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猪场后备母猪选育及管理技术研究

2021-12-02邵淑娟李世新韦凤祥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外貌公猪后备

邵淑娟,李世新,韦凤祥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兽医站,甘肃 白银 730900)

后备母猪的品质直接影响着繁殖母猪群的生产水平和猪场的经济效益,选择优良的后备母猪是养殖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在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为节约引种成本,降低疫病风险,在场内进行后备母猪选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确保繁殖母猪拥有较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1 制定合理的选配计划

从后备母猪配种环节开始,做好配种记录,有目的地进行选种配选。根据原始记录资料,初选2~6胎母猪,入选母猪的繁殖记录成绩为重要参考。入选母猪应体质结实,腿臀肌肉发达,肢蹄健壮,无任何遗传性疾病,乳头发育良好、无内陷,有效乳头6对以上,无明显外形缺陷,配种受胎正常,初产母猪产活仔8头以上,经产母猪产活仔11头以上,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

2 分阶段进行选育

2.1 哺乳阶段

详细记录出生时间、体重、父母等信息,确保每头仔猪都有记录可查。选留初生重较大,身体外表健康,体形外貌、生殖器官、四肢发育正常,无明显外形缺陷的仔猪,并编号标记。

2.2 保育阶段

该阶段仔猪受母体的影响逐渐消失,自身的遗传性能开始显现,要根据个体生长发育情况选留无遗传缺陷(如锁阴、乳头内陷、乳头排列不整齐等),生长发育好,体格健壮,体重较大,抗病力和耐受力强,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的个体。

2.3 生长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选择,生长性能低下和有缺陷的种猪基本已被排除,要依据个体生长性能、体形外貌和繁殖性能进行选留。体重50~60 kg阶段需根据其生长速度进行选择,体重达100 kg时个体的生长速度、体形等主要生长性状已表现出来,要选择具有体质结实、体型匀称、整体发育协调、品种特征典型、肢蹄健壮、无跛行或其他疾患、无应激综合征、经驱赶不颤抖、有效乳头达6对以上、外阴饱满等特征的个体。外貌、体型的具体选择标准见表1。

表1 外貌、体型选择标准

2.4 后备阶段

经过3次选种后选留的后备母猪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待体重与月龄达到标准(体重130 kg以上,230日龄左右)后开始配种,对无发情征兆,性欲低下,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症状不明显,1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4次未受胎,断奶后2~3个月无发情征兆,连续两窝产仔数低于6头,后代遗传缺陷比例大或有繁殖疾病的作淘汰处理。

3 后备母猪的管理

3.1 饲养管理

掌握培育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与营养需求是提高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基础,要根据其不同生长特点有效供给与生长发育规律相适应的均衡营养,确保配种前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培育期体重50~80 kg时肌肉骨骼生长较快,充足的能量、氨基酸、钙磷及微量元素可促进机体、骨骼、肢蹄充分生长及体脂储备;体重80~110 kg时生长相对减缓,脂肪沉积加速,性腺发育启动,这个阶段要控制能量浓度、膘情和采食量,供给充足、利用率高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体重110 kg至初配阶段是繁殖系统、性腺器官快速发育期,要继续控制好背膘和采食量,除了供给微量元素、维生素、短链脂肪酸外,还要供应充足、优质的锌、硒、铬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生物素、叶酸。

3.2 初情期管理

成年公猪与性成熟前的后备母猪接触,可促进后备母猪提前达到初情期[1]。有研究表明,用多头公猪轮换诱情156~170 d组和140~155 d组后备母猪,156~170 d组后备母猪有更好的静立反射和发情率[2]。而成群饲养有利于后备母猪早期发情。在156日龄后将成年公猪赶入栏内进行试情,诱导发情,对有发情迹象的母猪给予轻度刺激,每天2次,每次15~20 min,每隔 2~3 d轮换公猪,记录每次有发情表现的母猪耳号。

3.3 适宜开配时间管理

阳志香[3]等研究发现,后备母猪在7.5~8.5月龄开配,分娩率高、胎均总仔数和健仔数稳定、偏高。开配体长105 cm以上、胸围120 cm以上、体重130 kg以上、背膘18~22 mm,可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提高生产力和利用率。

4 小结

后备母猪选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养殖场要制定科学的选育计划,对所选后备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提供不同的营养,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适时配种,使所选后备母猪发挥最大种用价值,进而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外貌公猪后备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