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申脉联合中频脉冲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1-12-02诸有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1期
关键词:跗骨踝关节脉冲

何 淋,诸有华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101)

跗骨窦综合征(sinus tarsi syndrome,STS)指由踝关节内翻损伤引起的外踝前下方疼痛、感觉异常、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该病发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有两种学说,一种是足扭伤后导致跗骨窦区出现无菌性炎症,造成跗骨窦区压力升高,压迫周围神经引发疼痛;另一种是踝损伤后,跗骨窦区韧带损伤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压迫周围神经出现疼痛[1]。中医认为,该病是因足扭伤后窦区出现瘀血,阻滞气机运行,从而引起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临床常运用针刺申脉治疗[2],且取得一定疗效。本研究分析针刺申脉及中频脉冲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在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跗骨窦综合征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男10例,平均年龄(35.14±8.23)岁;女5例,平均年龄(37.25±9.14)岁;发病时间平均(20.25±5.11)个月。治疗组男8例,平均年龄(34.22±8.54)岁;女7例,平均年龄(36.74±11.14)岁;发病时间平均(20.32±5.0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踝关节内翻扭伤史≥4周;踝关节长期疼痛不适,运动后加重,常伴有小腿、足跟、足底部位疼痛;外踝前下方有明显的压痛,可伴有局部肿胀,疼痛可向足趾放射及小腿不适;尿酸、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无异常;X线片显示足部骨质未见异常;排除其他可引起类似表现的病变[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在治疗前患者未接受其他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者;不能坚持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针刺申脉治疗。申脉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在申脉上做好标志,常规皮肤消毒,取0.25 mm×25 mm一次性毫针,在申脉直刺约12.5 mm,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留针30 min。留针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心慌、胸闷、疼痛加重等不适。每日治疗1次,每周7次,连续治疗4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频脉冲治疗。针刺申脉后1 h在跗骨窦区行中频脉冲(翔宇医疗电脑中频治疗仪,型号:XYZP-IE,频率为1~10 k Hz)治疗。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在跗骨窦区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将两电极片贴于跗骨窦区,启动机器调至处方8,治疗强度以肉眼可见局部肌肉抽动且患者局部无不适感为度,时间2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7次,连续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评定。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②足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该评分包括疼痛(0~40分)、功能(0~50分)、对线(0~10分)3个部分,分值越高表明足功能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跗骨窦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跗骨窦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1周评分 治疗后2周评分 治疗后4周评分治疗组 15 6.38±1.52 4.97±1.33△▲ 3.71±1.02△▲ 2.89±0.70△▲对照组 15 6.22±2.11 5.51±1.88△ 4.38±1.92△ 3.89±1.54△

(2)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跗骨窦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跗骨窦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1周评分治疗组 15 47.33±16.01 59.47±16.88△▲对照组 15 44.23±15.24 52.33±16.02△组别 例数 治疗后2周评分 治疗后4周评分治疗组 15 73.22±16.45△▲ 85.74±17.33△▲对照组 15 65.02±15.88△ 70.42±16.77△

4 讨论

跗骨窦由跟骨沟、距骨沟组成,跗骨窦内含5条韧带(颈韧带,距跟骨间韧带,伸肌下支持带外、中、内侧束)及脂肪和神经血管等结构。跗骨窦综合征是由踝扭伤导致跗骨窦内韧带损伤及区域内压力升高而致[4]。临床一般采用关节镜治疗,通过关节镜清理和修剪内部组织,该法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创伤大、不良反应明显、患者经济压力大。

根据跗骨窦综合征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筋伤”“痹证”范畴。筋伤是因暴力或慢性劳损引起,中医的“筋”包括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腱鞘、周围神经等组织[5]。《素问·五脏生成》载:“诸筋者,皆属于节。”指出筋连接并约束关节。《医宗金鉴》载:“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跌倒损伤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可导致筋脉断裂,形成血瘀,阻滞气机,导致疼痛。可见,跗骨窦综合征是因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积所致。

《针灸大成》载:“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迍。”申脉位于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针刺申脉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使跗骨窦区气血畅通,通则不痛。贾道福等[2]发现,针刺申脉可以调和阴阳、散瘀血,有效缓解跗骨窦综合征症状。黄民君等[6]研究发现,针刺申脉、阳陵泉等穴联合拔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消肿等功效,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疗效较好。

中频脉冲一般指1~10 k Hz的电流,中频脉冲治疗疾病的机制是通过交流电对人体局部的刺激,发挥镇痛、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肌肉组织、松解粘连等作用。中频电流能渗透皮肤,达到一定深度,从而提高针刺疗效[7];同时其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可使局部肌肉收缩,但不产生疼痛。王琳珏等[8]在外敷神效散的基础上加脉冲治疗踝关节损伤,患者满意度达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敷神效散)的53.45%。夏政伟[9]研究发现,中频脉冲可促进关节软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从而改善踝关节疼痛症状。蔡卫东[10]发现药物注射联合中频脉冲治疗膝、踝关节病比单纯应用药物注射效果明显,认为中频脉冲可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和淋巴回流,促进肌肉收缩,消除炎症。赵军[11]研究发现,脉冲射频仪器发出的电流传导至跗骨窦处,可影响神经元突触间的传递,调节神经血管束,从而起到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表明针刺申脉联合中频脉冲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申脉治疗,可显著改善跗骨窦综合征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跗骨踝关节脉冲
脉冲离散Ginzburg-Landau方程组的统计解及其极限行为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上下解反向的脉冲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跗骨窦综合征的MSCT与MRI表现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低场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