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12-02应秋泓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小学低段

应秋泓

【摘要】本文对低段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进行优化和变革创新,以“双向奔赴”入手,突出音乐实践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实现变“静”为“动”、从“动”到“悟” 的过程。同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动机、小学低段、音乐特征

一、纵看思现状

作为音乐教育的我们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享受音乐,进而我们通过奥尔夫教学法、图形谱、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更能让孩子们投入到音乐中去。学生通过聆听,配合其他辅助手段来感悟,从而获得音乐经验。

二、横观引新潮

在欣赏课中的音乐活动是一种从外到内延伸的音乐情感体验活动。小学音乐欣赏又是欣赏的初级阶段,所以目标定位在学生可以达成对音乐作品的公共体验。因此“双向奔赴式”聆听指学生与老师可以对课堂产生共同的奔赴达成体验目的。

1.优化教学模式

“双向奔赴式”聆听立足实践,有利于优化固有的刻板教学模式同时也避免了填鸭式的聆听,是学生与老师自发的情感体验。

2.改变学习方法

“双向奔赴式”聆听关注的是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对音乐形成一个自然的理解。课堂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取而代之是像有趣的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音乐,在各器官联动下激发创造和想象。

3.构建开放课堂

双向奔赴式最大程度的使学生与老师融为一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又可以充分享受求知的乐趣。

三、探究实践:低段音乐“双向奔赴式”聆听的实践策略

“双向奔赴式”聆听包括:准备、聆听、表达。教师奔赴的是准确挖掘乐曲个性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奔赴的是有方向的聆听,用语言或行动等方式表达出来。

(一)奔赴距离感——情境体验中聆听

音乐主题是最主要的乐思,也是音乐最核心的部分。教师在挖掘音乐主题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原有的经验,并设计相应情境,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开展欣赏课程,也让学生学习的更有趣、具体。

1.角色主题,体验音画

在低段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描述特定角色的音乐作品呢,作曲家通常以角色作为作品的标题。教师和学生在音乐作品、角色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把身体动作和音响结合起来,用动作模仿角色形象感知音乐。

案例一:人音版第一册《袋鼠》

乐曲体验环节中,笔者引导孩子们: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你们听听是谁来了?你能用动作告诉我吗?笔者在揭题后,请学生做一个袋鼠的造型,并记住它,音乐响起在袋鼠蹦跳的音乐出学生边做袋鼠造型边蹦跳,表现袋鼠的动作。

【分析】教学中抓住音乐音响的主题,让学生体验最直观的感受,目的是鼓励学生直观表现音乐音响的主题,做出自己的想象和选择,避免模仿别人,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音响感受到音乐的主题,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运动主题,体验音律

作曲家在创作以某一运动为主题的作品时,往往会遵循运动的规律与音乐结 合起来。将音乐的要素融入到具体活动项目之中,让低段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感知所听音响,体验音响的规律并加以判断,是很好的实践过程。

案例二:人音版第二册欣赏《跳绳》

感受作品第一部分,笔者播放音乐,引导:请你根据音乐的节奏与速度做合适的动作,学生跟着音乐自然表演。走、跑、跳皆可。表演结束后笔者请学生选出最合适的动作,学生们纷纷选择了跳这一动作,接着笔者揭示主题《跳绳》。

【分析】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作品中级进跳跃的音型节奏引导学生寻找最合适的肢体运动来表现音乐主题。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音响特征尤为重要,自主探索能够自然反应出他们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在最初体验乐曲时,不必纠正他们动作的错对,只需关注学生是否根据音乐适时调整自己的身体动作,是否在不断探寻最合适的肢体运动即可。

3.自然主题,体验音源

以自然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在小学低段教材中很多,学生在聆听音乐时,会联 想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中,教師有意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关情境,更有利于表现作品。

案例三:人音版第三册《海上风暴》

执教中,笔者请学生体验不一样的大海,学生在急速强烈的音乐中感受风暴的猛烈,还能听出雷鸣电闪的音效。最初学生用沙锤轻轻晃动,发出“沙沙”声来表现小雨,接着沙锤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来表现雨越下越大,再加入双响筒表现闪电。

【分析】学生不仅仅听到音乐的变化,还能亲自用打击乐器表演出这种变化,模拟演奏参与其中,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自然界声音的特征。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表演,通过积极的活动去体验并获得自己的经验。

(二)奔赴领略感——音乐动机中聆听

动机是音乐家创作作品的首要素材,教师在准确把握动机的同时,设定特定 的动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寻找、发现动机,诱导学生对作品产生特定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1.把握乐节,探索韵律

教师在挖掘教材时,通过分析乐节可以找出一些重要的音乐元素,如拍律、韵律等。在体验乐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着节拍韵律寻找适合的内容请学生互动交流并加以引导,让他们在合作中获得美好的音乐感觉。

案例四:人音版第三册《跳圆舞曲的小猫》

乐曲体验环节,第一遍:学生听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行走,感受舞曲的韵律;第二遍:音乐开始时请学生跟着舞曲的韵律左右晃动,听到小猫的叫声时做喵喵的动作;第三遍:学生用三拍子走步在教室里行走,听到小猫叫声时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跟他面对面一起做 喵喵的动作(可以是固定的伙伴),第四遍:跟着音乐与小伙伴共舞,听到小猫叫声一起做喵喵动作。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三拍子舞曲,初次合作体验时,学生很难卡住乐节找到小伙伴,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聆听,引导学生必须在什么时候就要找好伙伴儿,玩的次数多了,小朋友渐渐掌握了规律,就能准确的找到朋友合作互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训练了听觉能力,又培养了节拍的韵律感以及合作能力。

2.把握乐句,探索节奏

乐句之间常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一些乐句结构规整的作品,教师可仔细分 析乐句中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规律。能够在乐句中提炼出节奏规律,这是一种音乐技能。当学生还不具备这种技能时,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

(三)奔赴融入感——感知对比中聆听

每首乐曲都有独一无二的特征。教师领会作品音乐特征的同时,用对比的方 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对比感知中体验音乐是最直接的方式。把两段具有差异性的音乐放在一起聆听,学生在两段音乐中体验速度、力度或情绪上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比较中发现音乐特点,获得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1.提炼音质,对比情绪

音乐情绪是音乐诱发的情绪,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等,教师再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2.提炼旋律,对比张力

音乐的张力可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中体现出来。在教学时以此为契机,让低段学生进行直观的体验是最好不过了。譬如低段教材里的一些标题性音乐,学生在对比聆听中能够准确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张力。

实践证明,在低段音乐教学中,触发行动是最好的音乐体验手段,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的感性体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以此形成内心音乐经验和音乐表达能力能使学 生终身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肖川.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2]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王次昭. 音乐美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4]威廉·安德森主编. 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小学低段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