊中,涵盖了运动科学与医学,运动训练、技能和表现、运动学、康复、人类学等领域。从来源看,被SCIE收录的期刊占据绝对优势,而属于社会科学索引SSCI的仅有4种。可发现,当前国际排球运动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科学与医学、运动训练与表现、运动康复等方面,本研究将对此做出进一步阐释。收集的490篇国内排球运动研究文献分布于40余种期刊中,载文量50篇以上2种、20~49篇5种、5~20篇8种。发文量前20位的期刊中,我国排球运动研究领域集中在体育学、医学、教育学、计算机等领域,从期刊来源上看,被CSSCI所收录的期刊占据主导地位,而被CSCD所收录的期刊仅有1种,我国有关排球运动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哲学领域,而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医学、康复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较少。从期刊的来源国家看,美国为主要来源期刊最多的国家[7]。而我国被国际著名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数量较少,仅有上海体育学院主办的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一种。
3 排球运动研究的前沿与热点
3.1 国际排球运动研究前沿热点分析
关键词 是文献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其出现的频次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8]及该领域从过去到现在出现过哪些热点研究[5]。对施引文献进行聚类,可推测出排球运动研究的前沿领域,是研究的知识基础[9]。
本研究依据各聚类内容的特征和不同将11个聚类氛围3大知识研究群。(1)知识群1:关于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研究。聚类#0和#1从标签上看均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相关研究,聚类#10标签为夏季奥运会,此3个聚类集中于竞技运动领域,经分析聚类#6内容也与此相关。因此,本研究将其划分为同一知识群,大体可分为排球运动员、比赛、技战术、运动损伤与预防及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等分析与回顾以及横断面调查等标签群。由以上标签群可探究该聚类研究的前沿所在,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研究在排球运动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AOUADI R[10]、CHARLTON P[11]对排球运动员的跳跃与身体素质进行了量化研究;FREITAS V探究了排球运动员生理和心理层面对运动负荷的反应[12]。此外,还有关于不同级别或项目运动员身体特征、专业水平、损伤指数和炎症反应的研究。总的来说,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运动损伤、康复预防等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是排球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其研究的中心所在。(2)知识群2:关于跳跃和膝关节的研究。通过对聚类#2、#3、#4、#8、#21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以上5个聚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跳跃、膝关节损伤与病变等方面。如MYER G[13]、SWENSON D[14]对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及膝关节流行病学的监控与调查;ZWERVER J[15]对不同运动跳跃膝的横断面调查等。说明在排球运动研究中,运动损伤尤其是膝关节损伤和功能性退化等问题是当前国际运动医学和运动科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对此类风险的监控、预防和调查是排球运动研究的前沿之一。(3)知识群3:有关肩部损伤的研究。聚类#5、#7的内容集中在了运动员的肩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16]、康复训练与技巧[17]、新检查技术在肩部损伤中的应用[18]、肩部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19]等方面。从各节点的连线颜色可以发现,该知识群的研究起步于2000年之前,是21世纪以来国际排球运动研究的起点,形成了肩部损伤到膝部损伤再到其他损伤研究的时间线。
表1可见,运动表现(Performance)、运动(sport)是出现频次第1、第2位的关键词,与此相关的关键词还有运动技能(Motor skill),排球作为球类运动项目之一,对排球运动参与者的运动表现的研究是当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发现,有关运动表现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技战术的影响因素、运动表现的心理层面、运动损伤和运动表现、兴奋剂问题等方面[22-32]。排球运动中如何提高运动表现,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排球界关注的焦点,只要竞技运动还存在,对该方面的关注与研究仍是未来的热点和趋势所在,并且会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表1 国际排球运动研究高频关键词一览表(前16位)Table1 List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International Volleyball Research(Top 16)
损 伤(Injury)、疼 痛(Pain)、跳 跃膝(Jumpers Knee)、膝盖(Knee)、冈盂切迹(Spinoglenoid notch)、可靠性(Reliability)、危险因子(Risk factor)、预防(Prevention)、康复(Rehabilitation)是关系紧密的关键词。其中,损伤、疼痛是运动损伤的外在表现,跳跃膝、膝盖、冈盂切迹是运动损伤及康复治疗的具体部位,分析排球运动中的危险因子,提高干预的可靠性,进行伤病预防和康复是当前有关损伤研究的主要方面[33-36]。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对象不止局限于运动员,还包括中学生、大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如何减少该群体参与运动时遇到的健康风险,也是当前国际排球运动研究的热点之一。
