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教学的产教融合分析
2021-12-02李梦竹
李梦竹
摘要: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是需要学生到生产一线,面对企业实际的业务需求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老师特别的指导之下进行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软件学科,产教融合
引言:
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应用信息技术高效解决问题能力是各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基础”是我校大一新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兼具人文性和实用性,涉及面广,影响大,对普及、推广数据思维、提升信息技术有重要作用。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新一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能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环境获取、分析、展示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习惯与自信,为今后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
产教融合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产业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技能教育往更好更落实的方向发展,因此产教融合这项举措符合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也是高校教育的特色所在。产教融合是地区GDP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需求切实结合起来是产教的关键,这就需要将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企业研发、管理融合到一起,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加速推动地方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力,同时拉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教融合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于产教融合需要与实际的生产方式相结合,那么这也就更加适合处于高校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发展,使得大学的学生们能够得到除书本以外的、更加切实可行的知识,让学生的素质能够全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软件学科中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中的利益诉求不匹配
通过产教融合,企业期望可以获得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节省人力成本,并可以从高校获得大量科技研究成果。而地方高校在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问题、承担重要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不如重点高校,导致产教融合中企业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
(二)缺乏实践环节,与专业缺乏联系
该课程为实践课程,虽然主要是学生操作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对知识点的实践操作,不注重与专业相结合,缺乏对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部分章节缺乏相应的实验条件。例如,计算机基础模块,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等内容,仍然无法组装一台计算机。
(三)专业教学方式与企业实践环境不匹配
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课程教学没有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陈旧的教学方式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以致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需要。
三、计算机软件教学的产教融合教学策略
(一)积极组织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大赛和创业大赛
校企双方要密切沟通,精选竞赛内容,组织计算机学科领域的技能大赛和创业大赛。并邀请企业高工、高校教师等组成的专家评委,对参赛人员的技能和创业项目进行点评,在校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完善创业方案。对技能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提前吸纳为企业员工;对优秀的创业方案,可以在校团委的支持下进行创业孵化,并适度引入风投资金支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选派表现优异的同学或团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计算机技能大赛或创业大赛,使学生在更高平台的竞赛中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
(二)面提升师资队伍“双师”素质能力
通過以上精心设计的系列课程与实践活动,学校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专业技术水平很高的高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交流学习、互通协作,力争建设一支身正为范、阅历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工作队伍,一方面学生达到入学即就业,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培训与再就业服务。
(三)思科协同育人,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各行各业信息的重要工具,涉及软件也涉及硬件,在授课时应注意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物动手操作对实验环境、设备要求高,为此深入产教融合,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协同育人,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教学组于2018年立项思科协同育人项目一项,引进思科网络学院教学资源。利用思科平台,可以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VirtualActivityDesktop”和“VirtualActivityLaptop”仿真软件,可以完成台式机和笔记本组装和拆卸;使用“PacketTracer”仿真网络平台,可以进行局域网的布线和路由设置模拟实验,弥补了课程缺乏实践操作的缺点。
(四)组建计算机专业创业工作室对优秀的创业作品进行孵化
创业工作室的成立要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校内教师精通理论,企业导师对企业运作、市场需求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计算机专业创业工作室在双导师的指导下,不断打磨创业方案,由创业工作室成员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需求分析,对有创新的技术要及时申报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对具有良好市场潜力的创业计划可在校企双方协同下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予以孵化,使学生在实际创业中感受真实的创业场景,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建立“学分银行”,过程考核等。促进资源互享、课程互通、学分互换,畅通各类人才成长通道。比如: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技能大赛获奖、取得1+X高校资格证书、参加特长班和兴趣小组及科研小组等非课程学习获取学分通道,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结束语
产教融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及时需要从学校和合作企业入手,增加师资队伍的力量建设,同时引进更加优秀的合作企业,引进更加出色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让学员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和知识。总之,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产教融合”课程培养体系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需要软件专业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陆建波,梁烽,闭应洲,姚媛.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04):137-141.
[2]武云霞.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计算机课程应用与创新[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2):95-96.
[3]文玲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