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短期单纯屈光矫正疗效分析

2021-12-02常燕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期
关键词:参差散光斜视

常燕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56500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弱视的常见类型,是指患者一只眼有远视或散光,视物模糊,导致屈光不正侧眼斜视,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视物,患眼的视力会不断下降。通常情况下屈光参差性弱视因为健眼的视力较好,不易被发觉,常常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1]。在治疗方面,临床认为一大确诊要立即治疗,及时戴镜加以矫正,并严格遮盖健眼,屈光矫正是目前临床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常用方式,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为进一步明确短期单纯屈光矫正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中的疗效,本文将我院眼科2020年1月-2020年7月接诊的156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现就本次研究成果作如下的分析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我院眼科2020年1月-2020年7月接诊的156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均经散瞳验光、斜视检查及电脑验光确诊,各项基本资料齐全。156例患儿中男95例,女61例,年龄3~12岁,平均(6.8±3.6)岁,3~6岁、7~9岁、10~12岁均有52例患儿。远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均为远视)有65例患儿,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均为近视)有30例患儿,散光性屈光参差组(双眼均为散光)有22例,远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有27例患儿,近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有12例患儿。

1.2方法 治疗前均接受常规眼部检查,并采用LogMAR视力表检查患儿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在睫状肌麻痹下开展检影验光检查,斜视度采用三棱镜角膜映法交替遮盖法检查6m及33cm的斜视度。所有患儿在验光后接受短期单纯屈光矫正治疗,3个月后复查。

2 结 果

2.1年龄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短期屈光矫正治疗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3~6岁组、7~9岁组及10~12岁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7~9岁组与10~12岁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年龄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短期屈光矫正治疗效果的影响

2.2光参差类型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短期屈光矫正治疗疗效的影响远视组、散光组、近视组(P>0.05),但均优于近视合并散光组和远视合并散光组。见表2。

表2 光参差类型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短期屈光矫正治疗疗效的影响

3 讨 论

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屈光参差造成高度屈光不正眼视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为患者双眼的成像不清,存在双眼融像障碍,因为双眼相互作用而视力抑制,二是因为屈光参差本身便存在近视、远视及散光等屈光不正,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单眼或双眼成像不清[3]。针对这两方面的原因,临床针对性的提出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即屈光矫正。

2-3岁儿童的视觉系统具有最强的可塑性,9~10岁以后视觉系统敏感性会结束,这也是临床坚持认为屈光参差性弱视早期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成效的原因。本次研究所选择的3~6岁、7~9岁、10~12岁均有52例患儿,经过短期(3个月)的屈光矫正治疗,发现三组患儿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差异,相比3~6岁、7~9岁,10~12岁患儿治疗后的矫正视力较低。因此,可以初步表明,屈光参差性弱视短期屈光矫正治疗效果会受到患儿年龄的影响。在光参差类型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短期屈光矫正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中,目前临床并无直接的研究成果,只是初步确定两者有一定的关系。本次研究发现,远视组、散光组、近视组治疗效果无明显的差异,近视合并散光组和远视合并散光组的治疗效果整体较差,提示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告知患儿家属加强日常护理,提升治疗依从性。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要帮助患儿建立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确保其具有远近立体视,提示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儿的双眼视觉进行日常监测,不能单纯将视力正常作为治疗目标,还应注重提升患儿的双眼视觉[4]。

综上所述,短期单纯屈光矫正在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参差散光斜视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弱视和斜视先治哪个?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参差是一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