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重注生”教育转化路径研究

2021-12-02陈福玲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命家长心理

陈福玲

“重注生”是指在心理健康﹑思维认知﹑行为举止﹑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障碍,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和进行教育矫正的学生。“重注生”的成因复杂,应优化成长环境,开展生命教育,提高“重注生”教育转化的实效。

一﹑注重心理抚养,重塑完整人格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重注生”形成的根源在家庭。著名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心理抚养”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1]“重注生”的问题主要是心理问题,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用爱与责任帮助孩子重塑完整人格。

1. 做好榜样示范

家长的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会被孩子潜移默化地模仿,如果家长爱发脾气,解决问题的方式粗暴,沟通交流以说教的形式进行,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无法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向父母求助,很容易产生焦虑、无助、失望等负面情绪,心理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2. 用心陪伴和倾听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一些孩子被托付给老人隔代抚养,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赖关系逐渐弱化,会增强对手机和网络游戏的依赖,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行为失范。陪伴是家庭教育最好的形式[2],但不能“走形式”。例如,孩子在做作业,家长在一旁玩手机,这是“陪着”而非“陪伴”。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煩恼,渴望被理解,有一定的思想主见,我们要善于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以成年人的身份去“灌输”,要做好思想疏导,帮助排解压力,强化自我认同,重拾自信,重塑完整人格。

3. 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

注重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凝聚思想共识、形成价值认同,获得孩子的信任,有好关系才能有好教育。创设情境,先讲孩子喜欢听的,让气氛轻松舒缓,然后慢节奏地切入“正题”,鼓励进行改进,表达对孩子的信心;进行朋辈教育,发挥孩子的好朋友和好伙伴的正面影响作用。

4. 家长加强情绪的管理

一些夫妻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凝重,缺少亲情的滋润,孩子处于思想紧张状态,待人冷漠,容易形成孤僻人格。因此,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用积极、正面、健康的情绪感染孩子,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提高情商和逆商,和孩子相伴成长,给予童心爱的滋养。

二﹑摒弃功利思维,优化成长生态

对于“重注生”来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功夫首先放在提高他们的成绩上,而是要做好家校合作,找到问题症结,制定针对性的转化措施,把“重注生”的思想转化到正常轨道上来,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老师要提高专业能力,认真研读新高考﹑新教材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充分了解学情,做好走班教学,开展个性化﹑分层化﹑特色化教学,建构高效课堂,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坚持素养教育的立意,满足不同层次的“重注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不必到教辅机构“加餐”,减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焦虑,避免给孩子传导学习压力。

提高作业设计和课后辅导的开放性﹑参与性﹑趣味性和鼓励性,把书面作业与体验性、活动型﹑合作式的多样态作业相结合,避免简单重复的无效作业。要有利于“重注生”发挥特长,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获得自我认同,有继续参与课堂教学和完成作业的意愿和动力。对“重注生”的良好表现要“适度放大”地肯定和表扬,保持和延伸他们“成功者”的思想状态,然后再进行思想疏导和行为矫正,他们会更易于接受,效果也会更好。

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给学生减压,优化“重注生”的成长生态,回归教育的本真。

三﹑重视生命教育,把握转化重点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过分关注,生命教育处于缺位状态。考出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是普通学生改变人生命运的通道;每年高考后媒体上对考入名校的优秀学生的宣传让家长倍感压力,他们会让孩子上各种课外辅导班,望子成龙成凤的急切心理让孩子不堪重负。一些家长急功近利,没有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志向,代替孩子“设计”人生规划和发展路线,这种越位和错位只能是失败的结果。

家长要重视生命教育,尊重教育规律,了解孩子心理状况,走进孩子的内心,把握教育的节奏,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创造最适应的环境,让稚嫩的生命健康成长。

除了引导“重注生”要尊重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本身,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德行﹑健康的心理﹑爱心与责任等承载生命厚度和宽度的品格。在日常的教育中增加劳动教育﹑体育运动﹑阅读鉴赏﹑美育等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中开阔思维,磨砺心性,激发潜能,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积聚成人﹑成才﹑成功的能量。

重视生命教育,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人格塑造﹑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等来夯实生命教育的内涵,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让“重注生”的转化教育方向更聚焦,精准施策,助力“重注生”的生命更出彩。

四、放下思想包袱,摆正角色定位

正视孩子的问题,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树立“把孩子培养成普通的正常人就是幸福”的观念,放下思想包袱,不逃避,不攀比,心态平和,多花心思了解孩子,多花时间去培养他的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石,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家长要履行好对孩子养育的责任,不能“养而不育”,即只管吃饭穿衣,满足物质需求,而不注重教育引导,不关心精神成长。要做学习型家长,要多学习和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让教育转化“走心”“入情”“有效”。

不给“重注生”贴标签,不要只盯着他们的缺点;孩子不是家长实现个人理想的“工具”,不要搞“道德绑架”;一些事业有成的家长虚荣心作祟,要求孩子在未来超过自己;一些家长回避自己孩子现有的“问题”,不愿意接受孩子的“普通”;有些家长看到周围亲戚朋友的孩子很优秀,也“拔高”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教育接地气,孩子才能出人头地。

教育转化“重注生”要多方联动,开展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心理老师和学校领导等组成的联席会诊。必要时可求助于校外专业资源,譬如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专家等的支持;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不抱怨,不推脱,向“重注生”表达我们的悦纳之心,以及和他们一起努力的信心。

坚持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形成与“重注生”生命成长相匹配的动态性、诊断性、多元性的评价机制,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发挥评价的正向引导功能,让教育从“内卷”走向“舒展”。

参考文献:

[1]李玫瑾. 对孩子的心理抚养意义重大[J]. 中华家教,2018(6):26-28.

[2]杜建锋. 有效陪伴才是最好的陪伴[J]. 教书育人,2018(22):16.

猜你喜欢

生命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家长请吃药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