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特色稻”节本增效试验
2021-12-02彭德勇周维群李世刚李治福
彭德勇, 周维群, 严 菊 , 李世刚, 李治福
(1.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2.盘州市旧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 盘州 553599)
“山里红”是盘州市地方特色传统红米品种,米饭稻香浓郁,口感绵软,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但该品种不耐肥、易倒伏,当地老百姓常年只种一季水稻,冬季稻田闲置。“马铃薯+特色稻”即头年冬季种植早熟马铃薯,来年5月收获后随即将马铃薯秸秆压田,作为下一茬作物水稻的基肥,水稻种植不施化肥。水稻收割后又种植马铃薯,如此循环交替。为有效解决山里红不耐肥、倒伏和节本增效问题,2020年在盘州市开展了“马铃薯+特色稻”节本增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实施地位于贵州省盘州市旧营乡罗家田村,海拔1 540 m。试验地面积1 334 m2,前作水稻,土壤肥力中偏上,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陇薯7号,从盘州市农科所引进;特色稻品种为山里红,为农户自留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同田大区对比设计,设2个处理,每处理面积667 m2,不设重复。处理A:马铃薯+山里红模式。马铃薯于2019年12月上旬单行种植,株行距为28 cm×60 cm,种植3 970窝/667m2,种薯175 kg/667m2, 2020年5月中下旬收获;山里红行株距为宽行30 cm、窄行20 cm、株距18 cm,谷苗3粒/穴,栽1.2万穴/667m2,四周设保护行,不施追肥、不使用农药。处理B(CK):山里红传统种植模式。山里红行株距为宽行30 cm、窄行20 cm、株距18 cm,谷苗3粒/穴,栽1.2万穴/667m2,四周设保护行,不施追肥、不使用农药。
1.4 大田管理
处理A:2019年12月5日耕田,次日播种马铃薯。施好花红牌有机肥200 kg/667m2、西洋复合肥(N-P-K为15-15-15)50 kg/667m2;2020年5月9日大田采收,马铃薯秸秆压田(约1 300 kg/667m2),插秧前15 d压入田内作基肥。2020年4月11日用旋耕机耕整秧田,4月15日水稻苗床施入农家肥15 kg;4月15日晒种,用1%的澄清生石灰水泡种2 d,清水清洗后在30~35℃环境下催芽,4月19日出芽,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 d,4月21日播种;6月3日移栽大田,6月17日第一次除草并撒施熟石灰80 kg/667m2防治病害,6月25日和7月14日人工薅秧除草;9月下旬收割。处理B(CK):施用圈肥1 000 kg/667m2压田作基肥,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与处理A一致。
1.5 调查测定内容
试验期间调查生育期、农艺性状及抗倒伏性,实际测定各处理产量,收获前每个小区进行X形5点取样带回室内考种。采用大区全田测产,陇薯7号于2020年5月9日大田采收测产,山里红于9月25日大田收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根据生育期记载,陇薯7号播种期2019年12月6日,出苗期、现蕾期、盛花期、采收期分别为2020年2月2日、3月25日、4月30日、5月9日。受马铃薯市场价格和茬口衔接等因素影响,马铃薯未完全成熟时提前收获,陇薯7号的生育期为78 d,较实际生育期短,出苗率93%,无病虫害发生。2个处理山里红的生育期一致,播种期4月21日、出苗期5月2日、移栽期6月3日(秧龄42 d)、始穗期8月7日、齐穗期8月12日、成熟期9月19日、采收期9月24日,无病虫害发生。
2.2 山里红的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
从表1看出,处理A山里红的平均株高、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均略高于处理B,但2个处理间差异不大且群体表现均整齐,成熟期转色均好,均未发生倒伏倒折。处理A水稻产量472.6 kg/667m2,处理B水稻产量459.3 kg/667m2,处理A较处理B增产13.3 kg/667m2。
表1 山里红的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
2.3 经济效益
处理A为一年两熟,第1茬马铃薯用工4个,第2茬特色稻在育秧、耕地、插秧和收割等环节共投入劳动力10个,按照当地用工80元/(人·d)的标准,投入人工成本1 120元;第1茬投入马铃薯种薯、有机肥和复合肥共计1 050元/667m2,第2茬投入130元/667m2,物资投入1 180元/667m2,总投入2 300元/667m2。处理B投入劳动力11.5个,人工成本920元;投入种子、生石灰和农家肥500元/667m2,物资投入共计630/667m2,总投入1 550元/667m2。
从表2看出,处理A总收益为7 781.1元/667m2,处理B总收益仅4 491.2元/667m2,处理A的总收益、净收益分别较处理B高2 783.9元/667m2和2 033.9元/667m2,净收益增加59%,增效显著。处理A产投比为1∶3.38,较处理B高。水稻收益方面,处理A投入成本930元/667m2,实现收益5 141.9元/667m2,比处理B节约成本投入620元/667m2且总收益增加144.7元/667m2,投入成本降低40%,总收益增加2.9%,节本增效显著。
表2 不同处理的总投入和总收益
3 小结
盘州市旧营乡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病虫发生频率低、危害程度也轻,正常年份基本不施用农药,避免农药污染,生产的红米绿色生态,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马铃薯+特色稻种植模式做到水、旱轮作、施生石灰、不施化肥,有效解决山里红不耐肥和倒伏问题,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病虫危害、调节土壤的pH、改良了土壤,又减轻施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生产约1 300 kg秸秆还田;第2茬作物水稻将腐烂后的马铃薯秸秆作为基肥,不施化肥。该模式实现了5 481.1元/667m2的净收益,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59%,实现投入产出比达到1∶3.38,节本增效显著。
试验主要探究马铃薯+特色稻节本增效的投入和产出问题,对生产的红米理化性状、农残安全、土壤理化性状变化以及水稻秸秆再利用,如实施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综合利用水稻秸秆节约生产成本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探明最佳种植模式,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