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移动互联学习体系构建策略
2021-12-02余仁生
余仁生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和2021年5、6月份广州市荔湾区全部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都是线上进行。因为有了之前的基础,2021年新一轮的全面线上教学就显得从容有序。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各学校和各学科开展有质量的线上教学,并主张开启线上教学组织、教学形态、教研方式新常态的研究和探索。这两个阶段的线上教学的探索促进了移动互联学习方式研究,推动了线上教学新常态形成,推进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移动互联学习体系构建,开启了教学方式变革。
一、探索教学变革新方向:构建基于“4+X”素养课堂的移动互联学习方式
高度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已有的改革经验、教育信息化水平与资源建设在大规模常态化线上教学实战中,其實效性和适应性明显表现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不适应、教学系统不支持、教学资源不好用上。所发生的“线上教学”多数是将传统课堂简单地搬到线上,或者是将教学资源直接推送给学生。这种教学没有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没有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学习质量大打折扣。鉴于此,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课堂模式构建、未来学习方式探索的方面重新调整,确定了“基于‘4+X素养课堂的移动互联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区域推进”项目。
1. 探索基于“4+X”素养课堂的移动互联学习方式新常态
荔湾区提出构建“4+X”素养课堂,是基于要建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的常态课堂,让“立德树人”在课堂上落地生根。“4+X”素养课堂理念有三层要旨。一是核心素养目标导向的课堂。强调课堂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学习力”“合作力”“思维力”“实践力”四大关键能力。“X”是学科具体目标要求,是变量,通过对学科知识、技能、方法、思维、习惯、价值观的学习和掌握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二是强调能力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有质量的素养课堂离不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综合应用学习”的方式和学习活动环节,素养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三是学习是自我建构的活动过程,通过设计、技术、系统等途径,采用任务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开启新型学习。
为了实现素养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又能抓得住四种学习形式,“移动互联学习方式”是一种有力抓手。“移动互联学习方式”是指在移动终端和网络支持下的学习方式,是传统学习方式的发展和补充。在课堂中,教师通过网络发送学习任务和资源,学生通过学习端,开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用移动终端记录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存在疑问并完成作业。同时,教师通过教学系统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可以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能够培养师生信息技术应用素养,养成良好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充分暴露了人-机合作、人-网合作、人-网-人合作的方式的缺陷,主要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不足,“移动互联学习方式”没有真正形成。这种学习将会成为人们未来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信息技术与素养课堂融合研究的主要路径,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常态。
2. 基于移动互联学习方式课堂模式的区域路径
成立区域与学校两级课题研究核心小组,小组人员结构由学科教研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息技术公司共同组成。研究的对象包括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活动、教学平台系统、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新常规五个方面。研究形式以教学设计研讨、课例视导、教学资源开发等为主要形式。例如:芦荻西小学建构集教学、作业、协同互动等于一体的教学平台;西关外国语学校探究整合QQ、微信等常用社交工具的课堂教学模式;协和小学探索“微课宝宝”教学宝典;沙面小学研究基于学习空间重组的移动互联学习,等等。
区域课堂变革从机制体制的完善和落实开始,从提升管理效能入手,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变革,探索区域“4+X”素养课堂的样态。课堂常态主要表现为:以学生核心素养习得为中心,以知识学习为主线,以思维发展为目的,以课堂变革为落脚点,以教学管理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建设为保障,以移动互联学习方式研究为抓手,开展“4+X”素养课堂教学范式(基本式+变式)建构,开展基于新学业标准的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建设,开展基于技术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
二、推进教学变革的新策略:线上教学牢牢抓住“五个统筹”
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移动互联学习体系,探索区域课堂教学变革新常态,要做好“五个统筹”。
1. 统筹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构建“互联网+”育人新生态
特色项目课程化是荔湾区学校课程建设的强项,疫情期间各中小学就充分展现了这个优势。各中小学结合当前实际和需求,开发并推送一批优质课程,如“居家劳动课程”“居家运动课程”“居家科学探索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病毒预防课程”“国爱卫生课程”等。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的整体育人要求将更加凸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更加重要,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也将进一步健全。
在此背景下,荔湾区结合网络资源和移动互联学习方式等媒介,重点研究并倡导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化、任务学习自主化、身心健康课程化、艺术教育活动化、劳动教育常态化。通过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学会应用移动互联学习方式,构建“互联网+教育”的育人新生态。
2. 统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构建移动互联学习方式新形态
疫情期间线上课堂教学显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规范缺失,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系统缺失,线上教学质量不到位、不均衡,优质教学资源缺失。后疫情时代,国家势必调整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进程,以技术驱动的个性化教育与个性化学习将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中小学办学模式将会发生深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
荔湾区推动素养课堂变革,探索移动互联学习方式的研究主要以三个方面的转变作为突破口。一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借助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资源、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效果,实现从“教”到 “学”的转变。学生通过学习端,开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用移动终端记录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存在疑问并完成作业。同时,教师通过教学系统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二是课堂教学形态的变化。未来课堂教学将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三是评价方式的转变。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未来的教育教学评价将成为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完善学生学习方式、调整学生学习状态以及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过程。
3. 统筹教育管理机制建设与工作方式改革,构建教学教研管理新机制
这次线上教育充分运用网络及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管理、教研方式的创新,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参与的面更广,研讨更深入、更及时。但同时也出现了理解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学习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学生线上学习自我管理问题突出。后疫情时代,既要加大云教研、云会议、云教学、云培训等管理应用,也要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
4. 统筹调动各种力量,构建学校教学管理新格局
疫情发生后,区教研机构、骨干教师队伍、家长团队、校外信息技术团队专业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后疫情时代,学校的教学变革要解放思想,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一是积极发挥骨干教师帮扶、辐射作用。二是积极发挥教研员统筹管理、服务引领作用。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基于不同学科,借助于信息化教研平台,实现区域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教研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三是积极发挥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承担主体责任的作用。家长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相关职责,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5. 统筹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培训三个方向的建设,创建实用性强、利用率高的智慧教育环境
线上教学期间,学校网络设备陈旧、网络不通畅、资源不好用、技术不过关及教学方式缺失等问题一下子展露无遗,也暴露了以往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盲目追求高端、不切实际、不及时培训、不普及应用等现象。
在后疫情时代,要做到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结合、与教师培训的结合,尤其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二是关注教师的培养培训;三是关注教师的实践探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提升教师科学合理开发微课程、录制微视频的能力,及时总结和提炼教师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