运动员(Player,Athlete)、排球运动员(Volleyball player)、女子(Women)、足球(Soccer)、篮球(Basketball)、练习(Exercise)、力量(Strength,Power)、运动技能(Motor skill)和竞赛(Competition)等关键词同样具有紧密的联系。运动员、排球运动员、女子作为运动的参与主体,通过排球、足球、篮球等运动的方式练习、提升各项力量和能力。女子作为运动员、排球运动员的群体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对女子运动员的研究集中在损伤预防、赛前状态、性别差异、运动表现等方面[37-38]。此外,排球运动的研究中出现了足球、篮球等关键词且出现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研究发现其原因为研究者在分析运动损伤时不只局限于对排球运动的研究,而是更为广泛的不同运动损伤的对比研究,还覆盖了手球、羽毛球、橄榄球等运动。如BEYNNON B分析了不同竞赛水平、运动类型、运动员性别等要素对参与者前交叉韧带损伤率的影响,其中运动类型包括了排球、足球、篮球等方面[39]。因此,对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损伤发生率的对比分析也是当前排球运动研究的热点之一。
3.2 我国排球运动研究前沿热点分析
我国排球运动研究主题分布中可以发现,“排球运动员”“运动员”“优秀运动员”等与运动员有关的主题词,说明当前我国排球运动研究多与运动的参与主体有关。此外,作为运动员参与的竞技赛事的研究主题多为“排球运动”“排球比(联)赛”“奥运会”“竞技运动”“男子排球”“女子排球”等,因此,可以推断,当前我国排球运动研究多与运动员参与比赛相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战术以及对规则变化的适应与把握等是运动员参与各类排球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所必备的条件。“后备人才”“教学”“体育教育”等相类似的主题词则反映了当前我国排球运动研究中有关培养后备力量及如何培养后备力量的探索与关注。另外,还有部分主题词反映了对体育经济、群众体育、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兴趣。
除去本研究检索词“排球”外,“中国”“沙滩排球”“排球运动”是排名前3的关键词,与之关联紧密的关键词还包括“运动员”“竞技体育”“女子”“软式排球”等,研究主要集中在了对我国不同性别、不同种类(如沙滩排球、气排球等)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生理指标、技战术、运动损伤等以及教练员、裁判员、科研队伍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另外,“排球教学”“高校”“教学”“评价”等关键词是联系较为紧密的词组,该类研究主要着重于解决教育系统内排球课的实践与改革上,具体包括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现状的反思等方面。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排球运动研究主要集中在竞技运动领域和教育教学领域,其中,如何提升排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夺取比赛胜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此外,在排球教育教学方面,如何改革与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技能水平也是我国排球运动研究的关心点。从文章的发文量与关键词、主题词来评价现阶段研究,我国有关排球运动研究中有关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仍比较少,说明了当前我国排球运动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相对比较匮乏。
4 国际排球运动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1)从研究的对象、内容、关注点来看,我国当前排球运动研究并未完全脱节于国际,从对竞技运动人才的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等领域的研究,可以看出,未来我国排球运动研究大有可为,我国体育工作者尤其是排球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加大科研投入与力度,促进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是未来我国排球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国际关于排球运动的研究领域涉及了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应用科学领域,形成了跨学科联动的研究格局。运动科学、医学是对排球运动最为关心的学科。而当前我国排球运动研究集中在了体育学领域,虽然在医学、教育学、情报学及计算机领域有所涉足,但涉及程度极小。因此,这就要求广大体育工作者转变原有“圈子”思路,主动与相关学科如生命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进行交叉合作,寻找科研的突破点。我国有关排球的研究应积极拓展自身研究领域,加快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合作,避免体育领域的单打独斗。
(3)排球研究领域应做科学培养后备人才,促进体教融合的排头兵。当前国内外排球运动研究集中在运动员群体、运动训练与运动表现、运动损伤和康复、后备人才培养等领域。从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国际排球运动研究中有关如何进行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排球训练与监测、减少青少年排球运动参与者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运动损伤的几率与风险、提升青少年群体运动技术水平等领域的探讨较为集中。我国也有学者关注了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因此,我国排球运动研究应积极作为,在科学培养后备人才,促进体教融合方面加大力度,争做领头羊。
(4)应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协调发展。在国际排球运动研究中,虽然有部分学者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视角对排球运动进行了研究,但总体比例较小。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领域论文数量占比90%以上,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研究则屈指可数。在国内,排球运动相关研究主要集在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目的在于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服务于竞技运动。因此,对排球运动或体育运动的社会学思考和人文学考量,以及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相协调是未来体育领域发展的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