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分析

2021-12-02辛高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乡村振兴

辛高洁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好乡村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乡村建设具有关键作用,乡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最根本的途径。我国基础教育水平整体在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基础教育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充分是制约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将新的矛盾反映到教育上,就是人民群众接收更好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我国乡村基础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中最重要和最薄弱的环节,资源配置问题制约着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瓶颈。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教育的不公平。

一、乡村振兴对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

(一)合理布局城乡基础教育的服务平台,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旨在缩小城乡差距,淡化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故推动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农村教育重构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尽可能缩小城乡区域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才能有效支撑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基本供给需求,注重政府、社会、企业等深入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带动乡村产业生产链,实现产业兴旺,强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城乡基本均衡的基本教育供给资源。

(二)宣传终身教育理念,丰富农村基础教育形式

首先,转变家庭教育定位,强调家庭组织的教育性功能,利用家庭资源创建学习型家庭教育意识形态,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以模范、家风、兴趣、生活技能常识等为内容的教育体系,形成学习互通网络式乡村社会教育。最后,优化学校教育结構,整合乡村教育资源,增加政府政策供给,完善农村教育制度体系,形成新型农村学校教育体系,建立与终身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农村教育模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

二、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资源的现状、问题

(一)农村的学校布局结构失衡

首先,学校(主要指小学)使用效率偏低。我国由于地域、民族特色的差异,导致农村出现教师不合理配置现象,有些农村小学学生几十名,教师十多名,亦或是教师一名、几名,学生几十名甚至更多,小学校舍资源使用不充分,降低了使用效率。其次,学校结构布局合理性不足。重基础教育轻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现状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中等教育也应随之转变,尤其是乡村振兴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是当前农村职业学校无法满足的。

(二)农村的办学条件设备较为落后

首先,农村学校教育网络信息化进程滞后。校园网的建立方面,城镇小学与乡村小学总量大致持平,但城镇初中是乡村初中的约2.67倍、城镇高中是乡村高中约20.85倍。其次,农村教育基础建设、教育教学设备等教学环境建设滞后。最后,办学条件的滞后性致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机会的滞后。我国农村人口在办学条件不均衡、教育发展滞后的环境下,接受教育的机会、积淀而成的教育意识弱的事实,限制了我国在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年限、水平、就业与辍学比例等问题的推进,形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利条件。

(三)农村中小学师资供应不足

首先,就数量而言,农村师资供不应求。我国农村师资整体力量相对薄弱,尤其体现在农村普通中小学师资供给问题上。整体上中学师资供给城乡差距显著。其次,就师资质量而言,城乡偏斜严重。我国农村师资整体素质偏低,尽管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但仍然差距明显。此外,教学能力突出、素养较高的教师会通过选调、特聘、晋升等渠道逐步流向城镇。因此,城乡师资质量偏斜严重。最后,就师资类型而言,农村师资类别失衡。我国农村教师群体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主体是语、数、外等主科课程教师,社会、品德、体育、音乐等课程教师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的情况较为普遍,出现了所谓结构性缺编的现象。

三、提升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提升职业教育比重

第一,合理配置农村小学校舍。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基数大、生源散,校园学生规模分布失衡的现状,可根据村社特点采取小学与幼儿园学校一体、分别运行的举措,解决学前教育在农村供给不足问题。第二,增加职业培训在农村教育中的比重。农村职业教育可依托村委会、乡村学校开展职业培训,由政府牵头,社会组织、个人积极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参与的多元主体组建模式,主要以成人、青壮年等劳动力为培训对象,体现学则所需、学则实用的举办原则。

(二)健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优化办学条件

第一,强化政府照顾的政策体系。加强农村教育扶贫、奖贷政策针对我国农村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化现状,国家可制订鼓励社会组织、个人、企事业单位参与的政策,形成以国家经费拨款、社会自主捐助、企事业单位参与投资为一体的多元化乡村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第二,合理配置农村教育环境资源。农村教育环境建设强调实用性,教育教学需要怎样的办学条件,就设立怎样的环境,以“装有所用、用有所需、需有所备”为配置教育资源原则。

(三)创新农村师资培养体制,合理配置教师队伍

第一,建立动态师资制度。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前提下,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师资资源区域库,在区域库内实行城乡动态管理。第二,提升农村教师准入体制。针对我国农村教师质量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师资准入门槛加以解决。第三,增强农村“双师型”师资比例。“双师型”教师是整个职业教育当前欠缺的资源,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需求剧增,逐步向农村补充“双师型”教师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赵家骥.改变思维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振兴农村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振兴农村教育.中国农村教育,2018(2).

[2]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6,97.

[3]白云丽,张林秀,罗仁福,刘承芳.城乡教育差距与扶贫挑战[J].科技促进发展,2017(6):419-422.

[4]将永穆.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换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社会科学辑刊,2018(2):15-21.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