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肠良性疾病术后采取盆底肌康复锻炼预防急性尿潴留的效果

2021-12-02关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肛肠尿潴留盆底

关雪

肛肠良性疾病是一组临床疾病的总称,肛肠良性疾病包括痔疮、肛瘘、肛裂以及肠炎等,疾病的类型和发病范围比较广,饮食和排便习惯是肛肠良性疾病的诱因,临床手术是治疗肛肠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由于临床手术操作不当和缺乏有效的临床康复方法,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增多。尿潴留为膀胱内积聚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的症状。临床表现包括患者不能自行排尿及腹胀。目前肛肠良性疾病后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患者精神紧张和纱布填充过多,尿道和膀胱颈肌痉挛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活动抑制[2]。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影响术后健康。常规康复对预防术后急性尿潴留的作用有限[3]。在术后采取盆底肌康复锻炼可以优化康复质量,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4]。本次研究对肛肠良性疾病术后患者采取盆底肌康复锻炼,观察其预防急性尿潴留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五病区就诊的70 例肛肠良性疾病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龄34~65 岁,平均年龄(53.23±6.52)岁;肛肠疾病类型:10 例肛周脓肿,12 例肛瘘,13 例混合痔。试验组中男17 例,女18 例;年龄35~64 岁,平均年龄(54.31±6.46)岁;肛肠疾病类型:11 例肛周脓肿,12 例肛瘘,12 例混合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肛肠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以尿频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尿路感染患者,白细胞在++以上;②耻骨联合叩诊有持续性腹痛和肿胀、排尿困难或尿滴入困难、膀胱区域充盈患者;③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对治疗耐受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不符合肛肠良性疾病临床诊断者;③无肛肠疾病手术治疗指征,或有严重心、肝和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取临床传统恢复措施。术后由护士向患者介绍急性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告知患者常见预防方法和急性尿潴留的临床表现,使患者对术后尿潴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3.2 试验组 患者在临床传统恢复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盆底肌康复锻炼。肛肠手术的体位比较特殊,患者容易害羞和恐惧等,担心术后伤口出血或引起尿潴留等,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完善相关检查后耐心讲解尿潴留的原因。建议术后1~5 h 排尿,必要时可增加腹压。同时告知患者,自主排尿可减轻疼痛和减少尿潴留、尿路感染。术后护士积极鼓励患者多喝水来促进排尿。在排尿困难患者的腹部、会阴等部位热敷,让患者倾听水声和进行局部按摩,在膀胱区轻轻按压数下,增加膀胱平滑肌收缩来促进排尿。腹部和盆底肌肉锻炼能减少肛肠良性疾病患者术后腹部肌力减弱,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盆底肌肉康复锻炼,5 次/d,20 min/次,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进行调整。同时,护士正确引导患者进行臀肌收缩,采用前后收缩、左右收缩等方法锻炼臀肌,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收缩保持5~15 s/次,连续20~70 次后完成盆底肌肉锻炼。锻炼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残留尿量、自行排尿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措施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B 超检查残余尿量<150 ml,腹胀疼痛症状消失,排尿通畅为治愈;B 超检查残余尿量150~250 ml,腹胀疼痛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能排尿,但不能完全解决为改善;能排尿但量少,腹胀疼痛症状未改善,需再次留置导尿为未愈合。临床有效率=(治愈+改善)/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膀胱残留尿量、自行排尿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膀胱残留尿量少于对照组、自行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膀胱残留尿量、自行排尿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膀胱残留尿量、自行排尿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概念、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肛肠良性疾病是临床上包括肛周脓肿、混合痔等疾病的总称。肛肠良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显著,大部分患者术后可以痊愈,但手术治疗后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较高,达到13.21%[5,6]。尿潴留包括患者对排尿姿势不适应、盆腔手术的后遗症、疼痛或神经系统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波动等原因。这些都容易增加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7,8]。常规临床康复措施虽能满足患者术后治疗的需要,但对预防术后尿潴留缺乏针对性,近年盆底肌康复锻炼临床干预对预防肛肠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9,10]。预防术后尿潴留有效果的原因是通过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的锻炼,患者可以通过锻炼排尿[11]。通过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可以促进相应部位膀胱的收缩和挤压,从而使患者排尿。另外,心理临床康复措施可以动态了解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评估,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术后康复,督促患者多喝水、有利于促进自助排尿,降低术后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12,13]。通过腹部按摩来促进患者排尿,改善局部血液和体液循环,从而降低术后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因此以盆底肌康复锻炼为基础的综合临床康复措施,有助于提高肛肠良性疾病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但是,患者在实施临床康复措施干预时,必须充分考虑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临床康复措施方案,使患者临床康复措施更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肛肠良性疾病术后患者采取盆底肌康复锻炼预防急性尿潴留的临床意义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肛肠尿潴留盆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肛肠微波理疗椅对混合痔术后局部症状的应用效果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各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肛肠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