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砦镇暴雨洪涝灾害后农业生产预防与恢复路径探索
2021-12-02安金锁
安金锁
(翼城县里砦镇人民政府,山西 翼城 550025)
1 洪涝灾害的特点
暴雨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和强降雨天气,不仅会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而且若在农作物花期下暴雨,会造成授粉障碍,影响产量;若暴雨急而大,当排水不畅的时候容易积水成涝,作物根系缺氧而减产。暴雨易引发洪涝灾害,导致水利设施被冲毁、禽畜圈舍坍塌损毁,可能引发动物疫病或植物的次生病虫害,影响农业的后期生产。
2 里砦镇暴雨洪涝灾害的具体情况
2021 年10 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翼城县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由于降雨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导致部分乡镇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农田冲毁、农业设施损毁、畜禽伤亡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损失,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以里砦镇为例,农作物受灾面积1 304 hm2,其中玉米738 hm2,苹果533 hm2,绝收面积20 hm2(玉米),蔬菜大棚受灾126个。
为降低灾情影响,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积极开展“双抢双减”,全镇玉米种植面积2 358 hm2,其中抢收玉米540.8 hm2。2 081.4 hm2玉米购买了玉米保险,镇村干部进村入户统计受灾面积、核灾报灾,并及时和保险公司对接测损,做好理赔,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受灾损失。二是发挥服务主体优势。召集全镇6 家农业托管服务组织召开抢收抢种动员会,要求服务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机具改装进度,尽快掌握秋粮抢收减损技术要点和小麦晚播技术要点,有效减少农户损失,确保全镇粮食安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把县上领导和县农委发布的生产自救和减灾抢收相关技术和措施,要求各村广泛转发到各村民微信群,提醒引导广大群众减灾自救。多措并举下,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此次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3.1 气象因素
大量观测数据显示,全球气候正逐步变暖,小雨日数减少、暴雨日数呈现增加趋势,旱涝灾害加剧。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2021年,由于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副热带高压系统西侧的偏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潮湿温暖的水汽源源不断地通过我国的西南地区输送到输送到山西等地,导致降水较常年偏多,北方地区又有冷空气频繁过境,导致副热带高压外围西侧、北侧降水不断。由于翼城县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外围,特殊天气情况,导致了2021 年的降雨较往年强度大且集中,日降雨量突破了往年降雨量的极值。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导致多地出现内涝、山体坍塌、农田被淹等灾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损失。
3.2 地质因素
里砦镇地质构造条件复杂,降水分布不平衡,局部短时降雨更加频繁,降水量集中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采矿、公路及城镇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质灾害形成。
3.3 极端暴雨事件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虽然在暴雨发生前,翼城县成功预测了暴雨的发生,也发布了相应的警示,但此次预报是大范围的定性预测,预报缺少精细化数据,对暴雨的量级、雨强、总降雨量的预报与实际发生的存在一定误差,农户和相关部门对灾害的严重性没有认识到位,防御措施缺乏针对性,影响了灾害的预警效果。
3.4 农田排水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
农村对内涝防治标准普遍偏低,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投入非常有限,老化失修现象严重。田间地头原有沟渠都是互通的,小渠连着大渠,但由于管理缺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对大小渠定期清淤,导致渠道断面越来越小,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涵洞堵塞。只要遇到连续降雨恶劣天气,两侧田间无法排水,大棚内积水也无法及时排涝,造成涝、渍土壤盐碱化严重,作物大面积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3.5 应急响应不及时
暴雨发生前,翼城县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预警,请有关单位和人员作好防范准备,但是未引起更多、更高的重视。农户对暴雨预警缺乏常识,不清楚灾害如何分等级及其危险程度,错失了提前疏通排洪渠、加固大棚的有利时机。
4 农业生产中洪涝灾害的预防及恢复措施
近年来世界气候多变,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面积呈增加的趋势,一方面与极端的气候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农业生产者没有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有关。此次灾情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打击的同时,也警示人们必须做好灾害的预防及灾害修复的工作。因此,要针对易发灾害的特点,加强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增强农业生产对气象灾害的承受能力及灾后恢复的能力。
4.1 强化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明确辖区内灾害隐患分布及其风险水平,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提升科学技术在灾害监测预报中的作用。要组建群测群防队伍,为隐患点配备基本的监测预警设备,加大基层监测人员的科技监测能力培训和技能演练,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强化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拓宽基层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利用有线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影响群众,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
4.2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管理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民最为关心的民生工程、农业最基本的生产条件、农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对水利工程投入的力度,加大对防洪工程以及配套项目的建设和修复,包括开挖疏浚渠道、埋设管涵,修建护坡等防护建筑物;全面提升农村排水设施能力,尤其需要在低洼易涝地块,升级排水设施和提高排水能力,补齐短板,排查高风险隐患区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应急管理,要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服务职能,稳定各水利站水利员队伍,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4.3 完善和普及农业灾害保险制度
农业种植的风险较大,“看天吃饭”的种植户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往往受的伤害最大,完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灾后恢复生产的能力,避免因灾致贫,有效调动大家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应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市场化农业生产灾害风险保障体系,建立全面可靠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通过农险险种宣传会、业务培训会等方式开展农业保险宣传,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水平和保险意识,鼓励农户在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中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保险参保率。各承保公司要善于运用先进技术改进提升查勘定损技术手段,尽可能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提高理赔兑现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4.4 做好灾前预防和灾后生产自救
接到灾害预警后,要指导农户进行暴雨洪涝灾害前的预防工作,一是提前做好排灌沟的淤泥、杂物等清理工作,确保暴雨天气排水顺畅;二是增架防风桩,对过密、过旺的树体进行修剪,降低暴雨对树体的影响;三是增施保护性杀菌剂,有效预防和减少初侵染源;四是做好设施大棚的保护工作,已收获的大棚要及时拆膜避风;五是及时采收已经成熟或达到采收要求的农作物,减少损失。
灾后及时成立洪涝灾害恢复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抢抓雨停转晴天气,全力以赴抢收秋收作物,加强灾后田间管理,对短时淹没的农田,指导受灾农户清除田间淤泥,及时扶正、洗泥、培土,进行灾后恢复性栽培;改种套种农作物,加强灾后病虫害防控,减少因洪灾带来的病虫害等次生灾害。加强畜禽疾病预防,加强监管,确保受灾的死亡畜禽必须按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一律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协调农业保险部门,尽快核实受灾情况,落实保险赔付有关工作。成立农业救灾专家技术服务队,公布技术人员联系方式,为群众恢复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4.5 加强防灾减灾技术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土地日等,通过发放宣传单、防治手册和利用网络、电视定时播放灾害防治公益宣传片,使农农民群众通晓暴雨洪涝灾害的防灾预案,提高受威胁农民群众的“防灾、识灾、避灾”能力。在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与培训活动中,专门设置防灾减灾的培训课程,指导农民群众根据天气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了解暴雨前预防措施以及灾后恢复办法,提高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