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2-02刘子健徐颖李芷萱
刘子健 徐颖 李芷萱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其包含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面部骨折、唇裂等现象,因此更加需要保证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方式的优化改革。本文着眼于此,在之前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研究基础上以求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固定系统作为新式的临床应用系统,研究其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入住本院的80 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其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80 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一般组和改进组,每组40 例。改进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0~68 岁,平均年龄(44.0±9.2)岁;病因:坠落13 例,车祸16 例,其他11 例。一般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1~68 岁,平均年龄(44.5±8.3)岁;病因:坠落12 例,车祸19 例,其他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授权书,并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备案。
1.2 方法 住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与口腔有关的各种辅助检查,确认无禁忌证。患者选取手术部位时应首先展开影像学检验,确认骨折部位。一般组患者使用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主要使用结扎线固定上下颌多颗牙齿,达到固定骨折端位置的目的,最终实现颌间固定的效果。改进组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局部麻醉后根据骨折情况选取手术部位。下颌骨骨折主要需要选择下颌入路,并充分曝光手术部位,选取内固定位置和适当的夹板,夹板应紧贴骨折面,以避免骨与夹板间松动。用钻孔固定位置,使骨折端贴近夹板,对出血点及时止血,并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最终缝合切口[1]。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优、良、差。优:患者口腔颌面部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和外观均良好,且无并发症发生;良:患者口腔颌面部骨折恢复良好,切口愈合,仅有轻度并发症;差:患者骨折恢复和切口愈合较差,并发症严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②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改进组治疗优良率为97.50%,高于一般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改进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一般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骨折、唇裂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面部,而且对咀嚼功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影响营养摄入,并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此,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3]。在手术过程中合理的固定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内固定是指使用各种钢板、钛板或夹板和螺钉在骨头之间进行内固定,包括加压固定技术、螺钉固定技术、小骨板固定技术、微骨板固定技术和重建骨板固定技术[4]。在传统固定系统中使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很容易导致手术后延迟愈合和感染,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近年来,骨组织修复材料主要是自体异位或同种异体骨移植[5]。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天然或分解的生物材料已进入临床,并已成为骨组织缺损或缺失的替代材料。作为骨骼生物学数据,其通常以多种方式起作用。骨骼生物学数据包括来自生物学来源的骨骼生物学数据、有机非金属骨骼生物学数据、聚合物骨骼生物学数据、复合骨骼生物学数据等[6]。正确掌握数据的性质、作用机理和反应类型对于做出合理的临床选择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非常重要。
3.1 具有生物起源的骨生物学材料 其来自同种异体骨组织,异种(植物)骨组织和海洋植物骨组织。多年来人们对同种异体(物种)骨组织的免疫原性及病毒的感染或传播进行了多项研究,包括使用脱细胞成分,去蛋白有机成分和有机成分[7]。尝试破坏这些植入材料的免疫源,完全或部分保留原始组织结构和生理活性,或从骨骼中提取胶原蛋白和其他成分以模拟天然骨骼的组成,希望有良好的骨植入成功率。代表性的天然骨生物学数据包括:①去蛋白骨:主要包括清洁骨和有机骨等骨数据[8],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②脱矿质骨基质:具有恒定骨诱导作用的骨基质明胶,在去除矿物质骨骼的基础上化学处理可去除95%的非矿物质蛋白质(除生成骨骼形状的蛋白质外)[9]。胶原蛋白和脂质进一步降低了抗原性,而纯度相对较高;③冻干骨:已经进行脱水处理并有重新水化的骨骼可以保证细胞的活跃以及吸收,对于患者的后期恢复较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煅烧骨:在高于1000℃的高温下煅烧牛骨,以除去其中的所有有机基质,从而获得纯净的矿物骨,即陶瓷骨。将煅烧的骨头植入人体后周围的骨头组织可以平滑地生长到其中,形成骨床;⑤珊瑚骨头:珊瑚是海洋脊椎动物的骨头,并且是多孔的,其化学成分和外观与有机骨非常相似,其结构与松质骨相似。这种结构有利于纤维和血管的生长,珊瑚骨骼和生物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能力,并且该材料在植入生物体内后可以逐渐降解。
3.2 有机非金属骨生物材料 采取生物分解有机材料作为主原料构成,这样的材料主要成分由钙和磷组成,这正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成本,因此可以保证术后患者的营养吸收,确保患者尽快出院。同时按照不同的作用方式这类材料又可以分为3 大类,即生物惰性数据、生物活性数据和可生物降解数据。临床上通常使用以下有机和非金属骨骼生物学数据。①羟基磷灰石: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陶瓷,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类似于人体天然骨骼和牙齿中的有机物质,其与天然骨骼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和骨诱导性;②磷酸三钙,是一种典型的可生物降解的陶瓷,其在体内的溶解度高,化学稳定性差,并且易于水合。植入体内的物质可以通过体液和细胞介导(溶解),介导(吞噬作用)过程逐渐被身体部分或完全吸收,并通过代谢系统从体内排出,最终植入区域被完全吸收,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骨组织;③磷酸钙水泥:也称为羟基磷灰石(HAC),这种水泥与水混合并在室温下固化,成为具有微孔的单一固相羟基磷灰石晶体,具有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材料[10];④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其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具有诱导特殊生物反应的能力,这些反应是通过数据和组织界面上的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该材料具有不同程度的表面溶解度,易于被体液渗透,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3.3 大分子骨生物测定法 钛用于骨折的内部固定,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金属物体的感染、突出和变形,或者可能会影响某些部位的牙科植入物的植入,许多学者致力于开发和研究。聚合物固定夹板系统可以在体内降解。
在本次研究中,一般组患者接受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进组患者接受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显示,改进组治疗优良率为97.50%,高于一般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一般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伤口外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中运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