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西北地区旱地张杂谷子地膜覆盖无公害生产技术

2021-12-02张小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定苗间苗覆膜

张小芳

(偏关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偏关 036400)

1 杂交谷子种植区域与环境要求

杂交谷子在晋西北地区均可种植;地膜覆盖杂交谷子在海拔1 000 m 以上的黄土高原可推广种植。土壤以轻砂壤为宜,远离工矿企业及城镇“三废”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豆类、薯类等是良好前茬,玉米、糜、黍次之。忌重茬,实行3年以上轮作。

2 合理整地与科学施肥

2.1 三墒整地

上年秋收后机深耕25~30 cm 蓄墒;入冬封冻前需磙压,起到封墒作用;早春解冻后要耙耱,达到保墒作用;在春季铺膜播种前浅耕,起到塌墒作用;播种后一次轻镇压,起到提墒作用。如果是砂质地,上年不需秋耕,当年春解冻后及早进行耕地并施肥、耙耱整地,到期进行机械铺膜播种。

2.2 科学施肥

杂交谷子施肥原则是: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微化肥相结合;底肥与追肥相结合;秋施与春施相结合(有机肥和磷肥可随秋耕施入,氮肥随春耕施入)。

底肥是优质农家肥,以每 0.067 hm2施 2 000~4 000 kg 为宜。为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可以补充一些氮、磷、钾化肥,如磷酸二铵,每 0.067 hm2施 15 kg 加三元复合肥40~50 kg;或普通过磷酸钙40 kg 加尿素15 kg。杂交谷子生长期需3 次追肥,即幼苗期(5~6 叶)如果叶子颜色淡黄色,每0.067 hm2追施尿素5 kg,拔节期和孕穗期每0.067 hm2各追施尿素10 kg。

3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以及种子处理

杂交谷子采用地膜覆盖宽窄行穴种情况下,应选择具有分蘖特性较强的张杂 6 号、张杂 3 号、张杂 13 号、张杂 10 号等高产优质系列品种。预防白发病、黑穗病等,可用瑞毒霉或萎锈灵、敌克松等拌种。

4 机械化覆膜播种

4.1 适当提早播种

谷子播种期一般在土壤耕层5 cm 处的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地膜覆盖条件下可适当提早7 d 播种,这样更有利于充分成熟,籽粒饱满。晋西北地区在5月上旬播种为宜,最迟不超过5月中旬为好。

4.2 采取机械覆膜宽窄行穴种形式

选用铺膜、打孔、穴种、覆土、镇压一次性机械作业,按照“每100 cm 一带,一带一膜,一膜两行,打孔穴种,膜上为窄行,膜间为宽行”的种植形式,一次完成覆膜穴种等一整套技术操作流程。地膜选用幅宽70 cm、厚度0.01 mm 的普通膜,每0.067 hm2用量为4 kg 左右。如果使用140 cm 宽幅渗水地膜,可按照“每160 cm 一带,一带一膜,一膜四行,打孔穴种,膜上为窄行,膜间为宽行”的种植形式,一次完成覆膜穴种等一整套技术操作流程。

4.3 播种深度

杂交谷子芽弱,播种不宜太深。播种深度应因墒而定,以3~4 cm 为好,如果播种时土壤墒情好可适当浅播,播深在3 cm 左右;如果播种时墒情较差可适当深播,播深在4 cm左右。

4.4 半精量播种

每0.067 hm2用种0.5 kg 左右即可,播种时适当控制每穴下种6~8 粒,播种时可混合1 kg 左右炒熟的黄芥籽或谷籽一起下种,即“半精量”播种。

4.5 播种后镇压

杂交谷子在晋西北干旱地区春播不易出苗,易发生悬籽、悬根、悬苗、烧芽、死苗等现象,所以在铺膜播种后需带上滚砘进行镇压,以防缺苗断垄,确保出苗整齐。若播后有降雨发生,必须进行第2 次镇压,以破除孔穴上面的表土板结,利于谷籽幼芽破土,提高出苗率。

5 合理稀植和间苗定苗

5.1 杂交谷子一穴多株合理留苗

杂交谷子留苗宜稀,“张杂谷”属大穗型杂交种,穗长可达40 cm,且分蘖率较高,因此栽培管理上要侧重发挥个体优势,掌握“宜稀不宜密”的原则。根据多年实践,一般旱地每0.067 hm2留苗8 000~10 000株为宜,在此范围内掌握“好地宜密,差地宜稀”的原则。采取地膜覆盖时,每100 cm 内铺1 幅膜,膜上穴种2行,膜上窄行距35 cm,膜间宽行距65 cm,平均行距为50 cm,穴距33 cm,每0.067 hm2播4 000多穴。每穴留苗 3~5 株,加上分孽,保证每穴达到 7~8 株,每 0.067 hm2保证成穗达到3×104穗。

