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培育路径研究
2021-12-02齐桂敏赵希彦
齐桂敏,赵希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9)
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1]。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精神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不但包含创新、激情、勇敢、坚韧和价值追求,还包括责任担当、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持续学习等重要品质[2]。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涵一致性,创业精神的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践行,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践行过程中又可深化对创业精神的感悟和内化。因此,将创业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培育的价值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
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德才兼备、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支撑。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3]创业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最终体现就是开创前无古人的事业,想前人之不敢想,做前人之不敢做。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心理层面,即创新智慧、创新思维和创新型人格;二是内容层面,包括善于思考、勇于冒险的勇者精神,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以及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4]。高职院校将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培育,能够实现立德与树人相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充分挖掘创新创业内驱动力,有效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本领。
(二)实现“三全”育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需求
在各高职院校,创业精神培养大多通过就业创业教育主体实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二者相对独立进行。但从内容实质看,两者有很多交叉,完全可以互相融合、共同培育,这样既可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树立正确创业观,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三)提升双创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应然需求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必须大力开展双创教育,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缺少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引导。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创业者具有成就事业的能力,成为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梦想、有奉献精神的人生奋斗者,不但能够服务人民大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能够公平竞争,诚信经营。这样的创业者才会成功创业、可持续发展。
二、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点分析
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以来,中华大地即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新势态,同时不断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以“激情、积极性、适应性、领导力和雄心壮志”为要素,以“高度综合性、三维整体性、超越历史的先进性、鲜明的时代特性”为特征,以“追求、创新、增长”为主题,以“思想观念、个性意志和作风品质”为内涵,其核心要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诸多契合点。
(一)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国历代创业者在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激情、积极思考、强适应性、团队协作、诚信、雄心壮志、强大领导力等创业精神,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精神更加强调创新、自信与道德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加丰富。创业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依据、践行目标和坚守原则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成为中华民族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强力保障(见表1)。
表1 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交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创业精神的价值引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必须加强创业价值观取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是培养创业精神,尤其是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思想基础和重要推力。在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大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做贡献。在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创业者在实践中要明辨是非,创造公正平等的竞争空间,营造自由法治的营销环境。在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担强国使命,敬业实现人生价值,诚信赢得信任,友善获和谐关系。
(三)创新创业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新时代创新创业的使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强力支持。能够担当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人,是有自信、讲奉献、求进取、重实干的一代新人,是坚持知行合一、求新求变、勇于开拓、成就民族梦想的一代新人。创新创业实践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中国创造”,助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创业精神则有利于激发国民热情,提振民族精神,坚定爱国信念。创业精神既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民族情感、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高职学生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培育路径
(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合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的过程。各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设计时,要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涵,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层次。除安排学生认知自我、解读职业、准确定位、锁定目标等内容外,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梦融入强国梦,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二)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合
将创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是契合的基本要求,也是专业课教学的必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目前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几乎均有类似“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之要求,说明专业教育是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双创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要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以及创新创业案例,作为核心素养融入专业教学活动设计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感受创业精神的伟大,强化社会责任感,提升职业精神素养,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精神教育的渗透。
(三)共同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将创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内外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是契合的必要延伸,也是实践教学的应然要求。实践决定着价值观的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践行,创新之根也在实践[5]。校内外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教学实践,也包括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学生在参与科研、生产实践、实习或自主创业过程中,适应地方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双创教育理念,植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又能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优化双创教育理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这是创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根本所在,也是二者融合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双创教育时,要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高度,帮助学生确立奋斗方向。要站在提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管理水平层面,促进学生明晰创业价值取向。要站在提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综合素养层面,发挥校园文化与第二课堂优势,开发更多创业活动,应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多元并育,切实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四、结语
将高职学生创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培育,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创业教育质量的内在需要,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价值引领,创业精神的培养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创业精神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更新理念,厘清专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发挥课堂内外、校内校外资源优势,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