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021-12-02苏登魁李晓璇王霞霞廖成红闫尊强
苏登魁,李晓璇,王霞霞,廖成红,杨 颜,闫尊强
(1.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阆中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四川 阆中 637400)
工厂化养猪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确保全年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衡量猪场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繁殖性能包括总产仔数、健仔数、产活仔数、弱仔数、死胎数、畸形数、木乃伊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等[1,2]。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如品种、营养水平、温度、胎次,其中胎次对二元繁殖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2,3]。关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多,胎次增加则产仔数、健仔数等指标也增加,随后则减少[3,4]。李文帅等[5]对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农家宝养猪场2012—2014年不同胎次长大二元母猪的产仔数、初生个体重等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胎次对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1~2胎产仔数和初生个体重较低,随着胎次的增加,产仔数和初生个体重逐步增加,随后下降;江燕滨等[6]分析了福建省某猪场976头长大二元母猪多年的繁殖性能数据,发现随着胎次的增加,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窝总产仔数在第3~5胎次呈增长趋势,而后逐渐下降,窝产健仔数在第2~5胎次逐步增加,第6胎后逐渐下降,故母猪整体繁殖性能在第2~5胎次时效果较好,表明胎次是影响长大二元母猪繁殖性的主要因素;谢晓鹏等[7]对江西省奉新县某规模化猪场566头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胎次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等有较大影响;李庆山等[2]对广东省廉江市某集约化商品猪场312头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第4胎在产仔数和健仔数方面均表现最好,并极显著高于第1胎和第8胎,第4胎初生窝重最重,显著高于第1胎和第7胎,极显著高于第8胎,第2~6胎次繁殖性能处在较高水平,表明胎次对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各养猪场饲养管理方式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结果不太一致,有必要对具体猪场中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以便科学有效地为具体猪场提供二元母猪饲养管理策略。因此,本论文对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500头长大二元母猪1~7胎的繁殖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探究胎次对二元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等的影响,为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1.1.1 妊娠前期 配种至配种后28 d期间,每天饲喂2次。舍内温度18℃左右时,初产母猪饲喂2.4~2.8 kg/d,经产母猪饲喂2.3~2.7 kg/d;舍内温度低于15℃时,每头猪增加0.2 kg/d,此阶段要减少猪只应激,根据膘情适当增减料量,调整体况,从而保证胚胎顺利附植。
1.1.2 妊娠中期 配种后28~84 d,每天饲喂2次。舍内温度18℃左右时,初产母猪饲喂2.5~2.9 kg/d,经产母猪饲喂2.4~2.8 kg/d;舍内温度低于15℃时,每头猪增加0.2 kg/d。
1.1.3 妊娠后期 配种后85~114 d,每天饲喂2次。舍内温度18℃左右时,初产母猪饲喂2.9~3.7 kg/d,经产母猪饲喂2.8~3.6 kg/d;舍内温度低于15℃时,每头猪增加0.2 kg/d。此阶段胎儿的生长强度大,营养需求大,要根据母猪体况调节料量,避免应激,减少死胎。
1.2 数据采集
本试验所用数据为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2018—2020年的500头二元繁殖母猪的生产记录,数据包括不同胎次二元繁殖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个体重、窝重、弱仔数、死胎、畸形数和木乃伊数。
1.3 数据分析
用Excel软件整理不同胎次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个体重、窝重、弱仔数、木乃伊数等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多重比较,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制图,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
2 结果
2.1 胎次对二元母猪总产仔数的影响
第1~4胎总产仔数呈上升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总产仔数为12.75头;第5胎后总产仔数呈下降趋势;第1胎总产仔数最低,为11.10头,与第2、3、6、7胎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4胎的总产仔数最高,与第1、2、3、6、7胎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4胎与第5胎差异不显著(P>0.05),第5胎与第6胎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总产仔数的影响不同,其中第4~6胎为总产仔数高峰期(见图1)。
