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协同培养下畜牧养殖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路径探析
2021-12-02李丹
李 丹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培养畜牧养殖行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是畜牧养殖行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法宝。畜牧养殖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需要高校、政府、相关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合作,探索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付云超,2020)。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高校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整体素养跟不上畜牧养殖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畜牧养殖企业对先进人才的需求未形成统一标准;政府相关政策未得到很好的落地实施,这些问题对畜牧养殖行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多维协同培养方式能帮助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协调,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通过多方联动的方式实现课堂与实践同步、科研与成果同步、教师和学生同步、政策和效果同步。
1 创新创业培养对畜牧养殖专业人才发展的意义
1.1 创新创业培养有利于推进畜牧养殖业供给侧改革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高知人群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同时也有很多需要综合性人才的企业面临招不到人的情况。基于此,创新创业培养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的弊端,从供给侧对畜牧专业人才进行有效培养,实现有效供给。促使在专业素养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和提升,为高校和企业人才输送提供更加有效的通道。
1.2 创新创业培养有利于为畜牧养殖行业提供优质人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行业对具有相应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高校培养方式也需要有一系列的改变,通过创新创业培养能很好地探寻到市场新需求,并将新需要反馈给高校,进一步有依据、有计划地对相关专业技能人才进行定向培养(王伟芳,2017)。同时,通过创业式培养发展方式加快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让高校培养专业基础技能的同时实现教育和实践并行,实干与创新相衔接,只有让学生满足发展要求,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能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应用。
1.3 创新创业培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提高就业率是高校发展和进行“双创”教育最直接的目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畜牧养殖市场的发展动向,对未来的行业发展有更敏锐的判断,同时能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提供更宽广的就业路径。这种创新思维也能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对学生各方面都会产生有利的影响(章艳华,2017)。
2 创新创业培养发展现状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创业教育逐步由发展理念转入高校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联。创新创业也被称为是“双创”教育,特别在十八大以后,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国家政带动下,为实现高校和社会间的资源共享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很多以激发学生创新,带动学生创业的平台,给高校大学生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大于内容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阵地,肩负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就业率。一种教育理念的落地总是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校会功利性地为了促进就业而作出一些行为作为其权宜之计。这就出现了有名无实的状况,虽然设置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由于教育设施配套缺失或教师相关实践经验缺乏,使这方面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这种实践上的局限性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得不到其应有的效果,也会让学生对这种课程失去兴趣,达不到设定的目的(王华锋,2020)。
2.2 创新创业培养与专业培养不能融为一体 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培养的顶层设计,部分高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大,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投入会更小,且从思想上认为其不切实际,不愿意在创新创业培养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培养结合起来,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活动中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专业发展(米银俊,2018)。
2.3 创新创业培养方式缺乏自有特色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且主要是政策推动,在高校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发展,同时由于其效果不好致使学校在推动其开展时缺乏动力。另外,对创新创业的教育发展没有良好的规划,大多数都是对国外高校或先行者的效仿,并没有结合自身高校发展的专业特色,也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阚阅,2016)。因此,对大多数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缺乏实践性,不能很好的将自身特色发展起来,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
2.4 创新创业培养的模式有待考究 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大致有3类:一是以课程为主进行引导;二是以活动为主进行引导;三是以项目为主进行引导。这3种类型的引导方式各有利弊。课程引导型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活动引导型模式重创新轻落地,项目引导型模式重体验轻效率。对于这3种类型的培养模式,要深挖其优缺点,争取寻求出一条既能满足高校政策需求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创新创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3 畜牧养殖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培养方式在价值探寻方面存在不足 畜牧养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具备畜牧养殖专业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就目前各大院校积极开展畜牧养殖专业大赛情况来讲,学生的参赛成绩优异,并且追求竞赛成绩成为了众多学生的目标。但这种形式并不符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际需求,偏离了高校举办各种类型创新创业大赛的价值诉求。同时,就目前创新创业发展状况看,虽然有一系列看似合格、严谨的制度标准,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业培养和畜牧养殖专业的有效结合。对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有一定的距离(黄旭艳,2018)。
