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

2021-12-02农丽宝

今日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急诊科家属病情

农丽宝

(平果市人民医院,广西 平果,531400)

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损害性。在急诊科的急救工作中,院前急救急诊是第一步,工作节奏很快,也是最容易引发护理风险的过程[1]。因此为了减少院前急救急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对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极其重要[2]。基于此,本文对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展开综述,内容如下。

1 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

1.1 工作人员因素 急救人员缺乏相应的急救技术,对于一些复杂的包扎、较难的静脉穿刺等技术掌握不到位;不能够全面、准确、有预见性的评估患者病情,导致未能预见性的处理一些可能发生意外的病情;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容易忽视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或是在沟通时采取的沟通技巧不当等,引起家属误会;缺乏应急处理能力,急救人员面对病情严重和紧急的急救场面容易出现紧张慌张感,不能够沉着冷静的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缺乏责任心,急救人员时间观念差、急救意识淡薄、出诊不及时,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等[3-4]。急诊护理人员缺乏急救知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不足,导致对患者进行抢救和就诊过程中处理不当,从而引发医疗风险;缺乏沟通能力,急诊科中的家属大多情绪比较激动,护理人员若缺乏沟通技巧,容易引发护患纠纷;急诊科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抢救制度、护理安全制度、交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文书书写不当,工作责任心和执行力缺乏;护理人员安全隐患预见性较差,在护理工作中不够认真谨慎,容易出现职业损伤[5-6]。

1.2 管理因素 院前急救的配置资源缺乏,一旦出现大型和复杂的事故,抢救人员通常不够,不满足抢救的条件,影响抢救结果;急救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管不够,包括未及时补充药品、未及时检查器械等;出现用药错误的情况,急诊科的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容易出现用药错误;院内转运途中的风险,虽然院内转运途中仅仅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但是若氧气供给不合要求、运送方法不当等均会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7]。

1.3 患者及家属因素 有些家属对急救和急诊的过程抱有太高的期望值,一旦出现抢救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便容易失去理性变得易激怒。另外还有些家属因不了解抢救方法而强行干预,导致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8]。

2 防范措施

2.1 增加培训 医院制定更科学的培训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力,同时还要采取相关的考核上岗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组织急救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9]。还要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急救车内设备的使用技术,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

2.2 提高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能说和会说,及时帮助家属解决疑惑,还要告知在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失败的可能性以及某些操作的好与坏,让家属提前有心理准备,在各项操作前都要征得家属同意[10]。另外在与家属沟通时还要注意适当的语气和态度,注意给予人文关怀。

2.3 提高职业道德、法律意识 采取查房、开会等形式给予急救急诊护理人员法制、安全教育,让护理人员从职业的生存和发展高度来自觉树立救死扶伤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工作中任何可能存在法律问题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11]。

2.4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执行力 急诊科被认为是高发的可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地方,若是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急救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加强对急救出诊和急诊的管理,保证核心制度执行到位,首先要完善各项急救和急诊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对制度进行强化管理[12]。对救护车做好随车相关登记,确保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并记录患者的病情,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将所有操作技术纳入到规章制度中具体进行管理,包扎抢救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降低一切护理风险[13]。另外急诊科中护士要配备充足,排班实行新护士和老护士搭配,弹性排班。能力强的人员可值二线班,指导、解决帮助下级护士完成疑难的护理问题。日常还要有备班,保证临时遇到突然增多的任务时人员足够,另外所有护理人员的手机都要保持24小时通畅。

2.5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急诊科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评估、分析和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和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切实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对于急救的药物和仪器实行质量控制路径管理,急救车上的所有药品和仪器造册登记,定点放置,做好醒目的标记。专人负责管理急救设备,每班进行交接,定期进行保养和消毒,按时检查性能,随时呈备用状态。所有抢救药物要保证量充足,摆放有序,标签清晰,用完要及时补充。每班次的护理人员必须要提高15分钟到岗,首先检查所有的急救药品和仪器,确保急救药物和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的状态。实行三级质量控制路径,一为每天的出诊班负责清点各药品和物品以及检查仪器的性能,保证所有物品全部处于应急状态,另外每班交接要做好记录;第二是每星期全面检查所有物品、药品和仪器,对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保证药物、物品无变质、过期、缺漏、破损,要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消毒、定人保管、定期补充、定时核对,认真做好记录,确保质量;第三是护士长每星期都要随机抽查急救车上的器械、药品、物品等质量和记录情况,并将抽查结果反馈给上级,每个月底分析和评价整个月科室内的护理质量控制情况,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14]。

2.6 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 护理人员应用准确快速的风险因素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病情,采用早期预警评分或急诊病情分级快速评估出潜在的危重症患者,可以通过对患者呼吸频率、收缩压、体温、心率、意识进行评分,了解患者病情轻重缓急之后确定具体将患者住院治疗、留观还是转送ICU。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性,也能够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在院前急救时给予患者病情的实时评估,监测其意识、生命体征等,给予相应的维持生命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15]。

2.7 加强职业风险防范 护理人员在急救急诊工作中要注意自我防护,戴好手套、帽子、注意手卫生。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和家属要针对性的应对,有暴力倾向的要显示出绝对的耐心,不能被激怒,要学会言辞委婉,妥善处理,若是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要及时呼叫总值班、保卫科帮助解决,避免与其进行正面的冲突[16]。对于出现的纠纷事件,急诊科要及时进行讨论,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另外医护人员还要学会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包括如何应用省力原则来搬运患者,从而减轻腰部的承重,减少自身损伤。

3 结语

在院前急救急诊护理工作中,极容易受到急救人员的专业和职业素质缺乏、患者病情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社会环境的局限性、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落实完善的监管制度,根据风险因素进行监管处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实现院前急救急诊护理工作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急诊科家属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