图1 胎次与总产仔数间的关系
2.2 胎次对二元母猪产活仔数的影响
第1胎产活仔数最少,为10.75头,与第2、7胎差异不显著(P>0.05);第4、5胎产活仔数较多,分别为12.75头和12.45头,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4、5胎与第1、2、3、6、7胎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产活仔数的影响不同,其中第4、5胎为产活仔数高峰期(见图2)。
图2 胎次与产活仔数间的关系
2.3 胎次对二元母猪产健仔数的影响
第1胎与第2、7胎差异不显著(P>0.05),第2胎与第3、6胎差异不显著(P>0.05),第4胎与第5胎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第4胎产健仔数最多,第4、5胎产健仔数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母猪产健仔数随着胎次先增加后减少,第4、5胎产健仔数较好(见图3)。
图3 胎次与健仔数间的关系
2.4 胎次对二元母猪初生窝重及初生个体重的影响
第1胎仔猪初生窝重最低,为15.15 kg,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0.05);第2、3、6、7胎次间仔猪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第4、5 胎次仔猪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胎次的仔猪初生窝重不同,随着胎次增加仔猪初生窝重先增加后减少,第4胎最高,为19.15 kg,与其他各胎次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图4)。
图4 胎次与初生窝重间的关系
第1胎次仔猪初生个体重最低,与其他各胎次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2~7胎次仔猪初生个体重为1.48~1.51 kg,且各胎次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胎次的仔猪个体重有所不同,仔猪初生个体重随着胎次先增加后减少,其中第4胎仔猪个体重最高,为1.51 kg(见图5)。
图5 胎次与初生个体重间的关系
2.5 胎次对二元母猪弱仔数、死胎数、畸形数和木乃伊数的影响
第1胎弱仔数最高,为0.55头,第5胎最低,为0.05头;畸形数在第1、2胎时最高,为0.10头,在第4、5胎时最低,为0头;死胎数在第7胎时最高,为0.2头,在第3、4、5胎时最低,为0头;木乃伊数在第7胎时最高,为0.15头,在第2~4胎时最低,为0头。综合分析弱仔数、畸形数和木乃伊数的数据,在第4、5胎时弱仔数、死胎数、畸形数和木乃伊数最低(见图6)。
图6 胎次与弱仔数、木乃伊、死胎、畸形数间关系
3 讨论
胎次是影响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合理把握猪场胎次结构可提高生产效益。谢晓鹏等[7]对江西省奉新县某猪场2010—2011年566头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长大二元母猪第3~7胎繁殖成绩最佳,第8胎后开始下降;张冬梅等[8]对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猪场2002—2005年595头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胎次明显影响长大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初生窝重、产活仔数,其中繁殖性能在4~6胎最佳,第8胎的繁殖性能比初产还差。本试验发现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等均在第3~6胎表现最佳,与上述不同作者的科学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贾娟娟等[9]发现二元母猪第1胎繁殖性能最低,第3~7胎繁殖性能趋于稳定状态,其中第6胎繁殖性能最佳;李文帅等[5]发现母猪产仔数、初生个体重均在第1、2胎次较低,繁殖性能以第3~6胎最佳,其中第6胎最好,此后逐渐下降;谢晓鹏[7]等对江西某猪场母猪分娩记录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长大二元母猪在第3~6胎次繁殖性能最佳;李庆山等[2]对广东省廉江市某集约化商品猪场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受胎率方面,第4胎次母猪表现最好,第2~6胎次母猪受胎率显著高于第8胎次母猪(P<0.05)。除第8胎次外,其他各胎次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第1~4胎次母猪产健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第5胎之后逐步下降,弱仔数、死胎数、畸形数和木乃伊数均从第1胎下降,之后从第5胎上升,表明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在第3~5胎趋于稳定,第4胎最佳。本研究与诸多此类文献和报道结论相似,但相关数据有所差异,可能与母猪养分摄入、排卵数、断奶后繁殖机能恢复、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4 结论
第3~5胎次二元母猪繁殖性能趋于稳定状态,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在第3~5胎次对母猪加强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充分发挥母猪最大利用潜力,并且淘汰第7胎以后的高龄母猪,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