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训练护理运用于急性脊髓炎患者的康复效果
2021-12-02金岩
金岩
急性脊髓炎主要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患者在感染后出现变态反应,导致脊髓发生病变。急性脊髓炎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当前对于该病的发生原因尚缺少明确的结论,推测可能和患者免疫等有关。在发病后,由于该病进展迅速,患者会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小便溢出、尿潴留等症状,有些患者的发病为骤发,在数天甚至数小时中就会达到高峰,出现语言、吞咽困难等情况,甚至由于呼吸肌的麻痹出现死亡[1,2]。该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而患者预后的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护理效果有着莫大的关系。本次研究即分析综合康复护理运用于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52 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6 例。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6∶10,年龄21~48 岁,平均年龄为(34.54±13.46)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5∶11,年龄22~47 岁,平均年龄为(34.54±12.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训练前康复训练指导 平时注意帮助患者做好翻身、按摩、排泄等工作,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肢体等的被动运动,避免由于活动受限、长期卧床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做好患者的卫生清洁工作,根据其身体状态帮助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对于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从自主坐起、保持坐姿等方面逐渐增加[3]。
1.2.2 肌力康复训练 由专业的康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推拿,顺序为由上至下,同时帮助患者对肩、肘、腕等关节进行按捏,之后左手扶助患者手腕,右手对其手指进行捋直。结束后对患者下肢各个关节采取相同的手法进行推拿。
1.2.3 关节活动康复训练 关节活动训练主要为被动训练形式,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对上下肢的关节进行活动,包括弯曲、伸直、内收、外展等,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对范围进行扩大,此间注意训练的强度、数量和幅度,避免造成损伤。
1.2.4 坐位平衡康复训练 当患者的体征情况正常后,护理人员可对其进行卧位训练。第一步对患者的身体移动和翻身进行锻炼,提高患者上肢的肌肉力量,如果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可以采取举重物的方式加深训练。随着患者肌力的恢复,逐步进行坐位的训练,首先指导其进行背架起坐,鼓励患者在当前完成角度的基础上尝试更大的角度。在训练过程中,康复护理人员必须在场,提前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在患者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适量帮助其进行推动。患者能够坐起后,先锻炼其静坐的平衡能力,帮助患者端坐在床边后,指导其将手放在膝盖,双脚平放于地面,尝试自主的保持平衡。静态平衡掌握后向动态平衡锻炼转变,将适合抓取的物品置于患者的不同高度和方位,让患者进行抓取,成功后逐渐将距离进行增加,提高锻炼的难度。
1.2.5 下床活动康复训练 在患者训练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先让患者尝试下地,在原地站稳后扶床尝试抬腿、踢腿、迈步等动作,动作幅度不断增加,指导其完全掌握后,保护患者尝试沿着床边、墙边等进行缓慢的行走,同时指导患者对行走的姿态等进行调整,按照患者的恢复程度和体力等,帮助患者规划合理的步行训练计划,做好训练时间、行走距离等的控制。对于恢复比较快、身体素质比较好的患者,可以由护理人员陪同指导进行适度的室外散步,帮助患者尝试迈隔离带、上台阶等,逐步提高患者的训练难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和活动能力。使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状态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心理、生理、社交等,取其总分为生存质量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好。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对比,aP<0.05;与参照组护理后对比,b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对比,aP<0.05;与参照组护理后对比,bP<0.05
3 讨论
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关于其致病因,当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患者的发病通常较急,且病情进展迅速,最先表现出的症状包括双腿麻木无力,或者背部等相关部位出现疼痛感等,一般情况下,病情在3 d 内即可发展到高峰,出现瘫痪、脊髓损害、感觉异常等,严重的还会使患者出现呼吸肌的麻痹,导致患者死亡[4]。对于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及时,越早治疗对于患者的效果越好,而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有效的康复护理也是提升疗效的重点[5]。
综合康复训练护理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表现等制定的康复训练方案,其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各个部分和各项功能进行锻炼恢复。在训练前,要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干预,提高患者的身体质量,为之后的功能训练打好基础[6]。训练过程中,首先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帮助患者进行肌力训练,促进其血液的流通性和肌肉的活性;之后对其身体的各个关节进行被动训练,主要包括上下肢关节的展开、收回以及屈伸等,通过该环节的训练提高关节的灵活性。训练过程中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评估,待其情况基本平稳后逐步进行翻身-倚靠坐起-静坐-动态平衡等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帮助患者提高对机体的控制能力,根据患者的训练情况,对具体的训练安排进行动态调整。当患者能够较好的完成坐姿状态下的训练后,帮助患者扶床站立,并逐渐尝试抬腿、提膝、迈步等动作,指导患者将每一步走稳,之后保护其逐渐在室内尝试行走,并按照其能力和身体情况等掌握行走的距离和时间等。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动态的观察和评估,分析其能够接收的训练强度,以及能够完成的任务,规划出每个阶段的短期目标,给患者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时刻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对训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对于求好心切的患者,要耐心的进行劝诫,提出训练过度可能导致的危险,强调适度训练的重要性[7]。通过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患者的肩、肘、腕、髋、膝等关节的活动性将大大加强,同时各部分肌肉的力量也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显著提升,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并且恢复一定的运动能力,在出院之后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
根据研究结果可得,护理后,两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以上数据对比效果可以发现,在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之前,参与研究的患者无论是关节功能评分还是生活质量评分都比较低,而在接受护理之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说明其机体的自主功能获得了更好的恢复,由此也促进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使其对于治疗建立了充沛的信心,对未来生活有美好的憧憬,而这种积极的态度更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8]。再将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等和未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进行横向对比,两种护理措施的作用差异更加明显,两组护理后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较大的差异,康复护理组的患者两项评分都更高,说明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脊髓炎患者来说是效果显著的,能够在传统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让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至更高的状态。
综上所述,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增强其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