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互评在“工程训练”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021-12-02何平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程训练能力提升实践教学

摘    要:工程训练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科学设计学习评价模式,将学生互评融入教学,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工程训练”课程的发展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对现行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实践教学评价过程实施等方面探索学生互评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并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训练;学生互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28-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1],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正确的评价“指挥棒”,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训练”是工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程[2],为培养符合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必须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互评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3],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学生之间积极的点对点式互动学习,学生以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为依据,运用课程知识体系,对同学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改善学习效果,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新的工程教育教学理念在现行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普及有限,“工程训练”教学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指导教师上课操作一遍,学生操作一遍,学生再根据既定步骤加工一遍。“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和零件加工优劣等因素确定最终成绩,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缺乏对“工程训练”实践课程过程的反思和評价,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作出评价的能力不足,处于被动学习中。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模式向学生传递学习内容,教师只是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循规蹈矩地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指导教师的节奏完成各个环节的学习,最后由教师根据相关因素反馈学习结果。整个教学过程只注重学生完成既定学习内容的效果,极少涉及学生的提问,更不会给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和互学互评的机会。传统的实践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以成绩为导向”的结果性评价模式

“工程训练”课程学习评价更多关注的是结果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实习报告等给定成绩。当教师只提供分数的反馈时,学生往往只关注评分而忽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实训经验,造成学生实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甚至出现为了取得理想成绩而让同组同学代为操作加工的作弊行为,使得学生偏离工程训练课程学习的本质。

(三)“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单向评价模式

尽管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效果,但是指导教师需要面对众多学生,学习评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鉴于目前工程训练指导教师人数有限,导致出现评价不及时、评价内容不够详细,以及学生对反馈的评价不理解的内容未能及时指导的问题。学生对待教师的反馈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态度,并未对教师的反馈作出相应的修改。如果希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质量作出自我判断的能力,仅仅注重教师评价的质量和数量是不够的。

二、学生互评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内容

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扮演着作者和评论者双重角色,学生不仅能发现他人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也能借鉴他人的优点来改正自己做得不到位的方面,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的任务。工程训练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开展全过程学生互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学生互评标准的制定

由于学生对工程训练教学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评价指标没有清晰概念,故对学习质量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偏差,失去了学习评价的意义。因此,在学生开展互评之前必须要编制一个评价框架并确定一套评价标准,并将其导入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评价标准的设计应符合专业培养方案和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随着课程体系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丰富和细化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主要涉及到学生在“工程训练”课程学习过程和实习报告内容相关评价指标,不涉及成绩评定,评价指标以评价量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4]。

评价指标通常使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其中包含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之前会展开评价标准学习,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正确评价。首先给学生展示已经批改过的匿名的好的和差的样本作业及评价标准,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评价标准逐条进行评价,并将评价内容反馈到评价量表上,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逐条分析讲解,以使学生理解评价标准中的内容,为后续学生互评作准备。

(二)学生互评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工程训练”课程遵循实践认知规律,根据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及不同层次教学要求,构建三个层次的工程训练体系,即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5]。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训练课程更新教学理念,将学生互评环节融入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工程认识主要指机械结构认识、制造技术认识和工程材料认识等,要求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相关内容及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相应内容,将所有工程认识部分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课堂上将所有学生作品呈现在展示墙上,学生根据评价指标将其反馈的评价量表附到作品的评论区域,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作品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和创新性等,反馈内容必须根据评价指标逐条书写,以提高评价质量。学生通过评价和构建对彼此作品的反馈信息,可以显著提升自身的评价能力,也使得提交的作品更加完善,营造了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工程實践主要指零件设计与加工、数控技术与编程、加工工艺与夹具等。工程创新主要指学科竞赛、创客空间和工业实习等。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主要涉及到实践操作过程和实践总结评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制定工程训练实践过程评价量表和工程训练实习报告评价量表,并以分组的形式开展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体现真实的评价水平。评价量表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工程训练实践过程评价量表一级指标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行为举止和安全、实践操作过程、小组协作、课后整理和实习结果评价等,工程训练实习报告评价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引言、内容、结论、文献引用、整体结构和错别字及句型等,然后根据一级指标再对每一项细化,最后呈现给学生的评价量表有详细的二级指标说明和等级水平描述。如在工程训练实践过程评价量表中实践操作过程环节能熟练机床操作及出色完成实践操作所有步骤则评定为优秀,能熟悉机床操作并完成实践操作所有步骤则评定为合格,不熟悉机床操作并未完成实践操作所有步骤则评定为有待改进;在工程创新实习报告评价量表中内容环节详细阐述创新设计思路及过程、创新设计过程有条理性和创新设计内容与主题关联度高则评定为优秀,否则依据内容依次评定为合格和有待改进。

工程训练实践过程评价采用组内评价,分别对组内每个成员实训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将完成的评价量表上传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上。工程训练实习报告评价采用随机分配评价,每位学生对照评价量表对3~5份实习报告在管理平台上进行在线评价。平台对所有学生的反馈进行匿名处理后转发给对应的被评价学生,学生就可以获得他人对课程表现的一系列反馈。通过学生互评能够将他们目前的表现和好的表现联系起来,并改进实习过程的表现及完善实习报告内容,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三、结语

学生互评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对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全过程中开展学生互评普遍持积极态度。通过学生互评,不仅能看到他人在整个实践环节的不足之处,也能看到优秀的部分,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改进自身的学习。学生互评有助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对工程训练课程的认识,实现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互评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帮助,提供和接收反馈也是一种对话沟通的过程,需要掌握评价相关技能,与未来的就业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4)[2020-11-18].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0-10/14/c_139439004.htm.

[2]何平,童森林,盛刚,等.融入8S管理的工程训练中心管理探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8(1).

[3]赵矩明.关注学习效果:美国大学课程教学评价方法述评——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4]陈定刚.评价量表:快捷有效的教学评价工具(第2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6-11.

[5]何平.基于新工科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0).

猜你喜欢

工程训练能力提升实践教学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训练成绩评定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