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
2021-12-02朱虹
摘要: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分析当下资助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标通过整合资助育人主体,实现全员育人,建立长效育人机制,全程资助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全方位资助育人,不断提升资助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
一、“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学生资助工作事关教育公平,事关社会公正,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的工程。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资助育人”被正式纳入“十大育人”体系,将扶困、扶智、扶志相结合,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全员育人是指学校中的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的职责,要調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构建人人育人的格局;全程育人强调育人要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做好不同时期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上说,强调育人要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三全育人”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资助育人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型资助成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强调精准资助育人,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具体实践中,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资助育人模式,形成育人成才的良性循环,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全员育人进一步明确了资助育人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主体作用,加强资助育人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全过程育人是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挖掘育人资源和育人方式,促进资助育人工作的良性发展。全方位育人体现了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这不仅需要靠经济帮扶,更需要从育人的高度来开展资助工作,促进困难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际工作和资助育人存在不对接的情况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遵循的是将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质帮扶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资助和育人脱节的情况,高职院校在追求公平公正发放资助资金的目标时,并没有将育人功能全面融入其中,缺乏对学生有效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资助育人的主体过于单一,主要依靠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安排,由二级学院负责资助的辅导员落实,全方位育人存在局限性。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大数据共享平台还不够完善,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还是主要依靠个人提供的贫困证明,虽然对于特殊群体和一般群体有一定的界定要求,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消费水平不同,单纯依靠上述标准进行界定,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同时,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又因为自卑心理而没有进行贫困申请,这样只关注贫困材料是否齐全,没有考虑其他问题,容易造成资助育人工作的滞后性。
(三)制度建设不到位
高职院校在做资助工作时,已经开始考虑并尝试将资助育人融入其中,让学生形成从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体系以及针对性的方案,资助育人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加快构建有效的制度实施平台,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实际工作和资助育人存在不对接的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有待完善,制度建设不到位等问题,结合“三全育人”理念,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三个主要对策建议,以期引导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发展。
(一)整合资助育人主体,实现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要求动员多方力量加入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学校要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积极营造资助育人氛围。班主任和辅导员作为资助育人的第一主体,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指导思想,在物质精准帮扶的基础上,要提高育人在资助工作中的比重。还可以通过授课教师教书育人、行政人员服务育人、优秀学生榜样朋辈育人,整合校内一切可以整合的资助育人资源和力量。同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
(二)建立长效育人机制,全程资助育人
全程育人是要将资助育人贯穿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始终,而不是只停留在困难生认定和助学金发放这种特殊时间节点,要将资助育人视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进行。
新生入学前及入学后,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国家、学校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受助,免去学生因经济原因影响学业的焦虑,同时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塑造自立自强的人格。
在学生受助过程中,制定符合各阶段发展需求的育人计划。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升其职业胜任力也是重要目标之一。可以采取“励志、成长、成才”三级递进的资助育人模式,主要分三个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和帮扶。励志启航:经济帮扶与精神帮扶协同推进,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自立自强、励志向上的心理品格是第一阶段资助育人的主要目标。助力成长:教师导航与平台搭建协同育人,帮助成员在专业学习中建立自信,提升成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是第二阶段资助育人的主要目标。助梦成才:创新教育与就业指导协同作用,加强对成员的就业帮扶,提升其职业胜任力,是第三阶段资助育人的主要目标。
(三)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全方位资助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要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教育、引导,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面发展。
在思想上,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拓宽思想教育的途径,通过思政课、主题班会、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明确个人的奋斗价值。在学习上,重点开展励志榜样教育,以身边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典型,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向其看齐。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安排教师进行学业帮扶。在生活上,对于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情况,将暂时的困难转化为努力奋斗的内生动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奉献意识。在实践方面,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等加强历练。育人主体要尤为关注困难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情况,安排教师进行一对一就业帮扶。
参考文献
[1]姚敏.“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89-93.
[2]赵云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大连理工大学,2020.
[3]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8(06):4-5.
作者简介
朱虹(1988-),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