3.2 专业课程设置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衔接度不高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模仿国外高校,且大多趋于相同的发展模式,缺乏符合畜牧养殖专业或院校特点的发展体系。同时,由于大多模式借鉴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模式,对是否符合当下自身发展需求或是否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要求并没有严格的论证,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长此以往,会缺乏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特色的具有实践性的创新创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畜牧养殖专业在创新创业发展上的人才培养(刘超,2020)。
3.3 创新创业培养的专业化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同于单纯的专业技能培养,具有其特质。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不仅需要能很好完成课堂教学的传统型教师,还需要一些能深入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潜能的专业型教师。只有同时兼顾理论教育和实践有效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在系统化指导下完成在畜牧养殖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发展,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促进行业发展进步(刘雅婷,2017)。
4 基于多维协同培养下畜牧养殖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主要路径
4.1 政府充分发挥畜牧养殖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主导性 畜牧养殖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既关乎行业发展又关系到学生的教育提升,政府能从宏观层面正确引导畜牧养殖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制定合理的政策,积极引导政策落地。目前各大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同程度的不平衡发展状态,此时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落地,制定完善的政策引导机制和目标定位,对相关政策的落地效果进行相应激励,以促进创新创业政策在各大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创新创业环境,转变学生就业发展理念。由于畜牧养殖专业教育技能需求比重很大,难免会使专业教育更倾向于技能培养,进而忽视对学生整体职业规划,因此,政府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加快转变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积极主动向创新创业方向发展。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服务效能,完善相关保障体系。创新创业发展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后续发展都尚待完善。基于此,政府应完善政策和相关法规,加强相关服务,并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为畜牧养殖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促使畜牧养殖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2 畜牧养殖专业院校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创业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以学校为基础,各大专业院系需要依据校方发展规则,结合自身院系专业特色,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体系,确保专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培养融为一体,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设置合理的培养阶段。从专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特色,以打基础、提质量、开阔思维等顺序对学生进行有秩序的培养。首先是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畜牧养殖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打下深厚的基础,为日后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基础。二是结合联合培养方案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式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符合市场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院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创新创业接触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刻感受到创新、创业的独特魅力,院校通过更多的交流机会提高学生创业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提高院系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水平。院系在本院专业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职教师的沟通,提升创新创业专职教师的综合素养。同时,院系还可以通过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兼职教师帮助学生。四是依据畜牧养殖专业的特色,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以时代发展为背景,编写更具特色和指导意义的创新创业教材,使学生对畜牧养殖专业的创新创业发展具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成效。
4.3 畜牧养殖类企业要充分发挥其在创新创业培养中的协助作用 畜牧养殖市场是检验高校在畜牧养殖创新创业培养方面是否成功的标准。畜牧养殖类企业对行业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协助作用,除了能为高校提供市场经验丰富的创业兼职教师外,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联通政府和高校,进一步协调资源配置,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率。畜牧养殖企业能为在校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发展基地,以实际环境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发展体验,拉近学生和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项目孵化基地。高校进行创意项目,而畜牧养殖企业能让这些创意项目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发展,并接受市场检验,进而帮助项目孵化,更新和改进项目,提高项目实际转化率。三是以招聘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员为结果导向,倒逼高校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性创新创业人才。将创新创业作为教育的长远目标,以企业需求门槛为培养目标和评判标准,对新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进行考评,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内生动力,从而提高创新创业在畜牧养殖专业方向的高效发展。
4.4 畜牧养殖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在创新创业培养中,学生具有受教育者和受益者的双重身份,因此,高度的主观能动性能帮助高校更顺利地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具有畜牧养殖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一是学生应重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自身发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科学的规划。二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创业中的成败。学生应更全方位的了解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更高的情商和财商面对创业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挫折和教训中不断成长,时刻保持好积极的创业心态。三是积极参加创业实践。在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高校、企业和政府会举办一系列的具有畜牧养殖特色的创业活动,学生应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在创业活动中感受真实的竞争和压力,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为步入社会提供更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