5.2 及时间苗定苗

杂交谷子采用地膜覆盖穴播法,出苗后多株在一起拥挤,不利于形成壮苗。另外,早间苗可以改善谷子光、水、肥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杂交谷子间苗时间以苗高3~5 cm(3~4叶)为好,间苗定苗需一次性完成;按照留苗密度要求合理留苗,若有缺苗现象,则可及早进行移苗补栽,或采取催芽补种措施。

6 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6.1 保护地膜

晋北地区春季风多,地膜覆盖播种后,地膜常常会被风掀起、刮跑。为此,地膜覆盖后要经常查看,随时用土压膜、护边,并且每隔5 m地膜打一条土带。

6.2 清除杂草

对于谷子地膜覆盖田块,主要清除膜间露地杂草,结合间苗或定苗进行。

6.3 中耕松土

地膜覆盖谷子中耕松土可采用手推的简易中耕机,在膜间露地于苗期至抽穗前进行,一般中耕3 次并除草、破除板结。中耕的原则是“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时深中耕晒墒,干旱少雨时浅中耕保墒”。杂交谷子中耕要把握“一次浅,二次深,三次适中”的原则。

6.4 追施肥料

杂交谷子生长期一般追肥3 次为好。第1 次追肥在幼苗期,第2 次追肥在拔节期,第3 次追肥在谷子孕穗期。如果谷子底肥充足,幼苗生长旺盛,幼苗期就可以不追肥。

6.5 喷施叶面肥

杂交谷子可喷施叶面肥“活力久久”“那氏齐齐发”或光合菌肥等生长促进调节剂。按照叶面肥说明书要求的浓度、用量,喷施2~3次,于拔节后至抽穗期间进行。

6.6 病虫害防治

杂交谷子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绿色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取耕作、物理、生物三防治等无害化技术及措施。在农药使用上杜绝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广高效低毒和生物防治技术,保障粮食安全。

6.6.1 轮作倒茬

谷子实行3 a 以上的轮作制度,前茬以豆类、马铃薯为好,以有效减少白发病、黑穗病等发生。并于上年秋后进行深翻晒垡,减少谷子病虫等在土壤中生存越冬。

6.6.2 有效清除根茬杂草

上年秋后将田内根茬及枯秆、田边地埂杂草全部清除,以防粟灰螟等病虫寄生越冬,第2年危害谷苗。

6.6.3 拔除病株培育壮苗

科学施肥,施足底肥,保证铺膜质量,及时定苗,适时中耕除草,提温保墒,进一步培育壮苗、增强抗性。同时在杂交谷子整个生长期,随时观察并拔除与销毁发病带病植株,以控病害扩散发展。

6.6.4 病虫害化学防治

谷子病害主要有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等,可在播种前使用阿普隆、敌萎锈灵、多菌灵、拌种双等化学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拌种处理。谷子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金针虫等,可用高效低毒辛硫磷或菊酯类农药于播前拌种,或随播种施入土中,或播后地面撒毒铒进行有效防治,禁用一切高毒农药。谷子苗期虫害以粟灰螟(钻心虫)、谷跳甲、粟穗螟等为主,可用辛硫磷、溴氰菊酯等农药于拔节期间进行叶面喷施或叶心撒毒土防治。

6.6.5 虫害物理防治

如果有黏虫发生,可于5 月中下旬在田间摆放糖蜜诱杀器或糖醋液盆直接诱杀黏虫成虫。根据成虫产卵习性,于7月中旬—8月下旬,将杨柳条枝或旧谷草捆把插在谷田里,可起到诱集成虫、集中产卵之目的。每0.067 hm2插设5~10 个,每5~7 d 更换1 次,取出即烧,这样能大大减少黏虫幼虫的繁殖,减轻危害。

7 防鸟害及时收获

7.1 防鸟害

谷子在将近成熟时受鸟类为害较为严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减收。可见,此时防止鸟害尤为重要。预防方法有:①在谷地里扎制假人像、悬挂各种颜色的飘带,或人工驱赶;②用樟脑注射液50 mL左右兑水喷洒于谷穗上面;③用某些中草药制成一些带气味的的水剂喷洒。

7.2 适期收获

杂交谷子在颖壳变黄、谷穗断青、籽粒变硬时,应及时收获,最好在谷子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采用机械收获,既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又加快了谷子抢收速度。

猜你喜欢

定苗间苗覆膜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民和县玉米春季覆膜工艺试验研究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间苗与掐花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