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进展

2021-12-02黄海洋

今日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冲管静脉炎输液

黄海洋

(平果市人民医院,广西 平果,531499)

我国目前输液群体庞大,调查显示,80%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我国每人每年静脉输液高达8瓶,临床50%护理人员有超过75%的工作时间用于输液操作[1-2]。静脉留置针属于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一种较为安全且便利的选择,其外套管所使用材质相比一次性钢针较为柔软,且可重复多次输液,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不适感,患者接受程度高[3]。但静脉留置针仍属于侵入性操作,容易因针刺创伤以及药物作用而引发静脉炎、药液外渗等输液不良事件,进而引发患者及其家属不满,产生医疗纠纷[4]。

本文对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近年来临床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护理干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护理工作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常见并发症及发生原因

临床上常因穿刺技术薄弱、巡视力度欠缺以及护士或患者对输液注意事项认知不足等风险因素,容易引发药液外渗、静脉留置针堵管、静脉炎等情况;若不及时进行正确处理,将会造成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如组织坏死、影响正常给药等),同时也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导致护理服务质量下降[5-6]。李瑞平[7]等人报道中,在实施项目管理前,外周静脉留置针脱管原因中堵管发生率为21.53%、静脉炎发生率为8.47%、渗出发生率为6.74%、感觉不适发生率为4.80%、皮肤原因占比为2.86%。

2.针对性防治措施

2.1 合理选择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及血管 选择能够满足病情及诊疗需要的管腔最少、管径最细的导管;穿刺部位选择平坦、粗大、弹性好、血流丰富、易固定的血管实施穿刺,静脉留置针穿刺首选上肢静脉[8]。

2.2 合适敷料 相关报道指出,留置针的固定方式与敷料的材质差异可对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故采用静脉留置针正确的固定方式及合理选择敷料十分重要[9]。既往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固定敷料的透气性能相对较差,且容易因患者汗液分泌过多、油脂积存而出现粘性下降的问题,不利于留置针的固定。医用透明敷贴属于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敷料,其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且透明材质可为护理人员及时观察静脉留置针有无回血、患者穿刺点部位有无红肿等现象提供便利,确保临床及时针对留置针相关并发症进行处理。PU防水自粘型医用透明敷贴主要由背衬、敷料块及护膜组成,其中背衬采用水刺无纺布、聚氨基甲酸酯(即PU膜)涂以低过敏的丙烯酸酯胶粘剂制成,可有效减少患者皮肤过敏情况;该敷料防水效果良好,可有效避免留置针周围水汽聚集而引起卷边[10]。薛娟、冉妮娜[11]等学者研究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分别采用3M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对照组)与医用冷敷贴固定(观察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留置针保留时间及贴膜更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其敷贴平整占比以及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总发生率(14.63%)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7.0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8.29%、41.46%)。

2.3 脉冲式冲管 冲管及封管操作中摒弃传统的连续低流量技术,采用脉冲式冲管技术(短暂停顿、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使附着于导管及血管壁的药液冲洗干净),1ml/次,连续冲管10次,便于固体沉淀物的清除。杨晓敏[12]等人研究中就指出,观察组(脉冲式封管+双重正压封管+穿刺肢体抬高)患者针头回血、渗血、静脉炎及薄膜卷边发生率分别为26.67%、11.67%、11.67%、16.67%,均低于采取缓慢静脉推注封管的对照组(58.33%、28.33%、25.00%、38.33%);其置管时间达到24~48h及48~72h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2.4 提升护士专业能力 临床输液工作任务繁忙,高强度工作负荷,导致护士往往为提高输液操作速度而存在不规范行为(如输液前未评估血管,穿刺手法不正确,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穿刺后未妥善固定,输液期间巡视较少、未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中隐患问题等)[13]。针对上述因素,临床通过积极开展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风险及应对措施知识讲座,努力强化护理人员防范意识,使其加强临床输液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为护士开展静脉留置针输液穿刺操作训练,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护理干预

3.1 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内容:护士在操作开展前对患者血管状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血管(回流快且粗大血管优先选择),预防皮下血肿;选择规格合适的留置针,掌握正确穿刺及固定方法,输液期间加强巡视工作,以预防液体发生渗漏;穿刺时注意动作轻柔,操作全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减少静脉炎发生。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护士规避输液风险的意识与识别能力;还可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此外,专业维护可使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从而提升满意情况。罗丹丹[14]的研究中,在常规输液方式(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13.20%)及总满意度(92.00%)均优于对照组(34.80%、76.80%)。

3.2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护士识别、评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通过正确的干预措施将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中要求护士全面了解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注意事项,掌握常见风险因素应对措施,并加强巡视力度,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输液异常情况并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朱良静[15]等学者研究指出,在成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且更满意的护理服务。

3.3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 HFMEA是一种前瞻性危害分析方法,该护理模式主要通过系统性分析某个管理流程期间可能存在的失效情况,识别失效原因、并制定预防失效的对策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彭红[16]等人指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应用于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确保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下降,以达到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目的。李静[17]等学者报道结果也显示,观察组(HFMEA模式)护理后SAS、SDS评分、留置时间、RPN以及各项并发症(包括堵管、穿刺点感染、非计划性拔管、意外脱管等)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

4.小结

综上所述,药液外渗、导管堵塞及静脉炎等属于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通过合理选择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及血管,采用3M敷料及脉冲式冲管方式,并应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模式(如预见性护理模式、HFMEA模式等),可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冲管静脉炎输液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高龄及重症心肺疾病患者静脉输入高浓度液体时冲管方法的改良
冲管机加工艺的分析与探讨
加味桂苓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